APP下载

借助读写结合优化随文练笔

2017-10-21施海青

教育·综合视线 2017年38期
关键词:乔依关联文本

施海青

对于课堂练笔来说,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练笔在设计以及指导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由此而導致了读写的分离,这必然会极大地滞缓学生练笔能力的提升。在开展课堂练笔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表达方式和具体内容情感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通过深入链接,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以及相应的表达方法,以内化的方式形成个性化表达,由此而实现将阅读所得高效地转化为练兵实践中的主要策略方法,因此提升语用以及表达能力。

读写对应——扫除练笔障碍

对于课堂练笔而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能够将课堂所阅读的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具体练笔实践形成有机的统一,使文本能够成为学生展开练笔的认知模板,如此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所有问题以及困惑,都可以通过文本阅读,寻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实现二者的关联,从根本上扫清练笔障碍。

例如,在教学《金蝉脱壳》这一文本时,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首先,找出文本中描写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部分词语的梳理,初步感知文本的层次与结构;其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对脱壳的过程进行自主简单的阐述,既要保证有序表达,同时也要表现出内容的丰富性;最后,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想法,基于文本的闡释哪一环节最具有吸引力,由此而感受到作者语言使用的精妙。接下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小鸡出壳的视频,在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基于这段视频展开一段类似的文字描写。同时,以“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描写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实现对文本层次结构的规划。除此之外,还应针对性地补充小鸡在出壳前后的动作。在练笔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基于自身情感而出发,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于表达实际中,从而高效地完成练笔过程。

对于这样一个练笔而言,实现了文本和写作之间的高度统一,在经历了由读到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新策略新方法,同时也高效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练笔实践中。

触类旁通——提升练笔实效

针对文本的阅读,能够从中感悟并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之后与个体的认知结构展开深入地整合,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当新策略的运用语境和文本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时,学生便难以有效基于文本获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也就意味着读与写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更深,必须由教师展开恰当有效的引导,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参与。

例如,在教学《爱之链》这篇小说时,在文本的开头中,主要是以环境描写中的寒风、雪花以及破旧的汽车等等,突出乔依因为失业而悲凉的心境。在针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突显人物心境的表达作为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紧扣情感的遣词造句。与此同时,要基于此引导学生展开练笔,通过人物情感以及环境的变换做出相应的续写,此时所表现的情感应当与开头相反,“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于这种反向链接的方式,是对学生认知空间的全面拓展,但与此同时还限定了乔依的环境空间为自己的房间,这又是对视域的极大限制。所以,就此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房间内的摆设或者其他方面着手,由此而营造虽然贫困但依然整洁的空间氛围,同时还可以借助灯火以及炉火等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事物的描写,以此烘托乔依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将学生练笔过程中的未知点作为有效落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读,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以及充分发掘,有效地完成了情境的拓展和迁移,这也是为学生的课堂练笔扫除障碍。

情感共振——推进学习深度

在引导学生开展练笔的实践中,教师应基于文本,以实现对学生内在情感的熏染。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充分考量以下问题:应当怎样才能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染?应当将情感上升到怎样的程度?一旦情感和言语表达之间出现断层又应当采用怎样的方式弥补?只有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情感型练笔才能够真正发挥成效。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时,在课后习题4中,要求学生写下一段感悟,并将题目设定为“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引导学生进行练笔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以及情境进行关联。首先,带领学生针对文本中硝烟部分内容展开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场面的壮观;其次就是针对必要的资料展开拓展,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林则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感受到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此基础上,同时还可以针对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更细致的观察,通过表情、眼神以及身姿和文本中的形象进行关联和整合,全面激活学生想象,并将联想以及感悟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必然可以在练笔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话语。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堂练笔切忌止步于表面,必须要深入关联,应着重突出强化阅读以及写作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可以在深入链接中不断提升写作策略,提升对于策略的感悟和悦纳,由此必然能够为语言的实际使用奠定扎实的根基。

猜你喜欢

乔依关联文本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奇趣搭配
智趣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不简单的乔依
不简单的乔依
——《爱之链》 (苏教版11册)教学片断
巧借《爱之链》,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