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2017-10-21岑建辉黄绍琪

教育·综合视线 2017年38期
关键词:药房药剂校企

岑建辉 黄绍琪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是一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中職卫生职业学校,是首批广西示范特色学校和广西中职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笔者所在校药剂专业创建于2006年,现有12个班级,720名学生。该专业就业方向为城乡各级医院、诊所、药店、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医药销售、药品生产企业等,就业岗位为医疗卫生服务以及药品生产、检验、营销、应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

科研引领,破解就业创业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是当前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

面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现实,我们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办学问题,直接关系到我校药剂专业的发展方向。而课题研究,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调研论证发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创业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专业办得好,学生就业创业率相应就高。于是,我校“民族地区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

课题研究中,我们决定将就业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第一个层面,将社会作为需求方,学校作为供给方,通过职业教育改革,既培养工匠型人才,又培养创业型人才,以此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第二个层面,将学生作为需求方,学校作为供给方,实现专业建设与创业就业平台的相互融合,培养就业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专业建设的教学过程中,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树立就业创业意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走上就业创业之路。

我们希望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研究价值: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内容,推进核心课程实训,构建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有效途径及运行机制,为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构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与学历提升相衔接的中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指导及教学评价方法,为中职药剂专业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以GSP模拟药房为依托开展实训教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演练平台,促进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一是用3个月时间,查阅文献资料,编制调查问卷,撰写开题报告。

二是在撰写开题报告后的3个月,调查我校近三年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我校药剂实习生对药剂专业课程开设的意见,调查社会用人单位的工作流程、岗位能力需求。

三是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拟定中职药剂专业建设团队,学校与医药企业合作,确定合作方案。整合就业创业平台资源,以校企合作形式进行药剂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以就业创业、升学为导向的中職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方法,依托学校现有GSP模拟药房、门诊药房、壮医药陈列馆、中草药苗圃、中医药协会,推动药剂专业就业创业各模块内容的教学实践。聘请药企对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实践情况,不断完善药剂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提升中职药剂教学质量。

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课题目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对国内外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研究现状、国内外中职药剂专业就业现状、国内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

国内外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研究现状 国外职业教育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国内高职院校研究探索了药剂专业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中职卫校也意识到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科为本位”,虽体现了药剂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忽视了“能力本位”,实用性不强,已不能满足岗位服务需求。因此各中职卫校主要通过调整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采用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改善药剂专业教学效果。有的建立“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有研究尝试创建中职药剂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与教学模式,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中职药剂专业特色。此外,也有药剂专业新方向的开发,例如,医药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合药剂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而要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与真实岗位无缝对接,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课程开发与推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就业创业支持平台建设等各个环节。因此,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研究仍有待推进。

国内外中职药剂专业就业现状 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药品零售、批发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药生产企业。研究显示,中职药剂学生职业岗位群主要分布为药品生产与管理占41%,药品经营占31%,医药物流15.6%;药企在挑选中职毕业生时最看重的四项素质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文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文化基础知识。

随着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医药流通领域人才需求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而随着医药企业不断开发创新产品,对药剂人才的技术要求会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中职药剂生工作经验不足,面试经验少,与大专院校学生比较,存在一定的劣势,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因此,中职药剂专业的课程需要既能满足岗位需求又能与学历提升实现良好衔接。

国内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现状 目前,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臺融合的实践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融合的研究中,理工类职校有研究以本校专业实体公司为载体,将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逐步推进专业公司化建设。从专业教学团队、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专业实训基地、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构建融入就业创业平台要素的高职专业建设新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而中职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融合方面的研究,有依据“专业课程建设与岗位需要零距离”设计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构建适合药品营销方向的课程体系,确定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然而,构建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有效运行模式,保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仍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标:①围绕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进一步全面提升药剂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素质;②構建一套与药剂就业创业能力需求、与学历提升双衔接的中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将药剂专业打造成区内中职品牌特色专业;③构建以GSP模拟药房为依托校企合作开展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的有效运行模式,实现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提升药剂专业教学质量。既然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那就应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强化课题研究基础

我们着力强化课题研究基础,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科研基础——我校现有2项药剂专业相关课题已获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建立GSP模拟药房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2012年立项)。基于观赏与药用中草药圃在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研究与实践(2015年立项),并已有序开展研究。在药剂专业建设方面已建立了中草药圃基地、建立初具规模的GSP模拟药房,同时也获得较多的经费支持(如:2014年获自治区审批中医药传承项目经费8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壮医药陈列馆;2015年获批药剂专业示范特色基地建设项目经费500万元)。拥有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及2000多会员的中医药协会。

校企合作基础——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科长、招生就业办主任为副组长,教务科成员、招生就业办成员为主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以学校的护理、药品营销等骨干专业为主,建立健全和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工作。我们先后分别与市内外40多家医院及药业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方针和方式及步骤,领导组织校企合作实施工作。我们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做到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有经费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化,使学校招生有市场,企业用人有保障,我校通过合作获得了教学设备或一定的经费支持,做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我校分别与区内外多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在招生时就与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企业签订协议,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在校2年理论学习,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教学工作,使学生一进企业即尽可能快的进入岗位角色。1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完成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后即可实现就业。

此外,根据在校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及要求,我校与区内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2+3”联合办学;组织在校生参加成人高考开展函授教学;组织在校生第三年报考区内大学药学全日制本科。本研究将以此为基础,联合医药企业,开展药剂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衔接、与学历提升衔接的课程改革,推动教学与就业创业的融合。

与此同时,我们对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相关概念进行了认真的解读。

明确课题研究路径,保证质量

要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就必须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路径。于是,我们从以下两个途径展开研究。

中职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路径研究 第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中职教育要求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必须打造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强化教师对现代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坚持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将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为校企融合办学,由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师资。在深入企业调查的基础上,开发可合作的药企,建立校企合作骨干团队,负责药剂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课程改革工作。在企业人员的选择方面,聘请热心于教育贡献的药企精英、本校毕业的药企骨干;在学校教师方面,选择药剂专业的骨干教师以及有课改经验的教师作为校企合作骨干团队成员。

实践中,我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请进来——邀请药企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为教师开设系列讲座及实战操作培训。

走出去——一是拟定与合作药企对接的方案,安排药剂专业教师到药企进行实践,了解药剂岗位的工作流程、GSP药房的运营及管理;二是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选派了60名和72名与药剂专业相关的骨干教师和管理队伍前往区外高校参加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实践证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促使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育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改变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及创业意识。

第二,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自我药疗意识不断增强,加上药品市场的逐步规范,最终促成了OTC(非处方药)市场的持续增长,城市零售药店规模、数量迅速扩大,使社会对药品购销服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中职卫校药剂专业而言,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广泛的药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药剂学基础知识、医药市场及药品知识、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这为中职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指明了方向。

在调查基础上,我校分析总结中职药剂专业实习生与毕业生在实习、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对岗位知识能力的需求,明确药剂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确定与药剂专业就业创业以及学历提升衔接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备基础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以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

职业岗位群: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或更高级别的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药品生产、营销、应用和药学服务等相关企业。

培养目标:遵循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药品经营、调剂过程的监督管理意识;初步具备药品流通企业中关于采购、销售、质检、仓储等环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医药企业药品市场运作的一般特点,熟悉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具有医药市场信息的调查能力,能对药品销售的经济效益做出初步的分析与评价;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初步具备在药品营销机构(比如零售连锁药店)开展商品陈列、处方分析、问病荐药的药学服务能力。

第三,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开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药剂专业开设的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科目多、内容深、难度大,这就与我校药剂专业学生本来就差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产生了冲突,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此外,我校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药品经营企业,而我校药剂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药物为中心,重在药品的生产与质量的保证,偏离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以上两个不利因素的叠加,导致了我校药剂专业课程建设明显滞后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校药剂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研究以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流程为导向、与学历提升衔接的中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药剂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以药剂实训课程为切入点,开发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结合药剂岗位能力需求,将药剂专业实训课程内容模块化,编写实训课程内容、每个知识模块对应的培养目标、评价方法。至此,我校对《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理学》《药剂学》3门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分别开发了适应岗位能力需求的校本实训教材,并编制中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指导手册。

第四,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开展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与行业标准、民族医药特色融合的模式研究。一是构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房、医院门诊药房反哺药剂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

GSP模拟药房,系依照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的微型零售药店,为一仿真实验室。与普通药品零售企业一样,设置营业场所、药品仓库,其中营业场所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调配、收银和药师咨询四大区域。

实践中,我校将现有的GSP模拟药房、门诊药房平台资源有效整合,找出将平台资源与药剂专业教学融合的契合點。构建GSP模拟药房应用于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的有效运行模式,使药剂实训演练能依照GSP药房岗位工作流程有效开展,促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管理的能力。研究如何利用学校门诊药房开展药剂专业教学活动,将经营场所为药剂教学服务,开展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GSP药房与医院门诊药房岗位工作的不同能力要求,使学生具备从事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能力。

二是将民族医药特色引入药剂专业教学的研究。

我校地处广西壮乡,壮医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薰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百色市靖西市的“端午药市”是靖西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靖西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非常适合中草药生长,中草药资源有4684种,常用壮药2000多种。

历史悠久的壮医,丰富的药材资源,为我校药剂专业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此,我校研究现场教学的管理方法策略,利用学校中草药圃、壮医药陈列馆,结合“中国·靖西端午药市节”,依托学校中医药协会,开展民族医药特色教学,组织开展中草药识别、种植、采摘、加工、饮片储存、中药销售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能医、能药、能防、能治”的中医药人才。

就业创业平台反哺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中职药剂专业实训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 第一,依托CSP模拟药房校企共同开展模块化实训教学实践。我们依托学校现有的GSP模拟药房,与药品经营企业、物流、软件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近距离合作,按照药品经营企业要求规范模拟药房的管理。利用模拟药房开展药剂专业实训课程,按照编写好的药剂实训教学指导手册,进行模块化实训教学实践,教师利用每个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经过反复训练和指导,让学生达到每个知识模块的培养目标,使药剂专业学生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和岗位能力需求、工作流程有较全面掌握。

第二,校企合作,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究以校企合作形式开展药剂专业就业创业的教育模式。外聘本校毕业的药品经营企业精英或骨干回校担任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培训指导员,给予药品销售、养护、营销心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及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培训考核。聘请企业培训团队在药剂学生实习前到校进行岗前培训及实习动员,对药剂学生实习后进行就业创业指导。

第三,完善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我校总结完善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将“GSP+门诊药房+中草药苗圃+壮医药陈列馆+中医药协会”融入药剂专业建设的方法。在药剂实训课程内容开发及实训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聘请第三方企业对我校药剂专业课程建设、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逐步完善中职药剂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训平台的有效运行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专业学习管理等。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推进,药剂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直接体现在专业越来越贴近市场用人的需求,课程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结束语

“民族地区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对于我校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課程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意义重大。

相对我校以往的课题研究而言,本课题研究体现了三大创新之处: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与就业创业、升学的双衔接建设。

二是将学校现有GSP模拟药房和门诊药房,打造成一个“教学与经营”结合的药品经营场所,利用民族地区医药平台,构建药剂专业建设与行业标准、民族医药特色双渠道融合模式。

三是依托学校中草药圃、民族地区医药交流平台,中药与西药专业并举,凸显民族医药特色教学。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围绕毕业生就业创业这个中心任务,职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两者相互依托,彼此关联,融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谢癸亮,廖禹东,郭忠.创建中职药剂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与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职业,2014(18):89-90.

[2]魏来,刘汉,王虹等.新版GSP视角下药学生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7):86-87.

[3]杨珺,任丽君.中职藥剂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24-25.

[4]孙琍.基于“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的中职药剂专业岗位与能力分析报告[J].职教通讯,2015(3):18-20.

[5]史庭宇,王春秋.把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相融合的研究——以柳州市第一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及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15(22):54-55.

[6]雷日扬.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研究[J].轻工科技,2013 (10):146-147.

[7]王慧芝,刘跃进.依据“专业课程建设与岗位需要零距离”设计中专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22-23.

[8]任丽君,伊永进,杨珺等.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123-125.

【注:本文基于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民族地区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5JD110。】

猜你喜欢

药房药剂校企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