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报道中的“不变”与“变”

2017-10-20全士平

今传媒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

全士平?

摘 要: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关键词:农业报道;创新;“不变”与“变”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131-02

一、统一农业报道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生活都有了极大改观。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和农村问题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大众传媒纷纷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加之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的繁荣发展。我国对农村和农业问题十分重视,政策的扶持再一次凸显了农业报道的重要性。在这个宏观的大背景下,各家新闻媒体在保留自身的报道技巧和特色外,必须要统一农业报道的思想观念,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三点,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报道,力求为农民提供准确信息服务以及做好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信息的传播工作。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观。“三农”问题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报道的重点区域,“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大板块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毋庸置疑,大众传媒在促进“三农”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围绕“三农”工作大政方针,如何报道农村新情况、农业新问题、农民新典型,是“三农”新闻报道的核心。

报道“三农”工作问题的本质便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观,要立足客观现实,把握发展规律,做到“三贴近”。认真围绕“三农”问题做文章,心系农民,情系农村,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关注农村、农业的发展变化,发挥新闻报道在服务“三农” 工作中的作用。

二是实事求是报道,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实事求是的新闻观是在任何报道中都需要的,真实从来都是新闻报道的命脉所在,是新闻媒体增强公信力的根本,也保证新闻工作者不会出现价值上的偏差、政治上的偏差以及情感上的偏差。很多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淡忘自身的职业操守,为了所谓的重大新闻,从而讨好领导,报道“一级班子”的政绩,价值取向倒置,还有一些媒体人在报道中缺乏理性思考,不尊重客观事实,过度的情感投入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反而降低易读性和传播效果;另外,一些媒体人因某些不当利益导致缺乏公正表达,也会使报道偏离客观事实。

因此,农业报道应该立足于农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并把握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用动态的、联系的、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充分发挥农业报道中的信息服务作用,为农民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服务。

三是做好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信息的及时传播。现代农业技术相较传统农业技术,更具复杂性和专业性;同时,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也越发显著,于是,加强农业报道对于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便是农业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笔者根据多篇有关新闻媒体对于农业科技成功的报道,分析出几个可行性较高的传播视角。

第一,引导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思想。古往至今,任何领域的进步都必然是科学技术先行,换言之,唯有科技才能率先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产业也不例外。作为报道农业的新闻媒体,首先是要做好科技知识普及与科技信息的宣传工作,准确及时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引导农民树立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方面,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能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那些采用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的宣传。

第二,做好农业科技成果的新闻报道。现代农业科技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无疑给新闻报道增加了难度,也给农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新闻报道,不再是仅仅介绍研究成果本身,还应做更深入更深层次的剖析,譬如:为什么要研发这项技术?如何将这项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将会发挥哪些重要作用?这项技术还有哪些空间可做升级或者存在弊端?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交代技术研究的来龙去脉,帮助受众消化内容;第二個问题是要让受众明确使用说明,如何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去;第三个问题则是阐述该成果的重大意义与价值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影响;而第四个问题便是为后人研究新技术提供思路和渠道,以及画出雷区避免走弯路。另外,在报道农业成果时切忌盲目跟风。一项新技术之所以取得傲人的成果,前提一定有适宜的条件做支撑,故新闻媒体应该深度剖析该技术在不同气候土壤等条件下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效益,从而来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推广和运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收成。

二、创新农业报道

新闻报道工作要不断创新,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加之新媒体的影响,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报道必须创新,尤其是农业新闻报道,更要把握受众阅读新闻习惯,进行一系列创新。

一是创新新闻立意和选材。创新新闻立意和选材,即要求新闻媒体具有前瞻性,这不仅仅是对行业新风向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功底、前沿的思维模式,以及犀利的眼光、独到的分析逻辑。

大众传媒对农业的新闻报道,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间出现了一个大的高潮,那时是围绕刚刚开始的农村改革,主要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但随后,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硬头货却少见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得知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精品农业、乡镇企业或是农民的生活质量,都有各色各样的进步,但是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却鲜有出新出奇的亮点,缺乏力作。笔者认为这是农业报道缺乏创新立意的表现,创新意识的不足导致新闻媒体人无法锐意开拓新的报道领域,寻觅新的报道题材和报道形式。endprint

新时期的农业报道,不仅要求具备新颖独到的新闻立意,深刻的新闻主题,还要求选材的鲜活和真实。针对这一点,要求记者进村到户下田头,通过自身实践获取最真实最可靠的材料,切忌跟风报道,凭空撰写,假大空,而且这些稿子几年一个套路,形成一股习惯势力,久而久之,便使新闻报道缺乏了真实和可信度。

二是增强农业报道的传播效果。如何增强农业报道的传播效果?其一是要开拓受众市场,其二是要创新传播语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古人言:民以食为天,粮食作物的产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影响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所以有关农业报道的受众应该涵盖每个国民,不仅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还应涵盖“城镇中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在此要摒除掉传统观念,不能认为这一切只跟农民有关系,置身事外,不理不睬,这是不可取的。

在把握了农业新闻受众市场范围后,农业报道进一步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将报道真正地传播到农村,传播到每一位农业新闻受众的耳朵里,让新闻媒体发挥出价值,让新闻事件引起反响和共鸣。

创新传播语言的基礎是尊重群众语言,新闻媒体人应该时刻铭记群众语言才是最具有可读性的保证。农业报道是写农村的报道,反映农民的生活,多加入些乡土味儿的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最为丰富和生动,同时也最具有新意和感染力,

能极大地增加报道的传播效果。而要做到这点,必须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用心搜集,细心品味,最后选择最能表达群众想法的语言去撰写,才是最喜闻乐见的农业新闻。大连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农业报道——《黑影屯的“年三十”》,文中大量运用到群众语言,如“这下可好了,电给咱作了个带把的媒。”“孩子啊!没有共产党,就是驴长角也别想点上头朝下的灯。”等十足的乡土味,不用过分拔高,却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农民们的喜悦之情。

三是创新农业报道的形式。创新农业报道的形式,是为了增强农业新闻的吸引力和易接受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其一是在采访过程中加入多项新技术,活跃采访的手段;其二是借助不同的传播介质,多样化最终呈现的报道样式。

传统的新闻报道,主打新闻采写模式,采访时记者只需要一支录音笔、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即可;电视采访报道升级到记者和摄影机的配置,加入画面和声音,不再局限于报纸、杂志等僵化的新闻采写模式和叙事风格。新时期的农业报道,要充分发挥传播技术的作用,改变老套的新闻采写模式和叙事风格,提高记者的新闻摄制和画面编辑水平,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威力,让农业报道成为网络传播中的主力军。另外,运用电影拍摄中的手法:全景式、透视式等,也会使画面观感更强。同时,要注意报道的语言,挖掘文字的魅力,增强新闻语言的易读性、人文性。

三、结 语

农业报道是新闻报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新闻之一,为了迎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受众阅读方式的不同,肩负着艰巨使命的新闻人才,务必要寻求最为创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报道呈现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步发生改变,由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变为更倾向于电子阅读,通过移动终端观看新闻资讯成了人们更为依赖的阅读模式。当代数字出版平台的迅速火热,打造不同生活场景,已然绑定了绝大部分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或者寻求与数字出版媒体的合作,所以农业报道必须多样化新闻报道的呈现样式,这样才能保证第一时间将农业最新资讯传播出去,收获反馈,引发共鸣。

参考文献:

[1] 汤庆裘.树立“以人为本”新闻观 做好农业新闻报道[J].广西农学报,2010(2):97-99.

[2] 周大新.听唱新翻杨柳枝——浅谈农业报道的创新[J].记者摇篮,1999(8):6-8.

[3] 袁力.关于农业报道受众群体心理的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1-42.

[4] 汤庆裘.树立“以人为本”新闻观 做好农业新闻报道[J].广西农学报,2010(2):97-99.

[责任编辑:传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