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电影中的形式美学探究

2017-10-20吴偲

今传媒 2017年9期
关键词:长镜头形式美

吴偲?

摘 要:意大利电影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现实主义”之风和长镜头的运用。与内容相比,意大利电影更注重形式表现;通过与法国新浪潮电影对比,意大利国别电影呈现出另一种形式美学。本文将从美学角度,简单地勾勒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与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影片,探究意大利電影中包含的四大形式美。

关键词:意大利电影;形式美;新现实主义;长镜头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91-02

意大利由1895年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到1905年拍摄的第一部大场面的电影故事片,再到20世纪10年代后无声电影的兴起,都说明意大利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意大利电影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深受一战和二战的影响,新现实主义理论与长镜头理论应运而生。直到今天,意大利电影经历了兴盛、没落、复兴。众多经典影片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内容为王、形式为金”的各种形式美表露无遗,各种表现形式有其独特之处,从美学角度观察研究,不难发现电影中存在的形式美。

一、意大利电影存在的主要形式

意大利电影和其它国家电影一样,都存在各种形式,但纪实表现手法尤为突出。20世纪40-50年代的意大利受战争影响,电影基本上反映出人们渴望停止战争、摆脱贫困饥饿、向往世界和平的主题,以纪实的拍摄手法创作影片。

1.“新现实主义”之风

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是相对而言的,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即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思潮早在19世纪末涌现,而明确提出“新现实主义”的概念、特征是在1942年。著名电影评论家巴巴罗在发表其著作《新现实主义宣言》中说道:“反对在意大利电影中占很大比重的公式化模式。反对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主义的荒诞可笑、生编硬造的作品,呼唤用人道主义的观点对待人的世界,强调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听腻了的故事和毫无社会价值的改编作品。反对艺术的浮夸,就是反对把所有的主人公都表现为有高尚情操的一类人。[1]”

电影中以意大利电影为首的新现实主义却在20世纪40年代中正式起算,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意大利的第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影片直接讲述了意大利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国家与德军英勇奋战的故事,新现实主义理论为这部电影作了理论支撑,而导演将新现实主义用镜头语言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2.长镜头的合理运用

长镜头理论是1945年巴赞在《摄影影像本体论》提出的,长镜头理论与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意大利电影存在的主要形式。正在于摄影上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体现这种自始至终保持空间统一的方法就是运用长镜头。巴赞还强调保持人物动作含义的某些暧昧性、从多种角度观察动作提供可能性[2]。

准确来说,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提出先于长镜头理论,20世纪40-50年代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1948年的经典之作《偷自行车的人》运用纪实长镜头、非职业演员、非戏剧化情节等切实表现出社会低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纪实镜头中体现的形式美是意大利电影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意大利电影中的形式美

电影中的形式包括:画面、镜头、剪辑、音乐、音响、色彩、色调等等,可以说除了实质性的电影内容外的一切能构成电影镜头画面的元素都可称为形式。从审美角度来说,形式比内容更能体现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形式多样,但都离不开“新现实主义”之风,其大多数电影中体现了画面镜头美、人物思想美、人物心理美、宗教信仰美。

1.唯美画风

意大利电影从无声黑白电影发展到有声彩色电影,经历了电影的兴盛、没落、衰败、复兴,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复苏之际,意大利电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的沙漠》在1964年上映,之后喜剧、政治片迅速崛起。但是,任何题材的意大利电影都非常注重画面与镜头美。

21世纪到来,意大利导演多纳托雷在2000年拍摄了名作《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部以反映社会现实为题材、展现社会环境与人物内心世界的影片,在画面、镜头上赢得了口碑。影片中人物对白相对较少,基本上以画面暖色调、唯美长镜头为主,再加上女主角玛琳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全片运用唯美画风协调了战后社会环境中人物的丑陋嘴脸,最后以喜剧完美结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不乏唯美画风,导演将“暴力美学”形式与暖黄色调画面结合,营造另一种新现实主义唯美风。

2.“意式”幽默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喜剧片迅速发展,“意式”幽默基本形成。所谓“意式”幽默,即意大利人喜欢通过自损、嘲笑自己国家或通过种族歧视与非歧视、接触社会低层平民而达到“损己利人”“损国利人”的幽默效果。例如,2016年元月上映的《我去哪儿》,由著名喜剧演员扎罗内担任男主角,这部影片是近年来意大利鲜有佳作。

意大利喜剧电影从60年代发展至今,并未改变其国别电影特色——新现实主义,带有新现实主义的“意式”幽默在影片《我去哪儿》中完美呈现。笔者认为,意大利电影较注重电影内部形式审美,电影中的“意式”幽默实际上体现了意大利人的一种人物思想美,与其更多内容堆砌的电影不如更好地形式描绘,片中一开头便进入高潮,各种人物话语、表情、思想等形式美几乎冲破荧幕。

3.外化的心理现象

意大利电影中的战争片和政治片长镜头居多,能维持意大利人新现实主义拍摄的审美法则不外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现象。意大利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人物心理,因此每个阶段的影片体现不同时期的心理矛盾与现象。心理现象属于影片内部形式,但通过人物剧情发展支撑整部影片内容。《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仅仅拥有唯美画风的特点,还有二战后人们外化的心理现象体现。

2010年上映的《再吻我一次》是《最后一吻》的续集,意大利人时隔10年,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到《再吻我一次》,都体现了浓浓的新现实主义之风与运用慢节奏的长镜头。残酷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比同情心更为强烈的妒忌心,意大利影片体现的形式美,恰恰是“小人物”的丑陋心理和面对社会大环境状况的人物心理。endprint

4.宗教信仰的体现

欧美国家宗教信仰比较集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不乏有宗教形式的植入,并通过镜头语言体现宗教信仰形式美。新现实主义与宗教有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喜欢祈祷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平、安稳。《我去哪儿》中男主角是无信仰之人,但在有信奉宗教群体面前不得不融入其中,以自我为中心而求安稳日子的人也必须跟着社会群体节奏走,就像吃饭前要祈祷、睡觉前要祈祷、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更要祈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人们战后小农思想严重,丧夫祭奠前所有矛头都指向女主人公,于是祭奠前做一场“祈祷运动”。可见,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之风上演“真人版”故事,意大利人习惯突出宗教信仰形式美。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形式美异同

1.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新浪潮源于20世纪50-60年代,是继新现实主义之后的又一次意义重大的电影思潮与运动。“法国新浪潮電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和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抒情性。……法国新浪潮电影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提出‘心理现实主义的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要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把电影改造成个人化的艺术”[3]。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形式美的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通性有几点:导演虽擅长爱情片,但不开放,点到即止;片中宗教信仰强烈;片中人物思想保守;整体影片注重形式多于注重内容;从内容角度来说,全片悲喜结合,结局总是美好的;导演乐于反映现实生活状态以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比较,在形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新浪潮运动是继新现实主义之后又一次有影响力的电影运动,两者都是受长期战争影响,人民饱受折磨、贫穷、失业等痛苦。时代的推移,造就了一群创作者在电影上致力对这些现实题材进行真实创作,具有时代进步性;其次,不同时期产生的电影,两者大多都是以真实记录的表现手法拍摄,都具有纪实性;最后,在演员方面,两者都喜欢用非职业演员来扮演角色,追求影片的自然主义。例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著名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与法国新浪潮著名电影《胡作非为》的现实题材非常相似,大多都是非职业演员,全片反映一种社会大环境状况,但结局通常是美好,符合当时人们的心态。总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电影都具有时代进步性,都是一次大规模的电影思潮与运动,具有电影形式美。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形式美不同之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两场不同的电影思潮运动,其形式美也不尽相同。

首先,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社会性,更为简单、直白地表达创作者的社会意识,而新浪潮更注重个人色彩,更为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意识,具有个体性;其次,从拍摄镜头角度上说,新现实主义更喜欢运用长镜头与实地取景拍摄,从而把人与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客观性。而新浪潮更侧重于画面感,融入了更多形式的拍摄技巧与手段,如跟拍、定格、长焦的全景摄影,具有主观性;最后,从剪辑艺术角度上说,新现实主义类似纪录片的剪辑,尽量不改变时空顺序,纪实性中渗透美学艺术,以最自然、客观的手法叙述故事。而新浪潮创作者乐于“快剪”,打破时空关系,进行跳跃剪辑,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演绎真实故事。例如,1945年的意大利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与1962年的法国电影《祖与占》,都具有各自运动的代表性,从审美角度上说,由于其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形式美。

四、结 语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主要对意大利电影形式整体深入探究,简单地勾勒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与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影片。意大利电影虽由盛而衰,但历史上留下的宝贵经验理论不可磨灭。目前,意大利电影市场不景气,新现实主义元素还完整保留在每一部影片之中。可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已呈定性发展,21世纪的新现实主义类型电影已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特别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意大利电影在国际电影领域中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述评[J].艺海,2010(2):69-71.

[2] 邓烛非.长镜头理论初探[J].电影艺术,1984(11):31-37.

[3] 赵文靖.存在主义美学的诗意与亏欠——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美学解读[J].天府新论,2008(3):148-150.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镜头形式美
浅议影视剧中的长镜头
汤唯 导演很浪漫,无时不刻不是浪漫的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长镜头美学辨析
纪实性电视片中长镜头的叙事角色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