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V1导联“左兔耳征”诊断室速的临床价值

2017-10-20罗昭林钟杭美耿召华于学军徐瑛何云王国强张源萍陈国才胡建波鲁雪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右束室速完全性

罗昭林 钟杭美 耿召华 于学军 徐瑛 何云 王国强 张源萍 陈国才 胡建波 鲁雪梅

经验技术交流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V1导联“左兔耳征”诊断室速的临床价值

罗昭林 钟杭美 耿召华 于学军 徐瑛 何云 王国强 张源萍 陈国才 胡建波 鲁雪梅

尽管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图形及V1导联上“左兔耳征”图形诊断室速的特异性很高,但临床经验表明,不能迷信所谓的“特异性图形指标”,而要利用心电向量图正确理解QRS波形态的形成机制以及其他影响波形的合并因素。本文介绍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5个病例,其在CRBBB的基础上,分别合并有重度右心室肥大、侧后壁心肌梗死、A型心室预激及逆钟向转位,在心电图V1导联上表现出室速时所特有的“左兔耳征”图形;从心电向量图的角度阐述了这种图形的形成原理;经分析认为,在CRBBB时,凡是伴有导致左心室除极向量明显向前偏移的因素,在出现室上速时,心电图就会出现酷似室速的“左兔耳征”的图形表现。这提示我们在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必须重视这种图形,密切结合临床认真鉴别。

宽QRS波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兔耳征;心电图;心电向量图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QRST)是指心电图上QRS波时限≥0.12 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WQRS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快捷、正确地鉴别诊断对急诊处理、预后评估及长期治疗策略选择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2导联心电图至今仍然是鉴别诊断WQRST的最重要和最简便的方法及基础。

1 发生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

在临床上WQRST较为常见,可见于:①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约占80%)(图1A);②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心室内传导异常(约占15%~30%),其中可以是伴原有束支阻滞(图1B)或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C);③ 折返激动经旁路前传心室的阵发性室上速(图1D);④ 阵发性室上速伴心肌内传导异常(图2和图3);⑤ 阵发性室上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导致室内传导异常;⑥ 起搏相关的心室起搏心律,即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和频率适应性起搏(VVIR、DDDR)。这种情况在WQRST中所占的比例虽很低,但却在不断提高。由于双极起搏比例提高,起搏心电图中的刺激信号较小,这种患者发生阵发性室上速或心室快频率跟踪时,常规心电图不容易识别出起搏信号,因此易被误诊为室速(图4)[1]。

A:室性心动过速;B:阵发性室上速伴原有束支阻滞;C:阵发性室上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D:折返激动经旁路前传心室的阵发性室上速

2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

对WQRST的鉴别实质上就是室速与阵发性室上速伴宽QRS波的鉴别,这是临床心电图分析中的难点。几十年来,学者们就其鉴别提出了很多诊断要点[1-2]。

2.1 心电图常规鉴别方法

2.1.1 R-R间期规律性 通常认为阵发性室上速的R-R规则;而室速的R-R可规则,也可不规则。

2.1.2 QRS波时限 阵发性室上速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时,QRS波时限<0.14 s;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可达0.16 s。而室速时QRS时限多>0.14 s;QRS波时限越宽,越支持室速诊断,尤其当QRS波呈“丑态”型时,几乎可以判定为室速。

2.1.3 额面QRS电轴 WQRST呈束支阻滞图形时,额面QRS电轴在右上限,或与相应的束支图形呈矛盾性偏移时,普遍认为支持室速诊断。

2.1.4 房室分离 多认为房室分离诊断室速的特异性可达100%,但还是会有例外。如果在心电图上有房室分离存在,且同时伴有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则基于目前的认识,可明确为室速。

2.1.5 胸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 这是指胸导联所有QRS主波全部呈正向或负向,如能除外阵发性室上速伴A型心室预激和左束支阻滞伴侧壁心肌梗死,则支持室速诊断。

2.1.6 标准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 如果标准导联所有QRS主波全部呈正向或负向,尤其全部呈负向,则支持室速诊断。

2.2 分步鉴别法

近20年来,不少学者总结了WQRST的心电图特征,并将其与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根据QRS波的形态学特征提出了以下几种分步鉴别法:Brugada的四步鉴别法(1991年)、Vereckei新四步法(2007年)和Vereckei的aVR四步法(2008年)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2.3 QRS波形态学鉴别法

形态学鉴别法的核心在于观察WQRST时QRS波形态是否符合束支阻滞或心室预激图形的特征。普遍认为,如不符合该特征或与其相矛盾,则支持室速诊断。通常情况下,WQRST如果是伴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室内差异性传导,其QRS波在V1导联呈rsR′型,即“右耳”>“左耳”的“右兔耳征”图形;如果呈RsR′型,即“左耳”>“右耳”的“左兔耳征”图形,则不符合右束支阻滞,此时可判定为室速。

图2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失常时有不定型室内阻滞,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

这是因为右束支阻滞时,激动经右束支传向右心室出现传导延缓/中断,此时激动只能沿左束支先传入左心室,左室除极顺序为正常,而右心室最后经心肌内缓慢传导而除极。心室除极的起始向量(即室间隔向量)仍正常,指向右前上或右前下,投影在V1导联轴正侧端,出现小r波;随后的左心室除极向量背向V1导联(即投影在负侧端),出现s波或S波;最后,右心室缓慢除极而形成的终末向右前缓慢运行的“附加向量环”,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故V1导联出现一宽大的R′波,即典型右束支阻滞在心电图的V1导联上呈rsR′型[3],表现为“右兔耳征”图形(图5)。因此,有学者就认为当出现WQRST,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若在V1导联呈单向R型伴切迹或RsR′型“左兔耳征”,则被认为是室速的特征性表现(图6)[3-8]。

1970年,Marriott[4]首次报道应用“兔耳征”(rabbit-ear sign)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上性搏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谓“兔耳征”指的是WQRST时,右胸导联V1或MCL1导联(双极改良胸前导联)的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即3相RsR′型(R和R′间有或没有s波)时,R和R′波被命名为“兔耳”。R波振幅大于R′波时,即“左耳”>“右耳”,称为“左兔耳征”,即“兔耳征”阳性,最常见于左室的室性异位搏动(图6)。R波振幅小于R′波时,即“右耳”>“左耳”,称为“右兔耳征”。这种图形多见于室上性激动伴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室内差异性传导,也可见于室性异位激动(图7)。

图3 图2患者出现房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

1987年,Wellens等[5]分析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室速和阵发性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各100例,观察到7例V1导联QRS波呈“左兔耳征”者100%为室速;呈右耳大者93%为阵发性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23例室速表现为右耳大。1995年Drew等[6]通过观察133阵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WQRST,发现82阵右束支阻滞图形中,14阵“左兔耳征”者均为室速(敏感性23%,特异性100%);22阵“右兔耳征”者中,阵发性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有14阵(敏感性64%,特异性87%),室速有8阵。

国内不少学者也相继报道,WQRST时,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在V1导联呈“左兔耳征”者,强烈提示室速[7-9]。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兔耳征”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性较高的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上性搏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方法。然而,目前尚未明确这种图形的形成机制,提示可能与心室异位搏动点的部位及心肌除极顺序改变有关[7-8]。某些学者之所以会作出“WQRST时QRS波形态在V1导联呈‘左兔耳征’者,诊断室速的特异性高达100%”的结论,一方面是由于病例数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无并发症的典型右束支阻滞图形的理解,因此这种结论是比较片面的。

图6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出现的呈“左兔耳征”形态的短阵室速

图7 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室速

3 宽QRS波在V1导联呈“左兔耳征”的临床病例

众所周知,心脏是一个类似于球体的器官,心脏在激动过程中,除极的电活动所产生的心电向量有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变化,在心电图上记录到的波形是不同方向的向量综合以后所形成的一个最大综合向量在某一导联轴投影的结果。这一综合向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心脏位置、心脏结构以及对应的心肌电活动异常。下面介绍5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不是室速而呈“左兔耳征”的病例,试图从心电向量图(VCG)变化的角度来阐述宽QRS波形态呈“左兔耳征”的发生机制。

3.1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重度右心室肥大致V1导联呈“左兔耳征”图形

例1:患者女,16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Ebstain畸形,三尖瓣置换术后2个月。心脏超声显示:右心房(69 mm)、右心室(前后径53.1 mm)明显扩大。患者于2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心动过速,每次发作时心室率均快达200次/min左右,发作时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2年后该患者再次入院,图8为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到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均未见明确的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R-R间期为280 ms,绝对规则,频率214次/min。QRS波群在V1、V2导联呈R型伴切迹,V1导联呈“左兔耳征”图形,V4导联呈RS型,而V5、V6导联则呈rS型,并且RV6

图8 例1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到的常规非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图9 记录图8后,静推普罗帕酮5 min后记录的常规非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图10 4个月前为心房颤动时的心电图

既然该患者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为何QRS波在V1导联不是呈典型的rsR′型,即“右兔耳征”,而是呈“左兔耳征”R型、酷似室速的心电图表现呢?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由于患者右心室明显肥大,同时存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因此,此时的心室除极顺序与单纯典型的右束支阻滞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例2这位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和VCG特征,来说明这种图形的形成机制。

例2: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在做VCG前记录的心电图上捕捉到了一阵在窦性心律时发作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时的QRS波形态和窦性心律时完全一致,同样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在V1导联呈“左兔耳征”图形(图11)。在VCG(图12)上则表现为典型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Ⅲ型改变。此型较为少见,主要见于合并重度右心室肥大的患者[10]。VCG上横面QRS向量环表现为起始和离心支向量位于左前,环体呈先顺后逆“8”字形运行,环的终末部分位于右后,并出现传导缓慢(泪点密集),QRS环总运行时间150 ms,在62 ms之前的大面积向量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向前最大向量与V1导联轴的夹角也较小(约55°)。这一大部分向量投影在V1导联就形成了第一个高大的R波(左耳)。64~92 ms向量则投影在V1导联轴的负侧端,这就形成左耳后的负向s波(或切迹);94 ms后的向量又投影在V1导联轴的正侧端,但这部分向量的面积小,其夹角也明显较前部分向量大,因此致使右边第二个R′波比左边的R波小,于是形成了“左兔耳征”的R(或RsR′)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

图11 例2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

3.2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侧后壁心肌梗死致V1导联呈“左兔耳征”图形

例3:患者男,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图13)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QRS波形态明显宽大畸形,时限120 ms,在Ⅰ、Ⅱ、V6~V9导联均呈QS型,aVF、V4、V5导联见异常Q波,右胸导联呈R型,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侧后壁心肌梗死。此图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也表现为“左兔耳征”图形,同样可以通过患者的VCG(图14)特征来阐述这种图形的形成机制。由于患者左心室的侧后壁发生了心肌梗死,心室除极时的起始向量和最大向量则背离侧后壁,致使整个QRS向量环的环体几乎全指向右前方。从横面QRS向量环可以看出,其最大向量指向+97°,与V1导联的夹角很小,因此,它投影在V1导联出现一高大的R波。

图12 例2患者的心电向量图

图13 例3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

由于伴有右束支阻滞,当左心室除极快要结束(或已结束)时,右心室才开始除极。该向量表现为运行明显缓慢(泪点密集),并且也指向右侧。由于这一终末向量较小,并且与V1导联的夹角又较其与前面最大向量的夹角更大,在开始出现运行缓慢时的10 ms处(整个QRS环的70 ms处)又出现一切迹。这就导致V1导联的QRS波呈R型并伴切迹,即出现“左耳”>“右耳”的“左兔耳征”表现。该患者一旦出现阵发性室上速,就完全有可能被误诊为室速。

图14 例3患者的心电向量图

3.3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心室预激(A型)致V1导联呈“左兔耳征”图形

例4: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5为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为心房扑动呈2∶1下传心室,R-R间期绝对规则,QRS波宽大畸形,时限达160 ms;QRS波起始部见明显顿挫,终末部S波也见明显切迹;整个胸导联QRS波的主波方向均向上,在V1、V2导联呈单向的R型,并伴切迹呈“左兔耳征”表现。图16为第二天复查时记录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可见R-R间期不规则,基础心律仍为心房扑动,QRS波宽大畸形,但见两种形态——第6、第7个QRS波为典型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其余QRS波与图15完全一致。心电图诊断:① 心房扑动;②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间歇性心室预激(A型)。

该患者右胸导联的QRS波呈“左兔耳征”表现,尽管患者未做VCG检查,但我们可以从心电图波形推导其心室除极向量的变化,来阐述这种图形的形成机制。该例与例3的患者有些相似之处:例3的患者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向量背离侧后壁而导致指向右前方;此例患者是由于左心室后壁存在旁道,当室上性激动沿旁道下传心室时,左心室后壁最先除极,左室除极的起始和最大向量均指向前方,投影于V1导联正侧,由于同时存在右束支阻滞,而右心室的晚除极向量虽然也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但该终末向量一定是比前一最大向量明显低小,因此就形成了V1导联“左兔耳征”的表现。由于该患者这次记录到的心电图房扑是呈2∶1下传心室,可以清楚分辨出心房波;但如果是1∶1下传心室(同例1患者),则就有可能在无法分辨F波的情形下,根据“左兔耳征”的图形特征而误诊为室速。

图15 例4患者房扑呈2∶1房室传导时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

3.4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心脏明显逆钟向转位致V1导联呈“左兔耳征”图形

例5:患者男,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图17)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T波改变。在心电图上可见V1导联的QRS波也是呈“左兔耳征”图形,V2导联呈R型,V3~V6导联均呈Rs型,s波粗顿伴切迹,QRS波形态特征显示患者心脏同时伴有明显的逆钟向转位。该患者在V1导联呈“左兔耳征”的表现,就是由于心脏的逆钟向转位所致。由于逆钟向转位,左心室在除极时,其除极向量明显偏到了左前方。VCG(图18)显示横面QRS向量环的前半部分,即左心室的除极向量全部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环体运行至80 ms时转向右前方,即右心室开始除极,在90 ms时环体发生转折,其泪点开始变得明显密集(运行缓慢);左右心室除极的这两个向量均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因此在V1导联形成R波,但环体前半部分的左心室向量明显大于其后右心室除极的缓慢终末向量,加之环体90 ms处的转折,也就导致了心电图上V1导联出现一个单向R波并伴切迹,表现为“左兔耳征”图形。该患者如果今后也发生阵发性室上速,那么同样会有所谓的“左兔耳征”“室速”的表现。

图16 例4患者在图15后次日复查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图17 例5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图18 例5患者的心电向量图

4 讨论

通过分析以上5个病例的心电图和VCG,我们认识到,当心电图上QRS波形态异常时,一定不能只简单地按照一般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去理解,从而片面地得出某一种心电图诊断;也不能武断地否定其他可能,而要想到QRS波形态改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上述病例分析提示我们要紧密结合临床,要多思考这些因素影响心室除极后所造成的波形改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VCG的角度来理解心电图图形的形成机制。

正如众多文献[4-9]提到的“WQRST时,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在V1导联呈‘左兔耳征’者,强烈提示室速”的诊断,就是从无并发症的典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QRS波的形成机制去理解的,于是就误以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时,V1导联如果不是呈rsR′型,而是呈RsR′型的“左兔耳征”,就不符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进而认为只有在室速时才会出现这种图形。

当然我们也都能理解,当室性异位激动起源于左室后壁(或侧壁)时,左室的除极向量必定是偏向前方(在侧壁时此向量必定还会更偏向右),该向量也就会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形成V1导联的第一个R波;当左心室除极快结束(或已结束)时,激动才经室间隔进入右心室,激动在右心室则是沿心室肌缓慢迂曲传导,从而形成一个指向右侧的缓慢附加向量环。该向量环同样也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在V1导联仍然是出现一正向的R波,向量环在转向右侧时有的会伴有切迹、扭曲或呈“8”字形运行。这一向量投影在心电图的V1导联上必定会出现R波伴切迹而形成“兔耳征”。至于是呈“左兔耳征”还是“右兔耳征”,则取决于前后两个向量的大小及其投影在V1导联轴所成夹角的大小。

基于上述投影原理,当出现右束支阻滞时,凡合并有影响左心室的除极向量、致该向量向前偏移的因素,如重度右心室肥大(例1和例2)、后壁(或侧后壁)心肌梗死(例3)、左室后壁或侧壁旁道形成的心室预激(例4)以及伴有心脏明显逆钟向转位(例5),都会造成左室除极时QRS向量环前半部分由左后方明显偏向左前方,有的甚至偏向右前方(如例3合并有侧后壁心肌梗死时),从而形成“左兔耳征”的心电图表现。当在这种基础上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在心电图上又无法明确心房波时(图8),我们就会将其判定为“左兔耳征”阳性,误诊为室速。

综上所述,在应用QRS波形态学鉴别WQRST时,应从VCG的角度去理解QRS波形态改变的形成机制,并考虑到其他合并因素对波形的影响,而不能迷信所谓的“特异性图形指标”。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联合多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谨防误入特异性图形指标的“陷阱”。

[ 1 ] 林治湖. 室性心动过速//郭继鸿. 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43-594.

[ 2 ] 张文博. 体表心电图诊断室速的思路[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 15(4):302-304.

[ 3 ] 陈新.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31-432.

[ 4 ] Marriott HJ.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upraventricular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J]. Geriatrics, 1970, 25(1):91-101.

[ 5 ] Wellens HJ, Brugada P. Diagnosis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rom the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J]. Cardiol Clin, 1987, 5(3):511-525.

[ 6 ] Drew BJ, Scheinman MM. ECG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berrantly conducted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ractical aspects for the immediate care setting[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1995, 18 (12 Pt 1):2194-2208.

[ 7 ] 邱志敏, 李恒青. 无人区电轴与兔耳征鉴别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价值[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 16(3):193-194.

[ 8 ] 王格社, 王红艳. 无人区电轴对房颤伴宽QRS波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 19(6):434-436.

[ 9 ] 李广平.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与处理[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3, 24(1):21-36.

[10] 田嘉泰, 哈文懿. 实用心电向量图[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101-113.

[作者简介] 罗昭林,主任技师。从第三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就职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从事临床心电学工作。于2017年4月就职于重庆市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40余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现任中国动态心电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心电学组委员,重庆市心血管内科学会心电信息学组副组长,《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

[医院简介] 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重庆康心医院)是“渝洽会”招商引资项目,是重庆市第一家心血管病医院。编制床位505张,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由广东康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3689)全面托管,是按照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打造的一所民营医院。医院自2017年3月1日开业以来,心内科已对先心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漏)、冠心病、风心病、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早、房早、室上速)、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其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VVI、DDD、CRT-P、CRP-D)、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开展手术和药物治疗。心内科同时具备FFR、OCT、IVUS及旋磨等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危急重患者抢救方面具备Impella左室循环辅助装置;即将建设数字化导管室和引进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 ELCA )。心外科已开展各类常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房缺和室缺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双腔右心室矫治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复杂先心病的双向Glenn术、心脏黏液瘤切除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及多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房颤迷宫手术等)、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超声引导下房缺封堵术、动脉导管结扎术、严重缩窄性心包炎心包部分剥脱术,腹主动脉瘤、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下腔内隔绝术等。医院技术骨干主要来自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三甲医院。医院环境优美,服务贴心;设备先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院秉承“苍生为念,厚德载医”的办院宗旨,坚持“为就诊患者服务,为医疗一线服务”的办院方向,倡导“优良的医疗质量,便捷的医疗服务,自觉的社会责任,持续的发展愿景”的办院理念,为重庆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Clinicalvalueof“leftrabbit-earsign”inV1leadindiagnosingventriculartachycardiaduringwideQRScomplextachycardia

LuoZhao-lin1,ZhongHang-mei3,GengZhao-hua2,YuXue-jun2,XuYing1,HeYun2,WangGuo-qiang2,ZhangYuan-ping2,ChenGuo-cai2,HuJian-bo2,LuXue-mei2

(1. Cardiac Function Room, 2.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ongqing Kanghua Zhonglia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Chongqing 400025; 3.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Xinqiao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Cardiac Function Examination Room, Army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hongqing 400037, China)

Although the specificity of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 and “left rabbit-ear sign” in V1lead was high in diagnosing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during 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it is suggested by clinical experience that the so-called “specific graphical index” is not reliable, and the right thing is to take advantage of vectorcardiogram(VCG) to correctly comprehe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QRS complex form and to take other waveform influen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five c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Besides CRBBB, the five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by severe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pos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type-A ventricular preexcitation and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respectively. In V1lead showed the graph of “left rabbit-ear sign” which is typical in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he forming principle of this kind of graph was illust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CG. It was concluded by analysis that at the attack of CRBBB, once there was any factor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forward devi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 vector, graphical manifestation exactly like “left rabbit-ear sign” would appear during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t indicates tha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kind of graphs and make careful identification taking clinical situa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abbit-ear sign; electrocardiogram; vectorcardiogram

400025 重庆,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心功能室(罗昭林,徐瑛),心血管内科(耿召华,于学军,何云,王国强,张源萍,陈国才,胡建波,鲁雪梅);400037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功能检查室(钟杭美)

罗昭林,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无创心电信息学研究,E-mail:1042999758@qq.com

R540.4

A

2095-9354(2017)05-0338-13

10.13308/j.issn.2095-9354.2017.05.010

2017-08-03)

(本文编辑:顾艳)

猜你喜欢

右束室速完全性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右束支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1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在健康查体中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