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2017-10-17杨炎贞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攻击性矫正因素

杨炎贞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攻击性是一种导致人和动物身体或情感受伤害的行为,或者是导致财物损坏或毁灭的行为。拍、抓、掐、踢、吐、咬、威胁、侵略、羞辱、闲话、攻击、辱骂、欺负、毁坏和破坏都是攻击性行为的例子。虽然每一种行为都会带来伤害的结果,但是儿童使用攻击性行为却有着不同的原因。另外有的观点指出“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以上观点尽管侧重点不同但还是指出了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人与事物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与深化了人类对于个体的攻击性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控制与矫正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更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儿童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有些兴奋、冲动和攻击性强的儿童常常是对他们的父母特质的继承,基因确实影响个体的兴奋水平。有些调查结果表明,攻击型幼儿父母的性格特征有73.7%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因而不能排除先天神经类型、遗传素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饮食因素

一些研究显示,糖的摄入量过多与儿童易发生攻击性行为明显相关,但并不能由此认为,过多食糖对所有儿童、尤其是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

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经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儿童往往不是在惩罚中受教育,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极大地依赖着他们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和父母自己如何表现。

另外,经常在孩子面前暴露矛盾,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放纵、宽容和无所谓的态度,也能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强攻击频率。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四)生理因素

幼兒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体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那些天生爱热闹的、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是生理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五)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

(六)社会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电视大众化以后,幼儿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攻击样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

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矫正其攻击性倾向

例如,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二)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矫正

大量研究和事实说明,学会内在控制的儿童有可能不使冲动的情感动作化,说理比惩罚更能帮助儿童明白承担非理性行为的责任。要培养儿童对侵犯行为的自责心理,培养其同情心,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地位,设身处境地体会受害者的苦痛。教育儿童认识到侵犯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其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反省,有效地抑制侵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要让孩子对侵犯性行为感到忧虑不安,又要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地位,设身处地体会受害者的苦痛,认识到侵犯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学会对侵犯行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从而有效地抑制侵犯行为。

(三)适当的惩罚进行矫正

大多数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而引发的,根据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出现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多的幼儿,教师在采取各种相应的办法仍不见成效时,那教师就应该改变方法,可采取一些相应的惩罚。

(四)通过家园联系深入了解进行矫正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也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这就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因为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能使儿童对父母产生信任并从父母那儿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应耐心仔细地倾听孩子的说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量不要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你十分尊重他;等孩子讲完以后,父母对其讲的内容要作出反应。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彻底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五)利用大众传媒对的影响进行矫正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儿童美和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接触到了许多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家庭成员在看电视时应经常互相交谈,成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将行动与后果联系起来,以改变儿童对电视的反应,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四、结论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众多。作为教师,应运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探明不同个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选择相应的矫正策略以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要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加强家园联系,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攻击性矫正因素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