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2017-10-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消融

孙 伟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孙 伟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探析对比小肝癌患者应用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两组,即甲组(n=60)、乙组(n=60)。甲组患者给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乙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随访3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同乙组患者的26.7%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甲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63.3%,与乙组患者的93.3%、85.0%、61.7%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复发率方面,肿瘤直径≤3 cm时,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肿瘤直径>3 cm时,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同手术切除相当,对于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更佳,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手术切除;临床效果

肝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肝癌治疗中,以往多以手术方法为主,能够改善患者远期疗效[1]。近些年来,在肝癌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的优势,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肝癌患者的研究,对比分析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总结如下。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两组,即甲组(n=60)、乙组(n=60)。甲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39例;年龄在35~76岁,平均为(51.2±3.3)岁;肿瘤直径:≤3 cm者30例,>3 cm者30例。乙组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36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为(51.1±3.0)岁;肿瘤直径:≤3 cm者30例,>3 cm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用CT、B超等对患者病灶予以详细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以此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做好手术器械等准备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2 手术操作:甲组患者给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采用美国TM RFA2000型射频仪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于CT引导下把电极针置入患者肝脏肿瘤深面,达到指定位置之后,打开电极予以消融,初始功率为10 W,调速为10 W/min,在阻抗增大时,稍微退针,旋转180°后继续消融,消融范围为肿瘤及周边0.5~1.0 cm的肝组织,针对肿瘤直径比较大的患者来说,可给予全方位治疗,消融范围为整个肿瘤及周边1.0~2.0 cm的肝组织。乙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全麻,取仰卧位,给予常规消毒铺巾,用电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壁各层,开腹后,探查肿瘤位置,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等情况,如无转移且无手术禁忌,可给予阻断肝脏血运,彻底切除肿物,充分止血及结扎肝管,缝合肝脏,开放肝脏血运,探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置入引流管后,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录入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同乙组患者的26.7%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甲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63.3%,与乙组患者的93.3%、85.0%、61.7%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2.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在复发率方面,肿瘤直径≤3 cm时,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肿瘤直径>3 cm时,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3 讨 论

小肝癌又称之为早期肝癌或者亚临床肝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化疗等[2]。手术切除治疗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其可以完整的切除整个肿瘤组织,达到根治效果,但是手术创伤比较大,患者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外,对于肿瘤位于肝实质中央患者来说,施行手术切除治疗时,需切除很多正常肝组织,致使手术中易因为挤压导致肝癌细胞扩散,增大患者痛苦,影响了治疗效果[3]。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n(%)]

表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率[n(%)]

近些年来,经皮射频消融成为了小肝癌患者根治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物理局部消融手段,经皮射频消融具有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代替了手术切除治疗[4]。其治疗原理为:通过电极针产生射频波,之后对肝癌细胞产生作用,实现细胞死亡的效果[5]。此外,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因为在温度达到54 ℃并持续1 min或者60℃的时候,就会导致人体正常肝细胞出现不可逆坏死,降低了治疗效果[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直径≤3 cm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此研究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7]十分相似,进一步说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总而言之,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同手术切除相当,对于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更佳,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1] 邸亮.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z1):68-69.

[2] 胡善雷.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2):188-190.

[3] 王建国,孙玮,刘清俊等.经皮射频消融及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效果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5,27(9):620-623.

[4] 练远书,杨浩.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6.

[5] 邹利乐.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在治疗小肝癌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6,36(5):84-85.

[6] 孙俊凯.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9):21-22.

[7] 边晨峰.原位射频消融术与手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1):41.

R735.7

B

1671-8194(2017)26-0078-02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消融
消融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超声引导下囊内消融与刺穿囊壁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对比研究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