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不同止血方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比较

2017-10-17王云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后叶素垂体肌瘤

王云燕

(河南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镇平 47425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不同止血方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比较

王云燕

(河南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镇平 474250)

目的 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不同止血方式可行性及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的400例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采用不同止血方式。A组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B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C组采用缩宫素止血,D组不采用止血措施。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86.3±28.7)min、术中出血量为(91.2±21.3)mL、术后引流量为(92.1±21.3)mL,B组手术时间为(92.3±33.2)min、术中出血量为(93.3±26.8)mL、术后引流量为(121.2±20.3)mL,A组合B组患者的术中的临床指标均优于C、D组;A组和B组的术后临床指标均优于C、D三组。结论 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或者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的效果更佳,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止血

近些年来,子宫肌瘤是好发于女性子宫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部包块和子宫的不规则出血[1-2]。子宫肌瘤多为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手术方式常见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止血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各大医院的止血工作并不完全一致,尚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我院本次的实验就是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不同止血方式可行性及效果比较,下面是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本次实验选取的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彩超诊断肌瘤为子宫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肌瘤直径≥3 cm,肌瘤数≤3个;②子宫>妊娠10周大小或有继发贫血或有压迫症状;③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④术前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厚度≥14 mm者行诊刮,排除宫颈及子宫内膜恶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例患者分为四组,下面是具体的资料,A组:100例患者。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为(47.2±4.1)岁;平均肌瘤个数(1.6±1.1)个,肌瘤直径2.9~8.1 cm,平均(5.2±1.9)cm。B组:100例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为(26.3±4.4)岁;平均肌瘤个数(1.7±1.1)个,肌瘤直径2.7~8.3 cm,平均(5.4±1.8)cm。C组:100例患者。年龄325~61岁,平均年龄为(27.1±4.5)岁;平均肌瘤个数(1.5±0.8)个,肌瘤直径2.8~8.3 cm,平均(5.5±1.9)cm。D组:100例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为(26.3±4.4)岁;平均肌瘤个数(1.6±1.3)个,肌瘤直径2.5~8.1 cm,平均(5.3±1.8)cm。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产妇的以上年龄、平均肌瘤个数、肌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1.2 止血方法:400例患者手术方法均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四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具体如下:①A组: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止血。具体的止血工作需要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前,首先需要充分暴露子宫动脉,寻找的位置为子宫峡部稍上方剪开阔韧带后叶,先行阻断一侧的子宫动脉再阻断另一侧,我院子宫阻断术采用的是钛夹钳夹或双极电凝钳电凝子宫动脉[3-4]。②B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穿刺针需要进入腹腔进行操作,注意一定准确到达肌瘤的基底部再行注射。③C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C组的操作方式同B组,穿刺针需要达到激流的基底部,穿刺针的内容物不同,C组为适当比例的宫缩术和生理盐水。④D组:不采用止血措施。

四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本次手术的缝合方式均采用可吸收缝线将子宫创面细致缝合,可以选用的缝合方法有8字缝合或连续锁边缝合两种缝合方式。

1.3 观察指标。本次实验一共两方面的观察指标内容:①术中观察指标:具体三项内容分别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其中术中出血量按负压吸引器采集量计算;②术后观察指标:具体四项内容分别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四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对40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中三项指标的比较,并且进行组间的数据比较,结果显示:三项指标A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C组、D组;A组和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C组、D组,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四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A组 100 88.5±29.1 91.3±27.3 120.2±21.7 B组 100 92.3±33.2 93.3±26.8 121.2±20.3 C组 100 120.2±30.2 184.3±33.8 168.3±22.1 D组 100 126.3±28.7 111.2±21.3 172.1±21.3

2.2 四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对40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后四项指标的比较,并且进行组间的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四项指标A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D组,见表2。

3 讨 论

子宫肌瘤的病因目前尚没有完全清楚,其最初的临床症状体现在月经的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月经量的明显增多,部分患者伴有腹部的包块和压迫症状[5]。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对于生育的需要而决定。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的止血工作一直是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止血方式的研究意义重大。

表2 四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s)

表2 四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体温恢复时间/d血红蛋白下降值/(g/L)术后住院时间/d A组 100 15.7±6.9 1.3±0.7 1.4±0.7 3.1±0.5 B组 100 16.2±7.1 1.2±0.6 1.3±0.6 3.4±0.6 C组 100 26.8±7.3 1.8±0.8 1.6±0.7 4.9±0.7 D组 100 24.9±7.2 1.9±0.7 1.7±0.7 5.6±0.5

下面对于不同的止血方式进行分析:子宫动脉阻断术是在术前的一项有效止血操作,术前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子宫的血流灌注量,可以发现在剔除术的过程中切口的出血较之于其他三组明显减少,从而保证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有利于腹腔镜下的解剖对合缝合操作。很多实验表明大约80%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后6 h内将脱离缺氧状态,恢复再灌注,此后最终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日后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提供了保障[7]。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能较强,在于该物质富含缩宫素与血管加压素,其作用靶点均是血管的平滑肌达到使其收缩进而止血的目的。腹腔镜的使用增强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加之以垂体后叶素+缝合止血的方式,B组操作的作用优势在于更加有效地剥离瘤肌,易于瘤核突出子宫切口,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原理该止血方式不适用于患有心脏病、肺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缩宫素具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但实验表明该止血方式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其原因可能在于该特殊阶段的女性机体对于缩宫素的敏感性极低。

在我院的本次实验中,术中的三项指标子宫动脉阻断术组和垂体后叶素组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C组、D组。对于术后的四项指标子宫动脉阻断术组和垂体后叶素组组差异不显著;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D组。可见子宫动脉阻断术和垂体后叶素两种止血方式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的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或者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的效果更佳,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李惠萍,宋兵高.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1).56-58.

[2] 金红梅.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4):461-463.

[3] 卢丽珍,王日成,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14,36(9):1283-1285.

[4] 陈新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止血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4,49(4):339-341.

[5] 刘霄妮.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方法的探讨[J].江西医药,2013,48(2):139-140.

[6] 吴玲,刘会兰,张丽君,等.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5):4940-4942.

[7] 吴志军.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6):2931-2932.

[8] 江道龙,赵玲.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57-58.

R737.33

B

1671-8194(2017)26-0037-02

猜你喜欢

后叶素垂体肌瘤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内分泌影响的临床分析
成人垂体柄重复畸形合并拉特克裂囊肿1例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