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语文课文阅读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2017-10-12吴惠岚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

吴惠岚

摘要:高中语文是高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具有人文性特征,语文老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语文课文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文阅读;德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43-01

前言: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着较深的影响。在高中时代,学生心智正趋向成熟,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品德得到有效的提高。语文课文中蕴藏丰富的道德因素,语文老师要充分挖掘出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高中语文课文阅读中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高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一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同时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的工作。实际上,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有着很大的区别,思想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告诉学生有关于“德”方面的道理,有一种类似于“说教”。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则不同,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和持久[1]。高中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需要对文章的内涵以及表达思想进行思考,这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德育教育是在潜意识里面的。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人生的精气神,充分感受人生。这种做法远远比那些直白、教条式的说教发挥的作用更大,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文阅读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高中语文课文阅读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1通过背景了解渗透德育教育。高中老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而感受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情感。一般来说,学生所要了解的背景包括这篇课文当时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通过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学生可以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充分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候的心态[2]。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苏轼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苏轼当时正经历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郁郁不得志而且非常苦闷。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了解文章,文章中客人说的话,实际上就是苏轼借他之口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用江水和明月作对比,说明人生和世间万物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人们应当看轻物质而重精神,时刻保持乐观旷达的情怀和超然平静的形态。通过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及面对生活挫折依然坦荡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帮助。

2.2通过课堂讨论渗透德育教育。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阅读同一篇课文,由于成长的经历不同,学生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传统的课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经常结合教参等资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课文的进行讲解,然后再将这些解析和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于同一篇课文有着同样的理解,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得到标准化的答案,获得高分,但实际上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一定的抑制。语文老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活动:第一,为什么文章中主人公一家人都焦急盼望娱乐叔叔早点回来?第二,为什么后来主人公一家人又极力躲避于勒叔叔?第三,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选择怎么做?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大多数学生都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信心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集百家之长”,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都得到有效的开阔。在交流和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3通过形象把握渗透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尤其是一些描写人物形象的课文,更是具有德育教育意义。鲜明丰满的形象最能感染人,也最能打动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动作、语言、细节等各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学生的脑海中刻画上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师说》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借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让学生反复品读和鉴赏,加强学生对教师的形象和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道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是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阶段,语文老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娟.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12-13.

[2]李小康.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45-46.

[3]张敏.论中学语文课程中德育内容的实施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75-76.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