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体育课堂植入“课课练”组织形式的有效探讨

2017-10-10赖阳钦

运动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小班化

赖阳钦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第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330)

小班化体育课堂植入“课课练”组织形式的有效探讨

赖阳钦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第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33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植入“课课练”组织形式的有效探讨进行分析,发现一般传统的“课课练”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创新组织形式下发现,利用情景练习形式、自主学习形式、游戏组织形式等形式来植入“课课练”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班化;体育课堂;课课练;组织形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往往转变成为重视学生情感需要的“兴趣教学”“快乐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体质体能的发展。枯燥无味,让学生叫苦连天的素质体能训练已经慢慢地淡出公开课、示范课,甚至常规课之外,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体质的下降。目前,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推广小班化体育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恰好可弥补之前因人数多学生进行锻炼机会少的缺陷,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表1 对自主参加“课课练”的调查 n=2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小班化体育课堂植入“课课练”的有效组织形式。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第一中学的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中挑选参与体育课的学生,按照男女1:1的比例,抽取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共200人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进行现场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达到了100%。

1.2.2 个案研究法 根据任课教师对某某班上体育课时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部分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电话咨询,了解现在兄弟学校体育教师在小班化课堂中植入“课课练”的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自主参加体育“课课练”的认识

根据表1我们发现,有13.5%的学生认为需要通过“课课练”来提高身体素质,32%的学生却喜欢上体育课而不喜欢参加“课课练”素质练习,更有33.5%的学生认为上了体育课就够了,不需要进行“课课练”锻炼;认为学习内容太多没时间进行“课课练”锻炼的占21%。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根据与部分体育教师的交流得知,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因此,向学生灌输加强体育锻炼的功能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针对这种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们用创新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在不占用学生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的前提下,通过创新的组织“课课练”形式来让学生把枯燥无味的体育素质练习变成快乐体育锻炼。

2.2 植入体育课堂“课课练”组织形式的个案研究

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第一中学八年级发展下肢力量的一节示范课中,当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时,很多学生发出振振的叹气声,很明显对这样的一节课内容不是很满意。在出现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很冷静并解释练习下肢力量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提高下肢力量对体育中考(立定跳远、三级蛙跳和跳绳)的作用。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以男女分组形式、男女混搭形式、小组合作形式、个人自主练习形式、集体一起练习形式等进行。男女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有助于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练习密度和练习负荷;男女混搭形式主要有益于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男生的身体素质优于女生,先完成任务的男生可以作为教师的助教来指导女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在小组分配好成员之后,教师提出相同的目标、提出一样的完成条件,让学生相互协助来完成任务;个人练习一般用于自主练习时,教师可以恰当地给予素质好的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教师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巡视体质差的学生,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和鼓励他们坚持完成任务;集体练习一般采用要求比较低的内容,教师易于用统一的口令对学生进行组织,如集体跑步和1min跳绳等。

2.3 植入体育课堂“课课练”创新组织形式的探讨

2.3.1 情景练习形式 情境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促使教师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可以使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练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使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情境教学模式还能够避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说教式”传统教法,使学生在活动、锻炼、玩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多思考,如何才能创设出更多、更适合的情境,在课堂中何时引入情境,要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搞形式主义,课堂情境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有兴趣。例如,今天的“课课练”是发展上肢力量,让学生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让他们想象前面就是千千万万的敌军,学生们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卫我们的祖国,把实心球想象成为手榴弹和大炮,投向敌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让学生在练习中更主动、更努力。

2.3.2 自主学习形式 教师设计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自由选择或设计练习方法,然后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这周“课课练”的学习目标是发展下肢力量,让学生自由选择或创新练习方法。其中,有些学生选择跳山羊,有些学生选择蛙跳,有些学生选择负重深蹲等,最后让学生互相学习,参照其他学生的练习方法进行变换练习。这样“课课练”在实践中创新更多的练习方法,并让学生总结哪种练习方法最有效、最高效。要让学生主动尝试体会动作,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教会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3 共同体合作学习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安排一个学习目标,让组内成员自己设计“课课练”的练习方法。把合作学习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之间以竞争为主而转向以合作为主,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一些在以往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改变学习环境后,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能。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体合作学习模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来设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完成教学目标不同分组,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技能,得到锻炼。例如,第一小组发展速度素质练习,第二小组的学生发展耐力素质练习,第三小组发展上肢力量练习,第四小组发展弹跳力练习。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体验学习,共同达成教师设计的目标,体验合作的快乐。

2.3.4 游戏组织形式 体育游戏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很多教师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通过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对原本枯燥乏味的课课练内容变得喜欢起来。由于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可以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被吸引到课堂中,学生将会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从而将体育教学具备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变化,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学生内在需求和学习心理,与学习兴趣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教师今天设计的“课课练”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师可设计“猫捉老鼠”的游戏,2人1组,相互追逐,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练习。

2.3.5 竞赛组织形式 竞赛组织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竞赛中去,切身体会竞赛所带来的乐趣,享受体育的快乐,做回课堂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课练”的竞赛时间,使之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今天的“课课练”学习目标是速度素质练习,可以通过分组50m接力赛进行,让学生在竞赛中体现运动的快乐。竞赛组织形式的“课课练”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3 结束语

体育课堂“课课练”的回归,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这安排在体育课的课前或课后5~8min的“课课练”时间。怎样才能到做让学生喜爱,并乐于学习呢?毋庸置疑,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组织形式的“课课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身体、提高素质,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练习技术动作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快乐而有趣的课堂中提高练习密度,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创新组织形式的“课课练”是让“课课练”重新回归到体育教学中的必然保证,也是使体育课堂“课课练”更加有效、高效的途径。

[ 1 ] 梁定邦.对“课课练”的定量研究[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6(1).

[ 2 ] 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 J ].体育教学,2011(1).

[ 3 ] 潘智敏,吴维铭.“课课练”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及对策[ J ].当代体育科技,2015(20).

[ 4 ] 周宏达.体育课堂运用“课课练”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研究[ J ].运动,2015(10).[ 5 ] 邢丽琴.体育课“课课练”对提高学生体能的探讨[ J ].中国市场,2015(40).

G807.2

A

1674-151X(2017)12-061-02

投稿日期:2017-04-17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阳光评价改革专项课题《乡镇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GZJY2015-128)的研究成果之一。

赖阳钦(1966—),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小班化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小班化教育实践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小班化的“化”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