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7-09-30刘多俊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

刘多俊

【关键词】 作业设计;有效;综合化;兴

趣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090—01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一、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语文实践性作业:

1. 续编故事。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续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学完《穷人》一文后,让学生续写穷人一家的未来。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及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与罪恶。

2. 想象画图。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想象画图,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笔者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几天后,学生的作业交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面,对教师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而深远的意境。

3. 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好机会。在此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费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晏子使楚》《半截蜡烛》后,学生试着把这两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情节,兴趣浓厚。

4. 办手抄报。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图片、文字资料等,举办一次“环保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二、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汲取营养。

1. 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

2. 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还可以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3. 校内外沟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观察作业,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发现、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园的花圃中、植物园里。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2016年度课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的成果之一,立项号:GS{2016}GHB1806)

编辑:张慧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
浅议初中数学的发展性作业设计与应用
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