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讨

2017-09-30钮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职生信息素养信息化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关注当今社会高职生信息素养的情况,探讨了高职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并对提高高职生信息素养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信息化;信息素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8-0099-03

●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分析

1.对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和技能的更迭越来越快,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和打拼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素养的教学中,导致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

2.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相分离

少部分高职院校已经逐渐注意到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开设了一些关于信息素养教学的专业课程,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但是信息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还不是很普及,没有明确的体制和严格的管理,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很好地掌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方法,存在着盲目灌输信息知识技能、不能把信息素养培养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相分离的状况。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分离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只停留在对信息素养理论的理解阶段。

3.信息素养教育师资水平不高

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对互联网的运用不够熟练,信息素养教育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这样,在高职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也做不到积极的示范,因而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水平就很难得到显著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信息素养教育教师的培养,制定完善的教师选拔管理制度,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加强自身信息化教育能力,做到及时更新、补充信息化教育的知识理念。

4.学校信息化设施水平不高

学校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要靠信息化设施作为保障,其中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是信息素养教育最基本的设备。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所以信息化设施的水平相对来说较低,配备数量有限,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信息素养学习的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懈怠,致使信息素养教育落后。

● 高职生信息素养概况

1.高职生信息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较差,信息意識十分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工具的选取不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技术欠缺、不了解信息意识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是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的,但是由于高职生的信息意识薄弱,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2.高职生信息处理能力较低

虽然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网络知识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旧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招聘信息等。此外,很多学生对基本的软件和检索工具的使用也是一窍不通,无法有效使用学校的图书系统,检索效率十分低。

3.高职生信息道德规范有待提升

在对信息的处置过程中,也涉及到相关的道德规范。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信息的需求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然而,高职生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抄袭行为;恶意传播不积极不真实的内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散播谣言的行为。

● 高职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将来服务于生产发展一线的主要力量,对他们的要求不应该仅局限于求职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对他们求学求知能力的培养,只有“会学”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而信息素养教育恰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让高职生在走上社会后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提取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进而充实自己。

1.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专业技能知识领域更是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每年也都有着较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允许高职院校把教学的重点只单纯放在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上了,而且信息素养教育是高职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信息工具,掌握专业的信息技能,而且要让高职生的信息素养有所提升,将培养高职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这样就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型人才。

2.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教学,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和封闭,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一味地把教师和课本作为知识的来源。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并没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育改革以后,教学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而,信息化教育要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面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开放式的教学,能掌握信息的处理手段,能将堆砌的知识有序地储存到脑海,能在遇到问题时准确地提取,能在知识更新时可以及时地更替。这些信息的处理能力都是高职生信息素养的体现。由此可见,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

3.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人口的剧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现代物质文化的建设,使得信息知识飞速增长,技术创新加快,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技术的学习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初入社会时站住脚跟,但信息和技术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这就要求人们在信息更迭的大洪流中扎根稳立。而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过是知识海洋里的冰山一角,如果不学习不更新,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被淘汰。由此可见,学习能力对适应学习型社会是多么的重要,而学习能力又体现在高职生的信息素养上,因为只有准确地提取、处理和应用信息才能掌握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endprint

● 提高高职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1.拓宽信息素养培养渠道

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应该只是从课本和课堂中获取,我们应该拓宽信息素养培养的渠道。首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高职院校的课堂入手。在基础课程的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授信息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运用的有关知识。其次,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通过图书馆为高职生提供一个信息获取、查阅、处理的平台,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多举办一些与信息素养相关的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信息技能教育讲座及培训。同时,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隨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高职院校也承担着更多的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质的高新技术人才的任务。那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适当走社会渠道,毕竟信息技术的培养要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为他们输送人才,一方面可以让高职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践去处理和掌握信息,从而锻炼其信息素养能力。

2.信息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相结合

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信息道德的教育,且信息道德教育要和法纪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时要结合法纪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开展网络法纪教育。当然,信息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的结合不仅仅是体现在对网络使用的规范上,它还要求学生在使用和传播信息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不违规违纪,不盗用不窃取。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下树立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之余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应该跟随技术发展的脚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同时还要利用网络和图书馆去获取教育信息。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和处理教材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 总结

高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素养教育,它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适应信息化的教育。所以,基于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必要性,笔者提出了以上策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志丽.高职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9):133-135+147.

[2]叶冬青.论当代高职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0):108-110.

[3]王卿.在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作者简介:钮丽(1981—),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生信息素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