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混合式教学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果

2017-09-30杨谊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应用的背景,并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具体做法,以期能够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和实施;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8-0097-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人们必备的能力,而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结合本专业的需要,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 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应用背景

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不断地修订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场所在机房,教学方式是首先教师进行讲解并做示范,接着学生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通过动手练习,能够很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教学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多数学生并未达到教学目标,甚至存在诸多误区。另外,由于学时有限,内容多且更新快,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实训,对于师生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以学生参加“MOOC学习+课堂答疑”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起初,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兴趣,但随着课程的进展,教学脱离了教师的主导,学生学习进度不一,导致课堂答疑难以控制,效率不高。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索了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Teaching)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学校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最大可能,使其在最适当的时间采用最符合个人学习风格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和监控的作用,及时扶持后进,激励先进,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借鉴吸收与自创设计混合式教学资源

学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计算机软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页制作和网络技术,并分类提炼出若干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针对这些要点,教师通过直接借鉴和自我创新两条途径建设了课程资源。其中,直接借鉴的优质共享资源包括MOOC课件、案例、视频、实验题、测试题等;自我创新则是教师自己编写讲义教案、教学情境、实训项目和录制视频。

● 设计清晰合理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为了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勢结合起来,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中融合了翻转课堂的做法,构建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笔者采用学校架设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发布和开展教学互动。下面,以两学时一次课为例,展示混合式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提前五天通过MOODLE平台发布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要求、资源和素材,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资料,动手实验,完成练习,发起讨论。例如,在Excel公式这一节中,教师给出了多种公式的使用方法,以及多种学习方式。个人练习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常用公式的语法和使用;小组作业则是利用所给的医学数据,完成病例指标的各项统计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并提交作业。同时,教师在MOODLE平台上可以随时直观地看到每一名学生完成各个环节的进度、小组进度以及班级的总体进度,还可以看到学生的留言,并实时或在预定的时间段内回答学生的疑问。从而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并能够提醒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

课上,教师强调重点环节,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业,交流心得经验,协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引导提升。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只针对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点评,如组织学生小组展示作业成果,教师强调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对学生的认识和操作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另外,教师要控制学习进度,引导学生内化所学内容,并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方式,进而有效地提高学时利用率和教学效率。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MOODEL网站上完成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一般是开放式的任务或小项目,这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并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例如,Excel公式这节课的小项目是医学信息系统中若干模块的设计。项目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学习内容做及时总结和分析,进而能够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课后活动还包括每周固定的师生在线交流,师生均可提出问题,发起讨论,交流经验,共享资料,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高技能。

● 总结

笔者认为运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精心开展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的组织、资料的准备、学生分组,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熟悉学生。

二是做好课前导学。在第一堂课时,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导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混合式教学方式、合作分组、师生互动方式、考核形式等。

三是设计合理的任务单。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划分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解学习内容的依据,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

四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自学的动态;在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综合项目,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周德云.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林区教学,2016(1):26-27.

[2]沈莉,张松,周雄俊.高校翻转课堂对学生影响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101.

[3]杨云海,章芬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讲授方法初探[J].信息系统工程,2016(12):151.

[4]李英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128-129.

作者简介:杨谊(1973.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算法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