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初探

2017-09-28罗绚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游客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呼唤职业能力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作为旅游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教学也需要适应这个趋势,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能力 中国旅游地理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592.99-4

近年来,在整个经济区域发展中,旅游业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三大“无烟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必须快速提升,使之与旅游业齐驱并进。《中国旅游地理》作为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以后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成为合格的旅游从事人员及做好相关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旅游职业能力。而当前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此,需要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 旅游从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偏低

目前,就中国旅游业来说,缺乏大量的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要做好旅游工作,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中国旅游地理》作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应重视理论与实践并存,不能照本宣科。传统的中国旅游地理,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二) 文化修养不够,学习的知识内容太过单调

作为一个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只有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才能为游客做详细的讲解及相关服务。目前关于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材有不少版本,但相似度很大,内容较为单一。教材对中国地理的知识讲解不够详细,大多是介绍具体旅游区内的各种资源,这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用性的知识。

(三)学生学习的知识没有实用性,高校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多数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对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于是对这门课程充满希望,上课也听得津津有味。但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意识到,旅游专业学生最需要的是职业能力上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深度挖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实用性,针对学生的现状转变教学模式。

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根据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具体了解与分析,再结合现今教材自身的特点和缺陷,《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在逐步改革。改革主要针对学生对社会的適应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做出系统的教育培训,实现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专业岗位的整合。

(一)教材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要实施教材改革,才能在实践中试验出好的教材。新的课程必须结合高校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理论,走出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二)增编部分立体化教材,使教材载体多样化

课程改革将书本教材、网络教材、电视教材、投影教材等结合起来重新编制。使课件教材与多媒体教材同步实施,摆脱传统的理论至上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丰富多元化,完成了从平面教材到立体教材的过度。使学生了解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三)构建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针对性地培养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娴熟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在课程改革上,需要分别对旅游从业人员需具备的素质与条件进行针对性地培养。

三、 改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不会太明显。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地运用于各大高校教学中,成为教师讲课的重要方式。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各种关于旅游区的视频,在放映过程中加以讲解,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产生兴趣。此外,在旅游地理知识中,将大量需要掌握的信息与地图相结合,使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利用声、图、文,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

(二)增加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旅游职业能力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实战经验比理论知识来得重要。带领学生外出实践,让他们多去与其他游客交流。《中国旅游地理》中的相关内容,是从事旅游业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业务知识。理论知识,只有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对此,高校应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业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训练。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模拟讲解,让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带领学生外出采风,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景区,多与旅客交流,进行实地讲解,加强实践和操作能力。

(三)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师生的互动

旅游专业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创新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考参考资料,再结合自己的思考研究来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查找资料,自己做ppt上台讲解,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任何疑问和意见,并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创造者,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在旅游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从事旅游的人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在旅游行业行走,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质的提高大多依靠高校教育。因此,《中国旅游地理》的改革需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大对实践课程改革的力度,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改革体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玲.从职业能力培养看“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5):73-74.

[2]杨娟.基于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62-64.

[3]邓茜.基于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研究[J].金色年华(下),2013,(4):3-3,11.

[4]林东.论职业能力取向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2):80-82.

[5]周杰,罗绪强,杨兮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4):93-96.

作者简介:罗绚丽 湖南 1979年12月 女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市 讲师 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