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分析

2017-09-28朱伊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建议初中数学

朱伊丽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被不断开发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受到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培養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它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但是任何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干预,以保证其教学模式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师干预;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合作学习与教师干预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布置教学任务,而学生们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1]。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学生划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责任分工,这样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提升学习水平。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彼此的沟通与探讨,不但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性,对增近学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2]。

另一方面,虽然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为了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教师除了要对整个合作学习任务进行设计之外,还要对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介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尤其是对于意外问题的出现,必须及时的找出应对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以此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3]。这种教师进行的教学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干预的时机,采用最合理、最正确的干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如果教师的干预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并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很多数学教师都开始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中,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开发的阶段,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4]。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不合理,为学生布置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会通过合作探讨很轻松的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的出现懈怠心理,感觉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对数学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比如,一位教师在每一堂数学课中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对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都局限于一些小问题上,甚至局限在非常简单的、常见的数字计算上,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已经非常普遍,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不需要合作学习仅仅靠自己就能轻松解决,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会感觉很无聊,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合作小组分工不明确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一定要合理,以此来维持小组内部的明确分工。但是在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在分组之前没有很好的进行策划,分组比较随意,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考虑周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分组,会影响分组后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情况,使一些学生无法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影响整个小组的活动状态。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分组比较极端化,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到一组,将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就不能使成绩好的学生有效的帮助成绩一般的学生,而且这种不合理的分组方式,会对那些成绩较差小组中的学生造成心态上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或者教师分组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优势,使一些平时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活泼开朗的特点,不能充分的带动其他学生以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案例的探究

初中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干预,不仅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5]。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干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此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探究,希望对教育工作者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一)制定明确的合作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新奇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如果能正确利用合作型的教学方法,则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明确教学目标,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合理分组。通过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第二,制定有意义的合作内容。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制定的合作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使学生得到锻炼;第三,掌控课堂秩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对课堂的有效掌控,从而保证合作教学的开展;第四,客观评价。在完成教学以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客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教师在讲“图形认识与初步”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含义讲解完以后,需要学生找到三者的异同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最好4-5人为一小组,便于学生具体划分任务),让学生根据小组的情况自行对任务进行分配,然后通过讨论等方式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最后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总结。该种方式不仅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自行分配、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挖掘潜能(如概括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总结、善于动脑的学生进行分析等),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团结力与凝结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endprint

此外,在进行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前,应尽量将学生分散,将不同性格、学习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在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与讨论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完成任务。例如,某小组在讨论时,只是讨论而没有记录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教师就可以告知他们这样很可能会出现信息的遗漏等情况,然后让学生将找到的异同点进行记录、整合,使其掌握学习的方法。最后,小组总结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小组给予鼓励,对其进行激励,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探究方向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会偏离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解决问题,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如下题型时,已知△ABC中,AB=AC=20cm,∠BAC=80°,现有一点E处于BC上,有一点D处于AB上,且∠BAE=∠EAC,DE平行于AC,求DE的长。教师在对学生完成了分组后,应该要求学生先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并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进一步进行明确界定,紧接着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回想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与其他探讨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三角形中的等量关系,即DE=1/2AC,最后,让学生将解题的过程书写具体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把干预重点把握在有效率的知识点上,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解题和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的干预要适度,教师应该以建议者的角色进行干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如果过度干预,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会使整个合作学习和教学干预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干预在合作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环节。而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因此,笔者希望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对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干预,使合作学习能够有效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促使每一位学生在日后都能有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连春,曹一鸣,胡琴竹等.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6):68-71.

[2]王希.分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具体应用[J].科学导报,2015(17):370.

[3]卢佳.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6):138-138.

[4]金赤.探究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J].考试周刊,2015(32):57-57.

[5]任怀兴.试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4):155-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建议初中数学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