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7-09-28陈军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保乳术保乳乳房

陈军

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陈军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9)

目的 分析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使用乳腺外科整复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乳腺外科整复术。结果 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39例(占97.5%)、3年的生存38例(占95.0%),生存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37例,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4例,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时,通过乳腺外科整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治疗安全性以及满意程度,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乳腺外科整复术;乳腺癌;保乳手术

乳腺癌是当前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也是对我国女性身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类型。由于其特点,患者在发病早期几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因此极易出现误诊或是漏诊,在确诊时也是中晚期[1]。在此时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几乎无法起到任何较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症状恶化。因此手术治疗开始成为了对乳腺癌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创口,对其术后恢复造成较大影响[2]。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保乳手术成为了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中,即分析了在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时使用乳腺外科整复术能够起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47.52±6.85)岁。所有患者均已经被确诊为乳腺癌,并且对其实施影像学和病理诊断后也显示为乳腺癌阳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也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47.13±6.5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47.93±7.1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需在此基础上实施乳腺外科整复术的治疗,在实际的治疗中方法如下。

1.2.1 对切口的选择 以患者皮肤静态张力线做出相应的乳房切口。若肿瘤在乳头上方,需要沿着乳头为中心,做出弧形切口。若肿瘤在乳头下方,需要沿着静态张力线进行切开。若肿瘤体积比较大,乳腺组织的切除量比较多,需要对患者实施放射性状的切口。若患者出现了这一情况,实施乳房下皱襞和乳晕边缘的切口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若肿瘤位置在外上象限,需要对其实施乳房以及腋窝的分别切口。

1.2.2 对肿瘤和边缘的处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肿瘤切除方法均需要严格的按照乳腺癌手术切除的规范进行,即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的治疗,在切除的范围上,为肿瘤、肿瘤周围2 cm左右的乳腺组织以及肿瘤深处的胸大肌筋膜等。分别对其实施上下内外和基底边缘位置的染色以及标记处理,若切缘显示为阳性,可再次对其实施切除治疗,直到显示为阴性可停止对肿瘤的切除。

1.2.3 对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 首先是利用患者自身原有的乳腺组织进行修复,这一方法即带蒂乳腺皮瓣修复,若患者出现了直接缝合有困难等情况,可使用这一方法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需将乳腺组织从患者皮下脂肪层以及胸大肌筋膜层进行充分性的游离处理,并对已经制作完成的腺体瓣进行旋转以及移位,间接性的对乳腺组织进行缝合,并对残腔进行关闭。另外也可实施上下蒂倒T整形、内外侧整形、环乳晕整形、蝙蝠翼整形以及J-整形等治疗,这些整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均为使用周围残余腺体组织对缺损进行修复治疗。另外的修复方法就是使用患者乳腺外部的组织进行修复处理。侧胸部带蒂皮瓣筋膜组织修复法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类,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乳房外侧出现了部位缺损的患者,对这类患者需要对其背阔肌前缘、侧胸部脂肪筋膜组织实施相应的后旋转填充缝合的治疗。另外一种方法为腹直肌鞘脂肪筋膜组织瓣修复,这一方法主要是可对乳房下缘出现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处理,在乳房下皱襞的位置做出弧形切口,并向下对患者皮下脂肪组织进行游离处理,指导乳房下皱襞线以下约7 cm的位置,并对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进行约3~4 mm左右的保留。在游离完成后,需要将腹直肌鞘脂肪筋膜进行向上翻转和填充,直到整个腺体缺损区域能够被填充完成。

1.2.4 腋窝淋巴结的处理 最后需对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实际的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体检,若没有发现淋巴结肿大,需要使用美蓝示踪剂对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的活检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若出现了转移的患者,需要对其实施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处理。若石蜡病理检查显示为阳性,但冰冻病理检查为阴性,可对其实施手术后再次的实施淋巴结的清扫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3年的随访,通过随访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另外需收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若患者的评分至少为6分,则表示患者对治疗满意,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同时需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类型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尤其是女性人群中非常多见。虽然乳腺癌的发生位置即乳腺并非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实际上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的特点,在发病早期的症状非常不明显,也没有较高特异性,造成多数乳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为中晚期[3-5]。在此时传统的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几乎无法起到任何效果,因此手术成为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手术治疗为有创治疗方法,将切除患者较大部分乳房[6]。而乳房是女性外观的组成部分,若对其进行切除,极易导致女性心理受到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其家庭和睦。因此,如何在乳腺癌手术后对患者的乳房外观进行修复,并让乳房外观基本恢复正常非常重要。

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针对保乳手术后缺损患者可使用部分人工假体进行填充修复,这一方法可较好的保证到乳房体积的相对稳定,另外人工假体的大小是可以调整的,在操作上往往较为便捷[7-9]。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使用人工假体进行修复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例如排斥反应和包膜挛缩等,同时人工假体在手感上和天然乳腺有极大差异,因而患者在术后仍有较大的不满之处[10]。而随着近些年来对乳腺癌术后修复方法进行研究后显示,在实际的修复中使用自体脂肪进行修复开始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乳腺外科整复术并不需要人工假体等异体组织,也不需要其他较为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因此在操作上显得非常简单。尤其是并不需要对患者对侧乳房进行矫正,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在减少患者受到痛苦以及危险的前提下起到非常好的乳腺外观修复效果,也是当前乳腺外科领域的全新技术[11-12]。乳腺外科整复术充分性的对患者手术切口的选择进行了考虑,也可较好的对乳腺缺损和乳头歪斜进行预防,能够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患侧乳房在实施保乳手术后,仍然有着比较好的美容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也显示,通过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对患者实施乳腺外科整复术的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同时乳腺外科整复术对治疗效果也能够保证,同时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

综上所述,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时,可在手术中为患者实施乳腺外科整复术,通过这一方法可明显提升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1]姜大庆,谢贤鑫,赵林,等.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9):1380-1384.

[2]杨雪,方仪,靳涛,等.迷你背阔肌脂肪瓣在即刻乳腺癌保乳整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6,51(5):61-65.

[3]唐玮,刘剑仑,杨华伟,等.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6):235-239.

[4]郭雪,魏丽娟,郑磊,等.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2-1365.

[5]王淑莲,李晔雄,张保宁,等.1999-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保乳术及术后放疗情况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3,22(6):427-431.

[6]陈计赏,李晓文,林显君,等.单纯乳腺癌保乳术与乳腺癌保乳术并术中射频治疗高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6):596-598.

[7]王芳,杜攀,刘磊,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存活质量、社会适应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236-1238.

[8]王建逵,杨庄青,汤琦,等.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85-87.

[9]李峻,李刚,黄钰生,等.放射状切口和弧行切口保乳术的手术疗效和美容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63-66.

[10]李源丰,刘磊,王安安,等.周围腺体组织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局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2):60-61.

[11]吕夕东,郭榆江,潘瑶,等.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23):3609-3611.

[12]应小俊.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37-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28

猜你喜欢

保乳术保乳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