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学

2017-09-26闫玉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培养途径创新思维

闫玉能

【摘要】近年来,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因此,中专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存在一定的困境。而要走出困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创新思维教学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创新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培养创新思维的学生,要从好奇中激发,从兴趣中引导,从动脑中促进,从动口中体现,从动手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关键。让学生在好奇、兴趣、动脑、动口、动手中实践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 创新思维 ;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49-02

“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职业学校要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改变过去那种过度强调共性教育而忽視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教育的状况。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相对普通中学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乐学、好学,让他们在感受学习的乐趣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优势,创造性地学习。这对他们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思维体现是一个“新”字,而关键则在一个“创”字。因为“新”是结果,“创”是过程。创新需要实践,需要大胆,需要主观努力,需要彻底精神。创新的前提是要有意识,这种意识越浓烈,创新的机会就会越多,创新的成果就会越显著。作为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同样在教育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特点,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即思考过程具有灵活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一、在好奇中激发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先得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共性,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有好奇心,就可能去探索,去追问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好奇心是“发现”的前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是鼓励学生去“发现”,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去思考,去获得认识。这种好奇心正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内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事实上,浓厚的好奇心是开展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如:在进行《拿来主义》教学时,学生觉得深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甚至认为对待事物当然得持“拿来”的态度,需要的则拿,不需要的则扔或销毁,理所当然的事,用不着学。于是我抓住“需要”两字问:“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他们一致问答:“需要的是鱼翅等精华的东西,不需要的是烟枪、烟灯、姨太太等糟粕部分。”我追问:“那你们从你们偶像身上拿来什么精华部分?”他们一听一片默然,然后又议论纷纷,最后达成共识:“追星族往往效仿明星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酷的神情。但这些不是精华。”那怎样才能获取精华部分呢?学生便主动地把眼光投向课文中的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已去拿。”通过这样联系实际,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对于自身的指导作用,也就乐于为之了。

二、在兴趣中引导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或采用“倒叙”给学生留下悬念,促使他们追根溯源地去钻研,主动进行学习;或是采用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典故或一首诗词为开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和想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他们开展创新思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讲授《提醒幸福》(毕淑敏)一课时,我利用一个小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位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开伞铺的,大女儿是开染坊的。天晴的时候,老婆婆为小女儿忧愁,因为她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下雨的时候,老婆婆又为大女儿忧愁,因为大女儿的布晒不干。这样,老婆婆每天都过得不开心。后来有人对老婆婆说‘你真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赚钱,你真是个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学生听得很专注。我问:“老婆婆由之前的不开心到后来的开心是因为什么?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幸福需要提醒吗?同学们幸福吗?说说你们认为幸福的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兴趣来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三、在动脑中促进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动脑思考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职校学生一般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懒于思考,只等着老师去讲,而自己却忙着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愿通过独立思考来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又不愿通过独立思考寻求答案。依赖别人,求助于人。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境,启发学生用心动脑。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方案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比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有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内容结构上暗含了一个数字“三”。结果,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归纳出了“三问三答、三思三悟、三喻三讽、三赏三变”之说,使文章三部分内容: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一目了然。随后,我又让学生进行思维扩散,引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文化思考。在表示较少而非很少、较多而非最多这个意义时,古人选用了“三”这个数字,通常又赋予其“较多”或“很多”之义。于是,请同学们说说含“三”的成语典故及“三”的作用,如“三顾茅庐、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生有幸、事不过三等。这也是创新思维中“善于发现、求同求异、扩散联想”的思维训练的好例子。

四、在动口中体现创新endprint

职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从无机会登台亮相,也少有机会当众发言,由于自卑和缺少锻炼,形成了怕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心理。不敢发言,何来创新?朗读、提问、回答、朗诵、演讲、辩论等都需要动口。老师要先让学生动口,再让他们在动口时有创新思维、精彩言论。在语文课中,学生只要听讲,不要回答问题,是很轻松的;只要三言两语就能回答问题,也是比较轻松的;要成段成篇地回答所有问题,是很不轻松的;演讲、辩论时就更不轻松了。这就要求学生苦苦探索,苦苦追求,动口前先动脑,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我在教鲁迅的《拿来主义》后,出了一个题目:《谈读书》,让学生口头作文。第一个同学上台,他从书籍的种类,谈到读书的作用、态度和方法,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第二个同学就没有重复第一个同学讲过的内容,着重谈读书要有选择,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壞书上。第三个同学又谈不要只读书本,要读社会这本大书的话题,说从社会这本大书中能看到真真切切的大世界,既可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又可学会辨别人世间的是非曲直、真假美丑。还有同学说,看电视也是读书的一种,从中可以学到方方面面、许许多多的知识。这不就是学生在动口的同时,体现了自身的创新水平吗?

五、在动手中实践创新

“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就越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是语文创新教育的的主要内容。在讲授《项链》一课中,路瓦栽夫妇花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挂真项链赔给佛来思节夫人,体现了主人公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应该肯定。同时我又问学生“除此之外还会有哪些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想象。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告诉她朋友实情——项链被丢了,容一段时间再赔;有的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了不赔;有的说两个人离婚算了,由马蒂尔德一人承担责任;有的说马蒂尔德长得漂亮,可以傍一大款,让大款替她还债;还有的说马蒂尔德去当小姐挣钱来赔项链……学生的想法都在情理之中,但主人公并没有如是做,这是主人公令人可敬的一面——靠自身的力量去自救,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而不是去动歪脑筋。学生从中受做人的启发和教育。我还布置了一篇题为《我为<项链>写续集》的作文,有的学生写得相当好。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在动手写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想象训练的方式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1.类比想象。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此一类事物”较实,“另一类事物”较虚,具有由浅入深的特点。如我在讲《天山景物记》一文中“迷人的夏季牧场”一节时,关于写景的顺序单凭文字表面,学生很难有具体的印象,于是就把学生们所在的教室比作牧场,四面墙壁如雪峰紧挨四面墙壁而坐的同学如原始森林和野花,穿白色衣服的同学如水泡似的蒙古包,教室的地面如漫流的溪水……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明白组材的顺序是由高到低、从外而内。这就是一种类比想象。

2.对比想象。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对相反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对比,造成深刻的印象。作文中的美与丑、污黑与洁白、高尚与渺小之类的人物心灵的对比描写,就是对比想象。这种对比想象,不是从它的相关、相似点去思考,而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联想,去寻求比较对象,从而拓宽想象的领域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3.因果想象。由事物的原因,想象事物的结果;或由事物的结果,想象事物的原因。比如我教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学生学会了因果论证法,而且造了许多“因为……所以”的句子,很有创新,闪烁着智慧的火光。

4.辐射想象。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与知识领域。例如:“圆”可以想象为地球、金牌、太阳、硬币、奥林匹克五环旗、手表等,可以写成各富深刻内涵的好文章。又比如:“人”可以像什么?

人——鼠标(要像鼠标那样点击自己的良心)

人——黑板擦(要像黑板擦那样擦去人生的污点)

人——小草(平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

人——梅花(在严寒上中尽展飒爽英姿)

人——青松(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的品格)

人——火炬(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

……

这些可以广拓展、深挖掘,写出一篇篇有创意、有深度的好文章。

总之,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敢于突破权威思想,建立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其次,要热爱创新活动,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内课外实践活动。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温和及宽容的创新氛围,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并且把各种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融汇到课堂教学之中。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原理的讲授应当尽量少一些,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应当尽量多一些,让学生不断地去自己讨论、自己推理、自己创造,学生所得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所得。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好奇、兴趣、动脑、动口、动手中实践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主编.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修订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途径创新思维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