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1例

2017-09-26唐金华杜联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管状梭形黏液

唐金华 杜联芳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1例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ic manifestations of renal 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a case report

唐金华 杜联芳

患者男,33岁,外院体检发现左肾实质性占位,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16 μmol/L,血沉25 mm/L,全血细胞计数、血尿素氮、尿分析和尿细胞学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检查示左肾下段见一大小48 mm× 47 mm的团块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突出肾皮质,周边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内部见散在血流信号(图1)。超声造影示注入造影剂后14 s肿瘤内见造影剂进入,22 s肿瘤内显影达高峰,呈低增强(图2),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大小约47 mm×39 mm,肿瘤内造影剂消退时间早于肾皮质,整个造影过程肿瘤内显影强度始终低于周围肾实质。超声造影诊断:左肾下段实性结节(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后行肿瘤及部分肾脏切除,部分肾+肿瘤切除标本肉眼所见:肾组织内见一肿块,大小55 mm×45 mm×40 mm,切面灰白,质硬,肿块向肾表面略隆起;病理诊断:镜检癌细胞大小一致,呈立方形或卵圆形,核级2级,癌细胞排列呈小而狭长的小管,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图3)。癌细胞表达:AE1/AE3+,EMA+,CK7+,Vim+,34E-12+,RCC部分+,CD10-,CD15-,P53+,ki67+3%。病理诊断:(左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未累及肾被膜。

图1 彩色多普勒显示左肾下段低回声团块周边可见散在血流信号

图2 超声造影显示肿块显影达峰时(22 s),呈低增强,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

图3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病理图(HE染色,×200)

讨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1996年由Ordeonez等首先报告。患者发病年龄为18~82岁,平均约53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多数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肾细胞癌症状,如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本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整个超声造影过程中肿瘤内显影强度始终低于周围肾实质,呈低增强;肿瘤的增强特点是缓慢增强,快速消退,峰值低增强,典型的乏血供肾肿瘤造影特征,易误诊为乳头状细胞癌或嫌色细胞癌。但其预后较好,发生转移及复发的几率较低,因此充分了解及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可免去患者不必要的过度诊断及治疗。

[1] Lopez-Beltran A,Scarpelli M,Montironi R,et al.2004 WHO classificationoftherenaltumorsoftheadults[J].EurUrol,2006,49(5):798-805.

R445.1

B

2017-01-04)

200080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杜联芳,Email:du_lf@163.com

猜你喜欢

管状梭形黏液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