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图式缺省现象与信息补偿策略的应用

2017-09-25蒋蕾蕾

魅力中国 2017年37期
关键词:翻译

蒋蕾蕾

摘要:文化图式缺省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译介桥梁,译者可以通过信息补偿策略对省略的文化语境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帮助翻译受众者建立连贯的语篇或语流,消除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和隔阂。

关键词:翻译;文化图式缺省;信息补偿

一、引言:

翻译是在准确、通达的基础上,把源语言信息转换成符合目标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目标语信息的行为。其中“符合目标语的语言文化习惯”是翻译受众者正确理解所译内容的关键所在。而现实中由于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背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总会出现一些语义的缺失或曲解。这就要求译者站在源语言文化特点的角度,通过信息补偿的策略对省略的文化语境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帮助翻译受众者构建符合目标语文化习惯的连贯语篇,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出现的理解上的真空。

二、文化图式缺省的概念

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所谓图式就是指每个人在过去的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这种储存并不是把这些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事实简单而机械地罗列和堆砌起来,而是围绕不同的情景和事物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排列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模块。人们大脑中的图式包含着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文化图式就是非语言方面所包含的内容。所谓文化图式是指人们大脑中通过积累所形成的有关于文化方面的知识结构模块,文化图式的积累构成了人们思维和理解的认知环境。当人们接收新的信息和事物的时候,大脑会迅速地搜寻先前已经储备好的和文化有关的知识结构模块并迅速地和所新接收的信息匹配和关联起来并相互作用进而推导出发话人的交际意图。由于在人们的交流中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背景,这些不同之处往往会引起双方语言交流上的误解或曲解。但从大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来看,相同国家的人在言语交流中又具有大体相同的文化图式和由此产生的相似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可以省略文化图式中相同的部分来保证语言交流的简洁性。如果被省略的部分与文化背景相关就称之为“文化图式缺省”。

三、文化图式缺省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与思维观念的差异:

每个国家在历史的积淀中都形成了自己国家独特的人文特色,这些独有的东西慢慢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例如:在中国,自古以来我们都将“龍”视为我们民族的图腾。“龙”代表着神圣、祥瑞、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中华民族强大而不屈的民族精神。但是在西方国家,“龙”则是一种邪恶、凶残的怪兽。因此当我们翻译和“龙”相关的文化典籍时就很容易形成理解上的真空。

除了传统文化上的差异之外,不同国家的人们还有着思维观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会表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英文语句:Im very happy to receive your letter. 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就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思维观念上的差异。西方人的观念较为外露,表达也就相应地比较直接。因此,表达时总是先说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的倾向,即“very happy”然后在指出高兴的原因是“收到了对方的来信”。而在中文中,由于中国人的思维观念比较内敛,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尤其是情感倾向方面往往比较含蓄。同样的一句话,中文的表达确是“收到你的来信我感到很高兴。”即先说出信息性的内容:“收到了你的来信”,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很高兴。”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比较明显,受其影响,中西方的风俗习惯也迥然不同。由此带来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图式的缺省就更为凸显。在中国,我们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甚至是地方都会有自己的方言,同样,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每个国家和地区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交织在一起,当操不同国家母语的人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语言在理解起来一定会遇到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带给彼此语义理解上的真空。

(三) 宗教信仰的差异: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当然,宗教信仰也被视为是精神领域中非常神圣的部分。简单地说,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的人较多,我国由于民族的不同在宗教信仰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人都有。就拿宗教的典故、传说等的翻译为例,就很难联想到原典故的象征意义,也就势必会出现文化图式缺省的结果。

四、信息补偿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图式缺省现象,作为站在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交叉点上的译者就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来规避和解决由此带来的理解上的障碍,做到翻译过程中双语之间的无缝对接。而信息补偿策略恰恰为解决这一现象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所谓翻译补偿是指“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的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这一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如下:

(一)标注法:

很多翻译的文献资料是以向读者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的。原文中会出现很多具有源语文化特征的名词,这些名词仅靠音译是不能让读者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的,这时就需要通过标注的方法再次解释音译的内容。如:在汉译英中:“太极拳”翻译为Taijiquan, 后面会加注一个注释: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adow boxing;“炕”翻译为Kang, 后面会加注一个注释:the earthen bed; “冲喜”翻译为Tsunghsi, 后面会加注一个注释:confronting an evil by a happy event等。也有些翻译采用先直译的方法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再采用标注的方法对前面的直译做进一步的解释。如:sesame street 翻译为“芝麻街”,后面加一个注释来不足文化图式的缺省,即:“美国儿童电视连续节目,每天一小时,主要为动画片、游戏、木偶戏等”;Zero Ground 翻译为“零地带”,后面用注释补足文化图式的缺省,即“纽约世贸大厦2001年9月11日遭两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击坍塌后所形成的瓦砾场,源出原子弹着陆后的爆炸点”。endprint

(二)意译法:

“意译法不是逐字逐句移译原文,而是直接向译语读者解释原语词句在上下文中的意味,用译語习语和文化真实地再现原文信息的一种手段。”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词汇和句子仅仅靠直接的翻译无法再现隐藏于其中的文化意蕴,因此通过释义的方法深入到言语内部去传达源语言的内在涵义不失为补偿文化图式缺省的有效方法。

例如:“之乎者也”译为literary jargon; “as drunk as a fiddler”译为“酩酊大醉”因为在古英格兰,民间小提琴手在公共场合为舞蹈伴奏,人们为了表达感谢,往往用酒来表示,所以小提琴手往往会喝得大醉,越是伴奏伴得好的小提琴乐手就会喝醉得越发严重,因此,后人就用“像小提琴手一样喝得大醉”来表达“酩酊大醉”的含义。那么在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关键是要表达“喝得大醉”这层意思,至于这个典故并不是原文所强调的,也不是译者在此想特意向读者解释清楚的部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就直接把它译为“酩酊大醉”就可以了。

(三)归化法:

“归化法”是指用译语文化中习惯使用的表达方式来取代译语文化中的比较难理解的表达方式。

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可以译为“Love is blind.”在这个翻译中,我们没有看到“情人”和“西施”这两个词,而是用英文中本身就有的谚语来做替代去翻译这句话。正好,在中文和英文中我们都有相类似的表达,而且两种说法都是以谚语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找到源语和译语的共同点,用相似的说法进行替代;还有,英文中有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 如果用直译的方法翻译的话就是“爱我就会爱我的狗。”这句话正好与中文中的谚语“爱屋及乌”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干脆就把“Love me, love my dog.” 译为“爱屋及乌”,这样的话我们就找到了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交汇点,使得这样的翻译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而且保留了源语文化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四)虚实转化法: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表达的表层含义非常抽象或者非常具体,其实它们都隐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在保证读者可读性的基础上尽量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充分地理解原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尽量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具体形象抽象化,力求实现跨文化中语义和文化的双重对等。这就是所谓的“虚实转化法”。

例如:中文中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要标本兼治。”在这里“标”和“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存储汉语言文化图式的西方人来讲很难理解这个句子。用归化的方法来翻译,我们又很难在英语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说法。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把这样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即“标”是指“问题的表现形式”而“本”则是指“问题的内在原因”。一旦把这样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译者就很容易翻译这个句子,即“…address both the symptoms a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通过这样的翻译,读者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就自觉地填补了理解上的真空,达到了源语言和目标语在意义上的统一。

(五)意译法和标注法相结合:

意译法和标注法相结合就是指翻译中在文内对文化图式缺省加以意义上的补偿,并在文内或文外进行加注。例如:“While it may seem to be painting the lily, I should like to add somewhat to Mr. Alistair Cookes excellent article.” 译者把该句话翻译为“我想给阿利斯太尔·库克先生的杰作稍加几笔,尽管这也许是为百合花上色,费力不讨好。(在西方人眼里,百合花是高贵、贞洁、美丽的象征)原文中并没有“费力不讨好”的字面表述,但译者意识到了文中所暗指的意思:既然百合花是如此的高贵,所以为百合花上色自然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在文内,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通过增译补偿了文化图式的缺省;在文外又对“百合花”进行了加注。可以看出在该句话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意译法和标注法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读者从文化层面上理解该句的双保险。

结语:翻译中的文化图式缺省问题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不少困惑。译者在进行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原文的不同情形在翻译补偿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各种翻译的技术手段着力实现不仅再现原文的语言意义,也要再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Savory T.The Art of Translation[M].London:Jonathan cape,1957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

[4]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

[5]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

[6]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7]乐金声.欠额翻译与文化补偿[J] 中国翻译,1999(2).

[8]郑海凌.译语的异化与优化[J]中国翻译,2001(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6-ZC-060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