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数形结合,让数学教学更灵动

2017-09-22李晓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

李晓娟

[摘 要]数形结合是抽象性思维和直观性思维的高度融合。教师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灵动且充满活力,使学生由怕数学变成爱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图形认知;鲜明存在;简洁线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95-01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重要学习路径。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借助数形结合,将烦琐关系转化为简洁线段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顺应学生这一独特的认知规律,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将看似僵硬、烦琐的数量关系具体化,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简单,教学效果更好。

如,解答题目“商场有促销活动,超过1000元的部分可按8折计算。王阿姨想购买1300元的冰箱,李阿姨要购买600元的电饭锅,两人合着买比分开买节省多少钱?”时,不少学生一看见题目,就能快速列出解题思路:先求出两人分开购买的费用,即(1300-1000)×80%+1000+600=1840(元),再求出合起来购买的费用,即(1300+600-1000)×80%+1000=1720(元),然后将两数相减,解题思路清晰。而一位学生却指出:“合着买与分开买,其最本质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少花了一个600×(1-80%),所以可以直接运用600×(1-80%)=120(元)。”很多学生目瞪口呆,但仍旧不能很好地理解。此时,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图(如下图),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豁然开朗,真正理解了其实真正省出的部分即为600元的20%。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二、借助数形结合,将隐含关系展现出来

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所学知识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将题目中隐含的关系通过图示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数学能力奠基。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解答“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高为40厘米,侧面展开图也是一个正方形,试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时,很多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教师见状,立即提示学生绘制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寻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很快便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底面是正方形,便可知长方体的长与宽相等;另外的四个面展开也是正方形,因展开后的正方形的一条边是由原来长方体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组成,现已知底面周长是40厘米,不难得出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10厘米,根据公式可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提示学生绘制侧面展开图,将文字与图形进行了深入链接,将原本隐藏的彼此联系全部展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数形结合,将机械概念转化为图形认知

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促进数与形的有机整合,并运用恰当的图形将数学概念所蕴含的本质揭示出来,丰富学生在认知环节的感性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表象特征。

如,教学“面积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看、摸摸、比比生活中相关物体的面,对面的意义有初步的认知,而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容易混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概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几个规则和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将周围边线涂成红色,而内在的面积涂成绿色,最后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建构面积概念,真正让学生形成“周长是线,面积是面”的本质认知。

該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机械地将教学内容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已经积累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认知体验,引导学生在数学概念与图形之间进行转化,并引领学生在观察、对比、辨析、提炼的思维过程中,较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数与形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形结合既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解题中能更顺利,使数学教学课堂更灵动且充满活力。

(责编 韦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