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理论,认知最小公倍数

2017-09-22李春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运算小学数学

李春梅

[摘 要]公倍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公倍数的概念,提升学生对简单数字的处理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解答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最小公倍数;运算;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32-01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和爱动手的这两点特性,对小学生要进行引导性教学,要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互动中学习。下面就以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一、生活化提问,认识公倍数

对于一个新的概念,如果学生不熟悉,或者根本不懂,教师就让他们死记硬背,学生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要顺势而为,利用生活中最简单的场景,提出生活化的问题,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片段1】师:小明的爸爸和妈妈在超市上班,他们都是从每月的第一天开始工作。爸爸在后勤部门上班,每隔4天休息1天;妈妈在销售部门上班,每隔6天休息1天。如果在外地的叔叔想趁他们休息的时候来看望他们,那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可以选择哪些日子来呢?

生1:爸爸的休息日期分别是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妈妈的休息日期分别是6日、12日、18日、24日。

师:请挑出来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吧。

生1:他们一起休息的日期是12日和24日。

师:那最早的是哪天?

生2:最早的是12日。

师:爸爸和妈妈分别每隔4天和6天休息一次,一起休息的日期是12日和24日,12和24这两个数字就叫作4和6的公倍数,而12叫作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此情景给出的是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休息日”这个生活化概念,使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了解了公倍数这个数学概念的特征。

二、结合实践,应用公倍数

在学生对公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活学活用符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让学生能获得自己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片段2】师:学了公倍数,你能提出什么相关的问题?

生1:公倍数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师:公倍数能解决我们坐车的问题。例如,我们城市A公交站通往B公交站的公交车有两条公交路线,分别为隔3分钟发一趟和隔4分钟发一趟,两趟车都是早晨六点发第一趟车,那么再过多少分钟它们又同时发车呢?

师:我们已经能够找到3和4这两个数字的公倍数了,下面我们试着找其他数字的公倍数。

通过公交车发车时间这个实际问题来找两个数字的公倍数,并变换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反复练习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概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数形结合,表达公倍数

在学生对公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就要从实际问题回归到理论层面,将学生理解的具体的或模糊的概念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让学生完成以下题目。

(1)分别写出4和8的倍数,再从这些数字中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

(2)先找到4的倍数,再从这些数字中找到8的倍数。

(3)先找到8的倍数,再从这些数字中找到4的倍数。

在学生完成以后,再让学生找到4和8的最小公倍数,以及讨论4和8的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最小公倍数是8,其他公倍数有16、32等,这些数字都存在着倍数的关系。

其次,用集合图形展示公倍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来表达公倍数和倍数的关系。

(1)先画出一个圆圈,让生1填写数字4的倍数。

(2)再画出另一个圆圈,让生2填写数字8的倍数。

(3)让学生观察两个圆圈内数字的关系,对比两组数字相交的部分。

最后,给学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新知找到两个数字的公倍数。

综合以上三个教学阶段,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從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正是尊重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能够独立学习。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算小学数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添运算符号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