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参与型教学设计实证研究

2017-09-18郭欣

文教资料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郭欣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参与型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却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首先探讨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其次从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两个方面对该教学设计模式展开实证研究,用实验数据验证参与型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参与型 教学设计 效果验证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简而言之,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西方教育界对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Gardner等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们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2]。国内教育界对参与型教学设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对该教学设计模式的实施框架不够明确,缺乏实证性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参与型教学设计在理论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大学英语教师却很少在实际教学中对其展开实证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拟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参与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首先探索学生参与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其次建构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框架,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检验参与型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实际效果。

二、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笔者很难检索到大学英语班级内开展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实例,由此可见,在大学环境下开展此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找出制约因素,笔者首先对安徽大学1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学生愿意为老师的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约30%的同学愿意为老师亲自上一堂英语课。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参与教学设计符合多数学生的意愿,老师难以开展参与型教学设计,不能归咎于学生。笔者随后通过访谈、问卷的方式对安徽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的部分老师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制约因素:由于大学课堂教学任务重,老师担心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会占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班级人数众多不利于开展参与型教学设计。为了顺利开展参与型教学设计,笔者通过以下方法将制约因素降到最低:

(一)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为每周四个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符合师生的要求。笔者选定每周五晚上七点至八点作为师生共同进行教学设计的时间,得到学生的支持。

(二)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

笔者利用QQ群与学生开展教学设计,不仅为师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教学设计活动的效率,还对参与型教学设计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管理。通过选课系统形成的大学英语教学班平均人数是45人,班级规模较大,在QQ群内部划分若干讨论小组,可避免“人多口杂”的混乱局面。同时,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更理性地为教学设计献计献策,内向的学生不用担心在众目睽睽下发表意见。

以上两个方法是参与型教学设计制约因素的有效对策,在此基础上,参与型教学设计能够顺利开展。

三、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开展

(一)准备阶段

本研究属于实证性研究,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定实验对象和实验工具,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本实验采用单因素等组控制前后测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开展参与型教学设计,因变量是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为保证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数据的客观性,笔者选取大学英语学习经验相对丰富的三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每个班均为45人。实验班每5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全班共9组,每组在自愿或推荐的基础上选出一位组长,负责收集、整理组员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反馈意见。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按学生上学期期末卷面成绩分为中上、中等、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前后测结果,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在英语学习成绩方面是否有显著差异。参与型教学设计正式开始之前,笔者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参与方法的指导,并鼓励学生提高参与教学设计的自信心。

本实验使用的教材为《全新版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和《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实验工具主要包括大学英语(三)测试卷、SPSS统计软件。

(二)实施阶段

参与型教学设计于2016年—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正式启动,学期末结束,整个实验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实验初期

开学初,实验班的学生对参与型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都不熟悉,此时,老师起主导作用。笔者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上传至QQ群,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和学习兴趣提出意见和建议。起初,学生提出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建议,一些学生希望老师抛开课本,以感兴趣的知识点为授课内容,另一些学生专注于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希望老师以讲解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为主。笔者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与学生沟通协商,让他们了解大学英语三级的教學目标和要求。学生在与老师不断磨合的过程中,逐渐具备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的能力。例如,对《写信的美好冲动》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商讨时,学生对笔者的设计初稿提出的一条建议是讲解常用的留学申请和商务电子邮件书写的格式和习惯用语,这样的建议对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励探索书本知识与实践领域的契合点。

2.实验中期

经历了初期的磨合,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笔者对他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实验中期,学生需要和老师分工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方案。笔者亲自对较难的内容制订出教学设计方案,如重点词汇、文章的写作技巧等。相对简单的内容则交给学生设计,如背景知识、课堂互动形式等。以《什么是创造性思维?》这篇课文为例,学生设计出用若干道具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活动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非常好,师生互动不断,课堂气氛活跃。endprint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参与型教学设计最显著的特征是动态变化性。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留意学生的参与行为和态度。到了实验中期,随着参与熟练度的增强,部分学生表现出倦怠的倾向,参与教学设计的兴趣有所减退。为了维持学生的参与热情,笔者将各讨论小组的组员进行调整,让学生既有新鲜感,又在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中获得新的灵感。同时,笔者适当调整学生的参与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笔者先给出要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积极发表言论,并记下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讨论结束后,笔者整理并完善记录的内容,此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实验后期

学期过半之后,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能力已大幅提高,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笔者尊重学生的意愿,将教学设计的权力全部转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笔者只充当监控者、指导者和最后把关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让9组学生分工合作,在听、说、读、写四个教学设计模块中,每组各司其職,组员积极商讨,通力配合。第一次进行学生全自主型教学设计时,笔者将学生召集至指定教室,当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控。随后的教学设计活动中,笔者仍采用网络形式全程监控,组长随时向笔者反映组员的教学设计进程,遇到困难,组长也及时向笔者求助。完全自主型的教学设计阶段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心力,应对频繁出现的问题,在最后把关时,也需要花更多时间整理、筛选各组学生的教学方案,不合适的地方让他们重新设计。这一阶段,学生的热情最高,全身心投入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编排,学习目标明确。

随着自主性的全面提升,部分学生表明亲自为同学们上课的意愿,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笔者挑选少量教学单元,让学生体验授课的乐趣。以视听说教程《健康》这一单元为例,两位同学分别担任听力理解和口语练习的授课教师。口语练习部分,授课者按照集体设计方案,组织了角色模仿大赛,以课本的视频内容为模本,允许同学们自由发挥。全班同学分组参与了模仿大赛,生动演绎了视频中的角色,优胜组获得了奖励。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笔者较为顺利地开展了参与型教学设计实验。“认识到参与型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是至关重要的”[3],笔者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课堂教学的气氛看,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开展符合笔者对课堂活跃度的预期。实验结束之际,笔者收集了相关数据,以验证参与型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实际效果。

四、参与型教学设计的效果验证

本实验的前测数据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上个学期的期末卷面成绩,后测数据为本学期期末卷面成绩。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按照上学期卷面成绩分为中上、中等、中下三个组,中上组12人,中等组24人,中下组9人。本实验的前提假设是参与型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通过SPSS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如表1表2结果:

表1和表2的数据表明,实验班中等组和中上组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提高非常显著,中下组学生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对照班实验前后各组学生成绩提高均不明显,由此可知,参与型教学设计的实验结果符合笔者的前提假设。该教学设计模式对提高中等组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最显著的效果,对提高中上组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提高中下组学生英语成绩的效果并不显著。

五、结语

参与型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相契合。本研究以实证的方式对大学生参与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制约因素、实施框架和实际效果做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充分考虑到该教学设计模式的动态性,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证实了参与型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实验周期较短,尚不能明确该教学设计模式的长期效果。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参与型教学设计的长期效果,并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弥补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Establish self-access for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40-41.

[3]Michael P. Breen,Andrew Littlejohn. Classroom Decision-Mak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2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