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启发式教学”促进概念建构的应用与思考

2017-09-16谢斌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科学

谢斌能

【摘要】“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当前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自然规律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提高兴趣,精心设计和选择提问方式和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概念的建构。

【关键词】小学科学 启发式教学 概念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67-02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科学的未知性和探索性是“启发式教学”在科学课堂上得以普及的重要因素,但这不能成为“启发式教学”滥用的借口,不要以为简单的教师多问,学生多答,便是“点石成金”了。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授人以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式教学”,切实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探索建构科学原理和知识概念。

1.“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原则——恰到好处,问到妙处

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是科学乃至所有学科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只有熟悉了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整体认知水平,才能切实把握教学重难点,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从而着手准备好启发式教学资料、实验器材及启发式提问切入点。从学生身心年龄角度去认识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短期目标。恰到好处的启发,可以起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启发式教学”要有以下特性:

1.1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成功之母”,只有把握住学生相关知识的兴趣点,结合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去启发诱导学生,才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要有现实性

当现实与已有的认识、经验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矛盾。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制造这种矛盾、利用这种矛盾,更要突显这种矛盾,促使学生产生问题,从而建立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如学生学习六年级《珍贵的淡水》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经由实验解释或自我思考与探究,学生可能找到新概念的含义,知觉到旧有概念的不足,并进行前后的比照纠错。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启发点要与时俱进,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必须掌握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1.3要有机动性

机动性表现在科学知识是相互联系性、老师的提问答案的不唯一性,对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要适时普及新的科学知识点,适时“启发”,按需“启发”,让学生及时构建新概念。如学习五年级《种子和幼苗》一课时,课前我给每组分发了浸泡过的花生、蚕豆、绿豆、玉米种子。从学生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种子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这都是他们常见的。课堂上我指导学生们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让他们小心地剥开种皮、掰开子叶,然后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渐渐地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

2.“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形式——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宋刘挚《乞重修太学条制疏》:“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粤教版科学教材本身为沿海学生量身设计,教师仍要根据不同学生、班级采用相应的启发形式。

2.1提问启发式

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是当代最普遍的教学法之一。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个连续的探究过程,对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探究、验证,养成科学学习的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的新旧经验经过相互作用与联系得以整合,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与顺应得到发展,新获得的概念、过程或技能得以深化。教学三年级《物体的特征》第三课时,先通过看短片,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了曹冲是利用什么方法来测得大象的重量的?”,再让学生估算解释,最后通过实验操作,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2.2实验启发式

启发式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积极、主动、自觉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学生科学概念构建以后,要进行验证、应用、巩固,使学生的意识中形成稳定的图式,并能举一反三,这是对学生概念形成后的一种检验。实验教学承担着传授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精神的任务,实验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很好地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在前,实验教学有关内容在后。

2.3对比启发式

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通过对比,概念更加明晰。如在学习了《今天的天气》一课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观察对比相关数据,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笔者是这样设计方案的:你想知道一周的天气情况吗?你想知道一周的天气变化有什么规律吗?那就请你按照下面的过程进行课外探究吧:

1.按照描述天气情况的内容要求,制作一个表格,然后用这个表格来观察和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2.从云量上分析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3.从风向和风力方面分析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4.把观察到的数据分析一下,你就会得出一周的天气变化规律;5.在班級中交流自己的收获。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对比,学生更加清楚天气的相关知识。

3.“启发式教学”应用的思考——适可而止,善于总结

启发式教学时要适可而止,不能为启发而启发,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消化。启发式教学要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及知识点,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教会学生总结,得出完整的科学知识,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我在课堂上讲到《珍贵的淡水》一课时,一位学生发现家里的抽水马桶很费水,我顺势把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回去琢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正如培根所说,只有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问题意识,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才会试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被动学习导入到主动认知的境界,促进学生概念的建构,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年12月印刷。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年12月印刷。

[3]韦钰[加]P.Rowell 著:《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