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语言积累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2017-09-15王完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王完珍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切实有效、能够在活学活用中潜移默化地获取这种工具,突出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随时关注孩子们对语言的积累、理解与运用,做到从整体的角度去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老师还需仔细揣摩教材,掌握语言积累的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落实和延伸语言积累的方式。

【关键词】语言积累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63-02

2011年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需要将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上,做到从整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达成语言积累的任务可以从语言知识、语言范例、语言材料这几方面去着手。语言知识积累指的是对学习材料中字词句篇、语法逻辑、语言范例、语言材料等相关知识的积累;语言范例跟语文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息息相关,指的是对名家名作、名段名篇、好词佳句的积累;语言材料指的是最基础的字和词语。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很多,因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中积累、读中积累、用中积累、说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笔者通过对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梳理,借助本文阐述自己关于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拓宽语言积累途径的认识和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厚积薄发”这个词语,说的是学语言与用语言之间的关系,只有厚学,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薄发”,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素材,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一学习手段,让学生可以获得充足的语言积累。朗读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教学要坚持让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对文字加以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感,在理解中反复地朗读,读出情趣、读出课文描绘的画面,借助阅读与朗读获得知识和价值,积累足够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美读”这一概念,意思是要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他主张语文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带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该委婉的地方,朗读时就应该读出委婉,该激昂的地方,朗读时就应该做到激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语言精妙之处,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轻松愉快地积累语言素材。《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皇家园林的优美景色,语言和笔触更加优美,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介绍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迷人风光,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因此,在语文教学时,笔者准备了舒缓、优美的配乐,引导学生伴随配乐进行朗读,同时播放颐和园的景色图片,引发他们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和喜爱,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配乐读、反复读、表演读,学生能抓住每个景点的特点,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景点的美丽,在朗读的同时观赏美丽动人的景观,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诵读中积累了语言。古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少”包括读得少和记得少。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创造机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机会,通过朗读获取和内化语言,久而久之,学生面对说话作文时便水到渠成,可以得心应手。这也正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讲述的道理。巴金先生说过:“目前我的脑海中存储了将近二百多篇文章。尽管我未对这里边的任何一篇加以深究,但这些文章却让我通晓‘文章到底是什么东西。”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读书,必须关注对语言的积累。

二、品析中深化积累

带领学生积累和掌握运用语言,在閱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品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品读是让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好词好句的片段进行精读、鉴赏,在品味和鉴赏中掌握知识,了解语言的魅力,绝不能浅尝辄止。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中有一个描写水城夜晚静谧的句子:“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笔者安排了通过比较阅读掌握写法的情节:将原句进行改变“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变得安静起来了。”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体会写法的环节:把句子变成“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变得安静起来了。”要求学生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引导他们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展开想象,品词析句,体会和感受夜幕下威尼斯的寂静美,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如此,学生在对词语和句子的品读中,顺理成章地将好词好句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语言积累。

三、说话中沉淀积累

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立足于实际,抓好时机,安排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形式,给予学生练习说话的机会,从而将获取到的语言材料真正变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加以沉淀。在进行低年级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加以摘录,并反复默读文章,初识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将自己喜欢的语言和获取的阅读收获加以记录,并用上这些好词佳句向其他同学描绘夜色下的故宫、环形路、长安街、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从而在说中练习语言的使用。同时,要将积累的语言化为己有,还可以借助复述的方式,借助即兴表演、导游介绍、故事阐述、想象补白,安排学生通过使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加以复述。

四、运用中深化积累

毛泽东对学习有这样的理解:“学习既包含读书,也包含使用,后者的作用有时更加重要。”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巧妙使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这样能够切实深化对语言的积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及时找到进行知识迁移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和沉淀语言。在进行《彩色的非洲》教学中,由于文章大量使用了“色彩斑斓、繁花似锦、油黑发亮、绿海荡波”等描绘颜色和景物的词语,因此,可以建议学生加以记录,不仅要掌握词语的基本释义,还应了解用法,然后用这些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连贯的话。在学生造句和写片段时,要鼓励其描绘自己的内心所想,大胆阐述。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不仅进行了语言的积淀,还掌握了大量新鲜的、有创意的词汇,实现了语言再积累。老师在对这些练习进行点评时,应该对用词准确、题材新颖、词汇丰富的内容进行分享,对学生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他们积累语言的热情,逐渐树立随堂积累、随文积累的好习惯。

五、课外阅读勤积累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迎接信息化的巨大挑战。新知识、新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递增,各种信息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新大纲与新课标要求,在六年初级教育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得低于一百五十万字。但现在,初级教育的教材仅有三、四百篇文章,将近十万字。老师应该怎样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攻下”这数量庞大的阅读堡垒,带领他们感受古今中外的轶闻趣事,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只有借助生活体验,将社会所得进行不断积累,了解才会随积累的增多而深刻。”这反映了生活实践在语言积累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善于记录等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在头脑中积累种类繁多的表象,并引导他们接触社会生活,做一个有心观察的人,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标语、谚语、广告语,并及时加以记录。唯有学会品味生活,才能将语言变得更具生命和灵性。另外还应带领学生加入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展开联想,重新归纳组合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并进行长久的存储。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积累,好方法贵在坚持!学生只能通过丰富语言积累这一途径,才能生动、准确、鲜明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真实的情感。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语文教学就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晓亚.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110-110.

[2]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