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2017-09-15戴雪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感染性白血病导管

戴雪梅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江苏 南通 226010)

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戴雪梅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江苏 南通 226010)

目的 探究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留置PICC的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PICC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管理;PDCA组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结果 PDCA组患者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PDCA组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组好,P<0.05;PDCA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置管知识认知,提高置管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PDCA护理管理;可行性

白血病是一种非良性血液疾病,以感染、出血和贫血等为主要症状,可发生器官浸润,多采取化疗控制病情。但白血病病程长,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刺激可给患者带来极大伤害,需采取有效的置管方法。PICC置管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炎发生,但容易出现导管移位、堵塞和脱落等问题,需做好护理管理工作[1-2]。本研究探讨了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留置PICC的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除外上肢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常规组男性、女性各有18例、12例,年龄17~70岁,平均(48.73±5.14)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病程(5.17±1.32)年。

PDCA组男性、女性各有19例、11例,年龄17~71岁,平均(48.28±5.12)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病程(5.21±1.45)年。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PICC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管理;PDCA组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1)P:计划。对过去PICC留置患者并发症和意外事件、患者置管过程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制定初步护理计划,包括PICC导管护理、PICC知识宣教和患者心理疏导等。(2)D:实施。在进行PICC留置之前先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关于PICC留置的知识介绍,使其明确PICC的优势,并嘱咐患者注意保护和固定导管,避免导管出现意外脱落[3-4]。在输液结束之后导管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导管堵塞和栓子形成。每天对穿刺点和穿刺静脉进行检查,观察有无渗液、红肿和疼痛。穿刺点每周定时消毒和更换敷料。(3)C:检查。每隔4周、PICC导管停止使用后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导管应用过程的问题,并给予改进。(4)A:评价。对导管结束使用后进行评价,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感染以及非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其中满意度为前两个维度的百分率之和);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

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三项,每一项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PDCA组患者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n(%)]

2.2 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PDCA组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组好,P<0.05。见表2。

表2 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

评分 平均置管时间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组别 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PDCA组 96.24±5.34 94.52±7.44 94.73±5.13 96.73±8.55常规组 81.15±5.95 83.42±6.25 80.24±3.82 83.62±7.13 t 8.724 9.253 10.724 9.53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比较

PDCA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比较 [n(%)]

3 讨 论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出现失控性增殖和分化,对造血功能造成抑制,并对各组织器官造成浸润。化疗是白血病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稳定病情,但多数化疗药物有细胞毒性,对静脉可产生强烈刺激,加上每天反复穿刺,可带来身心伤害[7-8]。近年来,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广泛应用,置管方便,可延长置管时间,但容易出现导管感染和堵塞等并发症,其出现和白血病患者细胞出现严重分化、血液黏稠度高、机体免疫力低下等相关,在置管期间需强化护理。PDCA护理管理的实施是根据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特点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回顾每个阶段的实施情况,认真检查和评估,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发现置管过程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正,可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和良性循环[9-10]。

本研究中,常规组PICC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管理;PDCA组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结果显示,PDCA组患者对PICC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PDCA组患者对PICC的认知评分、置管依从性评分、平均置管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组好,P<0.05;PDCA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比常规组低,P<0.05。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置管知识认知,提高置管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出现率,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1] 杨小燕.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6):154-155.

[2] 曾 艳.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40-141,144.

[3] 武 瑞.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15):156,157.

[4] Mikell,J.L.,Waller,E.K.,Switchenko,J.M. et al.Similar survival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educed-intensity 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 versus myeloablative TBI as conditioning for allogeneic transplant in acute leukem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4,89(2):360-369.

[5] 曾 瑶.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89.

[6] 徐琳洁.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留置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3):403-405.

[7] 陈雪玲.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16-217.

[8] 余粉珍.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0):236-237.

[9] 杨 芳.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9):283.

[10] Anees A. Al-Hamzawi,M. S. Jaafar,Nada F. Tawfiq et al.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blood samples of Southern Iraqi leukemia patients using CR-39 track detector[J].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and Applications of Nuclear Chemistry,2014,299(3):1267-1272.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5.143.02

戴雪梅(1985-),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护师

猜你喜欢

感染性白血病导管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