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针刺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针刺住院实验组

刘 培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300)

探究针刺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刘 培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300)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针刺治疗措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30例。实验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退热时间(5.32±0.85)小时、住院时间(5.69±1.13)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8.11±1.62)小时、住院时间(8.56±1.88)小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非常满意17例,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33%(非常满意12例,满意10例,不满意8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予以配合,有利于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针刺治疗;高热惊厥;护理;效果

及时给予高热惊厥患儿以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于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针刺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针刺治疗措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30例。实验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05±0.32)岁;入院时体温38.5~41摄氏度。对照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3.07±0.28)岁;入院时体温38.5~41.5摄氏度。对比分析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应用针刺治疗措施,具体如下:对针进行消毒处理后,取人中穴、少商穴、十宣穴进针,人中穴给予较强刺激,患儿清醒后即可出针,同时,少商穴、十宣穴需少许放血。

对照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如常规健康宣教、常规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应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加强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做好解释,对疾病相关知识、针刺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为患儿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促进患儿尽快恢复;②心理护理。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如观看动画片、讲笑话、玩游戏、玩玩具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因针刺治疗产生的不适感、恐惧感[2];③高热护理。使用物理降温方式,如用酒精擦拭全身或者是在颈旁等大血管所在位置用冰袋、湿毛巾冷敷等[3],以有效控制患儿的体温,有必要时可应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肚脐贴等退热药物治疗,尽快达到降温的治疗效果;④抗惊厥护理[4]。严格遵医嘱应用止惊剂,避免患儿出现抽搐,同时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给医生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退热时间(5.32±0.85)小时、住院时间(5.69±1.13)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8.11±1.62)小时、住院时间(8.56±1.88)小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 s,h)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非常满意17例,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33%(非常满意12例,满意10例,不满意8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年龄在6个月至3岁之间的小儿较为多发,体温骤然升高是高热惊厥患儿的主要症状[5]。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继发癫痫、缺氧性脑损伤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6]。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及时给予高热惊厥患儿以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中,实验组的30例患儿在接受针刺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高热护理以及抗惊厥护理等,对照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退热时间(5.32±0.85)小时、住院时间(5.69±1.13)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8.11±1.62)小时、住院时间(8.56±1.88)小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非常满意17例,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33%(非常满意12例,满意10例,不满意8例)]。这与徐艳丽[7]、鞠淑美[8]等人的研究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本研究中实验组采取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切实有效,可以有效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高热护理以及抗惊厥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予以配合,有利于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1] 周贵萍,曾晓清.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05):160-161.

[2] 翟明媚,邱 爽,周红艳.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0):134-135.

[3] 管香林,徐丽,李 晨.针刺治疗患儿高热惊厥23例护理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04):568-569.

[4] 陈国珠.浅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及急救护理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6,(04):40-41.

[5] 王红霞.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1):152-153.

[6] 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87-288.

[7] 徐艳丽.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原发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532-533.

[8] 鞠淑美.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276-277.

本文编辑:刘帅帅

R729

B

ISSN.2095-8803.2017.15.117.02

猜你喜欢

针刺住院实验组
妈妈住院了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