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9-14徐秉忠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人员满意度

徐秉忠

(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防保科,山西 太原 030045)

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徐秉忠

(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防保科,山西 太原 030045)

目的 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SDS评分、NDS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早期心理干预;脑梗死;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梗死是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循环受阻,患者局部的脑组织缺血及缺氧导致的坏死[1]。抑郁症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抑郁症易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我院为部分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83±4.23)岁;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66~79分,平均评分(67.81±4.23)分。

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9.87±3.55)岁;患者的SDS评分65~75分,平均评分(66.13±3.24)分。

对比两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提供充足的营养。

观察组:为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心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热情的接待患者,为其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及空气的流通,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心理干预奠定基础[2]。

(2)对患者的基本病情、生活习惯及背景、性格特征等进行了解,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咨询患者家属关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3)健康宣教,对患者发放疾病宣传资料,组织专家授课,利用生动且通俗易懂的授课形式将脑梗死的病因、疾病危害、治疗方案等向患者进行介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4)灵活应用心理干预手段,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过程中告知患者家属家庭的关爱对患者疾病恢复的作用。

(6)由于抑郁症患者极易出现自杀倾向,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24小时看护,详细了解患者的需求及疾病变化,必要时遵照医嘱为患者口服抗抑郁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本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0~100分为护理满意度的分值范围,分值越高则说明护理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SDS评分、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NDS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NDS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例数 35 35 SDS评分 35.25±4.11 46.83±4.87 NDS评分 7.66±2.13 15.25±4.14 Barthel 指数 18.38±3.94 10.12±3.01护理满意度评分 94.11±12.15 59.87±10.03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疾病极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由于疾病症状复杂、病程长,导致患者产生消沉、焦虑、愧疚、自卑等不良情绪。抑郁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

我院为缓解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特采用两种护理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4]。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提供患者身体所需营养。该项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难以了解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内心的想法及患者的思维,同时多数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不愿意配合护理工作,因此实施该项护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给予早期心理干预,该项护理方案是规范常规护理模式的过程,提高护理质量[5]。护理人员通过热情的接待患者,为患者准备温馨舒适的病房,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性格、身体情况,而且可以为心理护理干预奠定基础;为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宣教,将疾病的病因、危害及治疗方案等向患者介绍,可有效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6];了解患者的思维,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避免因护患沟通不畅所导致的纠纷,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为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介绍家庭关爱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令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对患者进行24小时看护,或遵照医嘱为患者服用适量的口服抗抑郁剂,防止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护理后,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SDS评分、NDS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表明。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可有效的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激发患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总而言之,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开展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飞翔.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25):3882-3883.

[2] 吴 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18):2787-2788.

[3] 田巧枝.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12):189-190.

[4] 李 伟.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5-116.

[5] 李春芝.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0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806-807.

[6] 陈映琳,刘亚萍,陈秋利.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2,26(5):1387-138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8.24.02

猜你喜欢

脑梗死护理人员满意度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