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和创新探究

2017-09-13茅健

艺术评鉴 2017年15期
关键词:继承创新

茅健

摘要:黄杨木雕工艺主要是把玩陈设、圆雕小件,虽然包含镂雕和立体圆雕两种形式,但是还是以单人圆雕为主,特别是利用木料因材施艺,非常巧妙地借鉴黄杨质地坚韧及纹理细腻特征,体现出材质的同时,还能够准确而细致地把握人物和对象的神态及特征。随着木雕工艺不断发展,木雕工艺得到继承的同时也得到创新,因此,探究黄杨木雕工艺继承与创新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探究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及创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杨木雕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76-02

长期以来,黄杨木雕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民间文化及传统习俗熏染,大多数都是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历史人物等作为主要内容。这些木雕作品或动或静、或立或坐,雕琢刻画出生动的造型,让木雕作品形象生动、主体突出、古朴端庄。但是随着木雕工艺的不断发展,雕刻者在继承传统工艺继承上,也结合时代发展在不断进行创新,将黄杨木雕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因此,探究黄杨木雕工艺继承与创新是时代所需。

一、对黄杨木雕工艺继承探析

黄杨木雕工艺自从出现以后,得到广大雕刻者及欣赏者的喜爱和接纳,成为雕刻者提升技艺的一种主要作品。随着黄杨木雕工艺不断发展,虽然木雕作品得到极大创新,但首先还是要继承木雕工艺。

(一)继承木雕工艺的艺术造型

在过去,民间艺人虽然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技艺高超,这些艺人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对古典戏曲、民间文学等熟记于心,长此以来民间故事就成为黄杨木雕创作中主要的表现形式。非常巧妙地将《西游记》《水浒》及《白蛇传》等各种民间传说、古典小说等人们较为熟悉的人物,形象、生动的以黄杨木雕作品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观音》《钟馗》《济公》等各种人物塑造。这些黄杨木雕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非常流行的创作形式和题材。这种黄杨木雕作品,小巧玲珑,基本停留于单人造像模式的表现形式上,而且这种人物造型,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不仅衣帽、服饰都刻画的非常生动、精细,就是人物相貌各个特征、细节均雕刻得惟妙惟肖。虽然单人圆雕的形式比较简单,但是雕刻者精雕细琢与对人物的生动描述,已经生动精美地表达出作品的特殊地位与超群的气质。比如黄杨木雕的佛像,其工艺技法始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基本教义,各种佛像基本上就是呈现立雕形式,以盘立、站立为主,然后采用装饰性的花朵、唐草、坐楣等浮雕、透雕作为背光与坐楣,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有照应、有衬托、有变化、有节奏的雕塑艺术。总体而言,传统的黄杨木雕从艺术造型上来看,造型上的严谨、工整及雕刻技法的细腻精美,均是木雕雕刻者继承发展的重点。

(二)继承黄杨木雕的艺术特点及工艺技法

和其他传统的工艺雕刻作品一样,黄杨木雕统一历经了长时间的铸造,形成了一种比较鲜明的工艺技法和艺术特征。尤其是艺术风格,深刻体现出各个地域范围的文化韵味:内在情感的细腻,外形处理的流畅,二者间构成一种和谐动感,均体现出一种别样的实在和柔情,具有一种“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听雨沙沙地下”之感。一个小小的木雕作品,不仅能够体现出一种惊天动地的情感故事,同时木雕作品后还蕴藏着情理融洽的生活哲理。

不管哪种民间艺术,能够传承都是幸运的。因前人雕刻者的实践探索和技法磨炼为后人发展提供了一种非常珍贵的空间。但是继承又具艰辛一面,任何民间艺术是否能够正确继承,都意味着这类艺术的倒退和兴盛。但是传承技艺具有又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那就是通过重点磨炼和积累,然后给予巧妙利用,就成为创作艺术的必然基础,即难想象离开传统技艺的理解和继承,离开基本功夫,在飘忽中如何能够轻易的产生出艺术精品。因此,要发展黄杨木雕工艺,就必须要不断继承传统技艺,要将传承技艺作为一种延续的纽带,只有紧紧掌握了传承技艺的脉络,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出大量的精湛木雕作品。

二、黄杨木雕工艺的创新

黄杨木雕工艺发展到现在,逐渐进入一个全面创新时期。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从题材和技法上都得进行了不同程度创新,而且迈入一个超前的新阶段。

(一)将现代审美理念注入传统题材中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生产,黄杨木雕的作品中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题材,这类题材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与收藏着及观赏者。但是随着人们的审美趣味不断变化,黄杨木雕的创作不能故步自封,必须要突破陈旧,采用新技法体现出现代审美理念,将古今融为一体。这样雕刻的产品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和人们的精神品味。

比如在雕刻《东坡玩砚》作品时,雕刻者就选择传统手法雕刻出作品人物的脸部及手部各个细节处,采用国画中写意手法,将衣纹进行了简练的处理,刻意增长了身体部分,从而实现艺术夸张,这样就能够突出主体部分,展现出苏东坡的文人气质、潇洒睿智,这样的雕刻作品才能够更引人入胜。这件作品问世后,得到工艺美术界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都认为这件作品技法新颖、构思独特,属于黄杨木雕传统题材中创新的佳作。

(二)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比较传统题材,黄杨木雕现代创作题材难度更大。因传统题材中历史文化因素非常丰富,即便作品平凡,但是观赏者能够通过作品联想到自己了解的传统人物或者事件,因此获得各种心理感受。比如面对李白的雕像,人们就极易联想到他的诗仙形象。但是现代题材就有一定差异,这类题材必须要凭借雕刻者雕刻的形象去传情达意。这样作品是否能够营造出特定意境,直接影响着作品主题能不能够体现,表达的内涵能不能够被欣赏者接受和理解。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否定了传统题材不需要创造意境,事实上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都必须要具备自己独特意境,雕刻出来的作品才能够达到一定境界。

纵观木雕作品,许多作品人物中同样具有陪衬的景物,雕刻者设计景物时同样会想到衬托表现出人物,但是有一些景物给人一种东拼西凑、混杂感觉,粗一看热闹非凡玲珑剔透,但是却无法体现出主题,更不要说表现意境,不过给人一种层次空洞多、纵横交搭多,有一种蜘蛛网的感觉。事实上,意境都是通过特殊的情景所构成的,比如木雕作品《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直立在田间,拿着草帽平视前方,目光带神、面带微笑,一支手叉腰,让人感到一种健壮自豪的美感。其身旁堆放着割下的稻谷,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谷穗饱满、粒粒粗壮,让观赏者感受到丰收场景,忙碌欢腾的丰收场面,预示着一片美好的农业前景。这件作品沟通简单,但是通过人物面部的自信欣喜的表现、手握草帽、敞开的胸怀等各种肢体动作,就塑造出一种意境,非常完美地诠释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不断探求个性特色

近些年,随着黄杨木雕工艺不断发展,木雕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艰辛。不但要求雕刻者具有深厚的艺术根底,还必须要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拥有表现个性特色的手法,这几个方面必须要拥有,缺一不可。

雕刻大师能够将一段灵气粗鄙和毫无生命的黄杨,展开雕刻艺术的想象翅膀,从泥塑、绘画及戏曲等现代艺术中去吸取精华,构思巧妙,就能够将腐朽的黄杨转化成神奇的作品,从而诞生存储一种艺术奇迹。比如《玫瑰姑娘》《憨态》等均是因构思新奇、取舍得当、章法合理,让作品妙趣横生,将自然美和艺术美二者水乳交融,将黄杨自然美的潜力深挖出来,体现出强烈的木雕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胡志龙.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应相互并举[J].浙江工艺美术,2013,(11):90-91.

[2]高公博.黃杨木雕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对策[J].浙江工艺美术,2010,(01):81-83.

[3]杨宇全.略谈魔术艺术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与创新对策[J].杂技与魔术,2015,(04):54-55.

[4]陈小东.浅谈黄杨木雕的创作和发展[J].神州旬刊,2017,(05):167-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继承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