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自贸区媒体形象建构——以《天津日报》相关报道的话语分析为例*

2017-09-13郭金英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话语研究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天津日报自贸区

◎郭金英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自贸区媒体形象建构——以《天津日报》相关报道的话语分析为例*

◎郭金英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话语分析关注的是文本中的语言特征及语言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作为话语分析实践类型的新闻话语是构建现实的一种方式,是受众了解现实的一种渠道。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天津日报》有关天津自贸区报道的话语分析,从标题特征、引语类型和统计数据三方面的特征来剖析《天津日报》对天津自贸区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筹备阶段的语言凸显当局者的权威性和坚定性,而建成揭牌和后期发展阶段的语言更具客观性,整体起到了积极形象建构的效果。

形象建构;话语分析;新闻话语

1. 引言

城市(地区)形象是一种公众印象,是多个印象的叠加(Lynch, 1960),主要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Foot, 1999)。参考现有国外文献,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城市形象研究界提出“城市形象建设”的概念以来,该话题就引起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其研究变迁经历了从初期的城市管理学、城市文化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到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营销和城市品牌建构的研究(Kotler & Gertner, 2002; Morgan, 2004; Ashworth & Kavaratzis, 2009)。21世纪初至今的城市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认为形象的建构是在传播过程中实现的,主要关注作为信息发出者的城市主体和受众研究,而对作为传播内容的语言或多模态符号关注较少(Burd, 2008; Milman, 2012)。随着20世纪70年代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的兴起和20世纪8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及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话语”的概念得以深入。按照福柯的话语理论,话语与社会语境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实现关系,认为话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建构现实,话语和社会现实之间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Fairclough, 2003)。话语使得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关系成为可能,并且通过话语的连接(articulation)构建各自的形象或身份(Wodak, 2001; Wodak & Reisigl, 1999)。城市形象作为一种社会现实,也是在社会成员之间话语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作为距北京仅130千米的中国直辖市天津,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天津已于2015年4月21日设立自贸区。因此,天津自贸区的形象对于其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有直接关系。鉴于此,本研究以近期媒体对自贸区的报道为对象,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天津自贸区形象建构展开研究,以期发现天津自贸区形象建构的媒体话语特征。

2. 话语、媒体话语与形象建构

话语(discourse)指超越语言本身的使用中的语言,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话语的概念自提出之日起所关注的就是使用中的语言,是关于行为、思想和语言互动的过程(Gee, 1999),是社会和文化实践中的交际单元对社会现实的建构(Johnstone, 2002),其强调的是语言、社会和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话语如何建构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身份(Paltridge, 2006)。话语的上述定义决定了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有意义的言语或文本。按照福柯的社会学观点,这种有意义的言语或文本是能够对现实世界产生效果的言语实践,换言之,话语就是能对社会实践起到建构作用的语言的具体使用。以福柯语言观和批评语言学为理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批评话语分析将话语与社会的关系做了进一步解释,并应用于话语实践中。批评话语分析强调社会现实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背后的“故事”,即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来呈现权势关系,语言如何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成、创造、再现这种社会关系(van Dijk, 1985, 1988; Fairclough, 1995; Wodak, 1996)。在这些学者看来,话语建构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同时也被社会和社会实践所建构,语言的使用携带着意识形态,因此语言本身就是社会实践(黄国文、徐珺,2006)。故此,报刊中的新闻文本作为一种话语,也是社会实践,其在表征现实的同时也在建构现实,进而影响人们对其所描述对象的印象和观点。

媒体是指以广播、印刷、网络等为形式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能影响人们的知识、信仰、价值观、社会关系和身份的形成和认识。而由于媒体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话语与媒体的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并快速发展,代表性成果有范代克的《作为话语的新闻》(van Dijk, 1988)和费尔克劳的《话语与社会变迁》(Fairclough, 1992),为话语分析和媒体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学科的新闻理论。媒体话语涉及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所有媒介类型,包括新闻、评论、访谈、专题报道等。其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包括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模式(Fairclough, 1992, 2003)、语用学的观点和方法(Wodak, 2001)、体裁分析法(Bell, 1991)和社会认知模式(van Dijk, 1988)等。在媒体话语研究方面,英国学者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相关的研究方法从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到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Winston, 1976)一书的整理发表对西方媒体话语研究起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该书采取内容分析法,从词汇、信息定位和引语方面对新闻进行分析,为后来的跨界面、跨学科的媒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形象”是人们对事物的主客观印象。随着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大众传播在“城市形象”的建构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受福柯、布迪厄和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以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影响而产生的话语理论,使形象建构的话语研究成为可能。即媒体话语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是社会实践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其对形象这种社会现实起到能动的建构作用。作为媒体话语类型之一的新闻,是大众传媒的主要文字表现形式,是以文本或语篇的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或报纸对新发生的事件的报道(van Dijk, 1988),是对事件的再现、身份的建构和关系的建立(Fairclough, 1995),其强调的是事件、话语和现实的互动关系和过程,是对文本的社会的历史的建构。因此,“城市形象”作为一种社会现实,也能通过新闻文本对于事件的再现、身份和关系的建立而建构。由于新闻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针对新闻的话语分析一直是该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随着话语理论在国内的发展(辛斌,2006;田海龙,2012),有关话语与个体或机构的形象研究比较普遍,但是话语与城市形象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是用话语理论对天津自贸区形象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本文以《天津日报》中的新闻文本为分析对象,用相关话语理论对其语言展开分析,以期发现该报纸中的新闻在构建天津市形象方面的特征,进而丰富、补充话语与形象的相关研究。

3. 语料选取和研究方法

在天津地方媒体中,《天津日报》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该报纸是中共天津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月17日,读者对象主要是天津市干部、知识分子和职工,兼顾毗邻省、市的读者。因此,该报纸对人们认识了解天津有一定的权威作用。自2014年12月12日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天津自贸区到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共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成立前期和成立初期是媒体对该自贸区进行宣传报道的重要时机,而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广大受众关注度最高的阶段,因此本研究语料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语料来源于《天津日报》网络版。在该报网站上输入关键词“自贸区”,共得到16篇有关的报道(见表1)。

表1 《天津日报》有关自贸区的报道

批评话语分析是将语言的文本分析与社会实践分析相结合,通过关注语言特征的研究,进而揭示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且分析方法不拘一格。本研究立足于话语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天津日报》中16篇报道的语言特征进行内容分类切割,考察天津市在与外界互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方法,以找出其话语使用的一般规律。具体来讲,本文从标题分布与特征、引语的使用和统计数据分析三方面解读新闻话语的微观呈现,得出该系列新闻在建构天津自贸区形象方面的特点。

4. 自贸区形象的话语建构

4.1 标题的分布和语言特征

标题是对新闻主题的高度概括,它将新闻内容的核心以简明的语言形式呈现给读者,因此对新闻标题的分析对于人们了解新闻的主旨和报道重心,进而推断该报道对受众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1)标题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在16篇报道中,占据要闻版面的为11个,比例高达69%,由此可见媒体对天津自贸区的关注度,进而表明该自贸区的成立和建设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点,且是天津市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按报道的频率来说,从自贸区筹备到挂牌成立,即2014年底到2015年4月21日,在短短的半年中共有10篇与之相关的报道,比例占全部报道的60%;而之后一年的时间里,即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报道仅有6篇。此种分配比例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即对于新近发生的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媒体总是给与过多关注,且天津市成立自贸区,本身也是促进天津市经济发展和在国内乃至国际地位和形象的重要举措,媒体在此时发挥自身的宣传作用责无旁贷。

(2)标题语言分析

根据标题的内容及自贸区从筹划到建成过程的时间节点,笔者将自贸区的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筹备(2015年1月7日至2015年4月13日)、建成揭牌(2015年4月21日)和后期发展(2015年5月20日至2016年5月1日)。纵观标题不难发现,每个阶段的标题内容恰恰凸显了其所处阶段的工作重点。换言之,16篇新闻的标题内容建构了此三个阶段:前期筹备(7篇)、建成揭牌(3篇)和后期发展(6篇)。

在前期筹备阶段,标题所用语言更多的是反应一种努力实现的意愿,比如“打造”“努力打造”“力争”等词的运用。除了“意愿类”的词汇之外,实际的“行动用词”也呈现其中,例如“为自贸区法制建设建言献策”“沪津粤闽专家‘把脉’自贸区”,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为成功建成该自贸区所采取的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筹备阶段,媒体还刊出了针对自贸区知识的普及,例如2015年1月12日“大讲堂”栏目中的《自贸区面面观》对于普通民众加深对于自贸区的认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也证明了媒体对于自身职责的履行——面向广大受众的宣传。

建成揭牌阶段的标题是针对自贸区本身的政策描述,包括“总体目标”“总体方案”等。这一标题中心的转换凸显出由构思到落成的过渡,其方案目标的设定也为后续工作有纲可寻打下了基础。

观察标题可以发现“后期发展”与前面两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即对于前期工作的推进,例如“围绕助推天津自贸区发展建言”“深耕试验田打造高新地——天津自贸区以理念创新引领‘五化’”。其中“助推”“支持”“深耕”“参与”等动词的运用表明自贸区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且符合国家创新发展、扩大合作的理念,因此可以断定自贸区在此阶段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

4.2 引语的使用

对话性是新闻的特征之一,即在客观陈述过程中引用个体的声音,这也体现了新闻生产的公众性和消费的个体性(Fairclough, 1995)。新闻对话性的典型表现是引语的使用。引语是所有人类语言运用中十分普遍的言语交际现象。在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客观性与真实性,报道者往往使用大量的引语。新闻中常见的引语有四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笔者通读16篇新闻后发现,在所有的新闻语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因此,该部分的分析围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展开。直接引语是对原话的忠实转述,并有引号做标志,间接引语是符合时态序列规则的对原话语命题内容的转述(胡蝶、辛斌,2013),即直接引语是对言语逐字逐句的原样呈现,间接引语是对言语有分析的转述。为了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引语的来源一般为新闻目击者或权威人士。统计16篇关于天津自贸区的报道,直接引语的使用达14处,而间接引语则多达29处。

在自贸区的前期筹备阶段的7篇报道中,间接引语使用达到16处之多,而直接引语仅有一处。且在该阶段的间接引语使用多为权威人士,例如市政府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所使用的引导词多为“指出”和“强调”,其次为“表示”和“说”。其中“强调”为6次,“指出”为5次,“表示”为3次,而“说”为2次。引用的内容都是对于自贸区建设的决心和力度,例如“积极推进创新清单落地”“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努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毋庸置疑,自贸区的设立是国家和政府的重大举措,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在该阶段由市政府领导对此举措作出指示,并经专家学者论证,充分证明了政府的权威性以及政府对此事的重视和所投入的精力。《天津日报》作为地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表明了政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决心。同时,塑造了自贸区引领新一轮开放,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的雏形。

建成揭牌阶段的三篇报道中直接引语出现5次,同样来自某部门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没有间接引语的出现,且该5次直接引语出自该报纸转载的新华社消息。经过前期的筹备,自贸区揭牌投入运行应该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一件大事,该报纸却在此时间段只是给出国家政策的报道,没有对当天的这一盛事给出具体的过程的描述,即没有给广大受众对此产生直观印象的机会,因此错失了一次良好的宣传机会。

后期发展阶段的6篇报道中,间接引语共有13次,直接引语共有8次。经过观察发现,该阶段引语的施动者除了政府领导人外增加了新的群体,即自贸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并且引用的内容都是自贸区建成后对这些企业或团体带来的益处。例如“我们公司一下子就吃到了好几项政策的甜头”“使企业更加便捷地在国外融资”“只这一项政策就为公司节约了三到六个月的审批时间”等。作为自贸区运行情况的权威检验者,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言人的表述在阐述自己受益的同时也印证了自贸区健康稳健的发展,为自贸区形象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3 统计数据的使用

增强报道的客观可信性除了引语的使用外,数据的运用也是一种常见策略。由于数据是建立在统计运算的基础上的,其本身就是客观性的一种体现。在天津自贸区建立前后的新闻语篇中,数据也被应用到了其中。经观察统计,作者发现在所有关于自贸区的报道中,有数据出现的仅有4篇,且有3篇集中于2015年4月21日自贸区成立之后。

分析发现,2015年1月26日自贸区成立之前的数据不同于其他三篇,是关于天津港保税区和空港经济区的企业数量和规模的记载,例如“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8000多家,其中仅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就超过160个”。该类数据的罗列客观上说明了该区域自身的优势,亦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天津自贸区发展的成效在其成立一年之际得以检验。因此,2016年3月有两篇报道是关于自贸区的发展情况的,其中大量数据的使用,客观上证明了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据统计,2015年4月21日至12月31日,天津自贸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1507户,同比增长130%,注册资本3206.07亿元,同比增长226.58%”“从海外汽车生产公司直接订车,比国内同款车型能便宜15%左右”。

总之,作为自贸区成立一年后发展情况的检验,数据的使用在此突出了其客观权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报道恰当运用策略,构建自贸区的繁荣发展的形象的一种体现。

5. 讨论

作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新闻报道,是话语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大众了解事件或现实的主要渠道。本文以《天津日报》中关于天津自贸区的报道为分析对象,从话语的角度,探讨该报纸的新闻报道在帮助大众了解该区域,并建构该区域形象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分析发现:该报纸的新闻报道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标题的分布与特征、引语的使用和数据统计。

标题通常被认为是“新闻报道的眼睛”,即标题概括了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信息,并能指引作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van Dijk, 1991),在新闻语篇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换言之,新闻标题最能体现报纸的观点和立场(吕万英,2005)。针对标题,笔者主要从版面分布和语言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由于新闻语篇揭示了该新闻主体的意识形态取向(Hall, 1994),其版面分布也恰恰反映了该报纸对于所报道事件的重视度。69%的要闻版面占据比例足以说明该报纸将自贸区成立一事作为其宣传的重点。其次,关于语言特征。语言作为意义的表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各种经验的表达(Halliday, 1994),而分类是体现语言意义的手段之一,指通过语言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归类,从而“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辛斌,1997)。分类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如形容词、名词、动词等的选择。通过分析发现,16个标题中,形容词出现最集中的是三个明显的褒义词“高”“新”“深”,突出自贸区的发展定位和政策理念,而主要的诸如“合作”“改革”“转型”“升级”“创新”等名词也与国家立场紧紧吻合,力争一改该市保守落后的形象。动词在针对该主题的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推进”“打造”“开放”“助推”“加快”“支持”“深耕”等。该类动词逻辑性强,且生动形象,凸显了政府对自贸区的重视,塑造了该区域热火朝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积极形象。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也是此系列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闻中,记者引用别人的言语,也就是将过去的事件带到了当前的语境中,即该新闻中叠加了报道者和被报道者的双重声音(Bakhtin, 1984)。此乃报道者对于引语的操控,是人物言语(引语)朝着自己的话语方向移动(黄敏,2008),其在增强新闻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的同时也客观上表明了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该系列报道中对于政策指导性和政府决议性报道多采用间接引语,即只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是原来措辞。例如2015年1月7日的一篇共六段话的报道中,间接引语占到了四大段:“……指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强调,天津自贸区是……/……强调,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强调,加快建设自贸区……”间接引语在此类报道中应用是恰当的,因为发出指令的主体(间接引语的对象)是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等,其讲话冗长详尽的特点与新闻的简洁明了的要求相矛盾。另外,引语的转述动词多为“强调”“指出”等指令性动词,突出该决策的权威性和坚定性。与此相反,在政策实施一定阶段后的成效检验的相关报道中,直接引语则占据了主要地位。直接引语不仅是对原说话内容的表征,也是对原说话方式和交谈内容的再现,因此对于新闻真实客观的要求而言是最有说服力的表现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该系列新闻的直接引语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而更多的是来自企业、金融机构和商会组织等不同领域,凸显了不同的声音,表明自贸区取得的成果和良好发展势头,客观上建构了该区域的积极形象。

除上述两大特征之外,《天津日报》关于自贸区新闻报道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数据的使用。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它要体现新闻报道对时效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因此对于自贸区成立之前的经济情况做了数据统计。不仅如此,记者更是对该区域成立一年之际的发展情况给予精确的数字说明。根据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阅读新闻的动机是为了满足信息、娱乐、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作为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自贸区的成立是天津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而其发展情况更是万众瞩目和期待的。因此,精确数据的使用一方面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更权威、客观地证明了该区建成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了天津市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形象。

6. 结语

新闻是社会和政治世界所建构的实践,是语言对人们所在世界的表征,它从本源上将其所代表的价值观、社会观和经济结构施加到其表征的事物上(Fowler, 1991)。新闻话语在描述现实的同时也在构建现实,受众通过阅读新闻建构对现实的认识。因此,《天津日报》的报道对于人们了解天津自贸区和该区域的形象建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筹备阶段的语言凸显当局者的权威性和坚定性,而建成揭牌和后期发展阶段的语言更具客观性,总体上起到了构建积极形象的作用。虽然在揭牌成立当日的报道过于理论化,没有给大众形成直观的认识,但其后续报道凸显了天津自贸区建立一年后所取得的成效,其便利的投资贸易、金融的国际化和高效、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塑造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领跑者的形象。

致谢:

感谢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及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赵芃副教授对本文的构思书写给予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Ashworth, G. J. & M. Kavaratzis. 2009. Beyond the logo: Brand management for cities., 16(8): 520-531.

Bakhtin, M. M. 1984.’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ell, A. 1991.. Oxford: Blackwell.

Burd, G. 2008. The mediated metropolis as medium and message., 70: 209-222.

Fairclough, N. 1992.. Cambridge: Polity Press.

N... London: Edward Arnold.

Fairclough, N. 2003..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oot, J. M. 1999. From boom town to bribesville: The image of the city Milan, 1980-97., 26: 393-412.

Fowler, R. 1991.. London: Routledge.

Gee, J. P. 199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Hall, S. 1994. Encoding/Decoding. In D. Graddol & O. Boyd-Barrett (ed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4-21.

, M. A. K..(2n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 B... Oxford: Blackwell.

, P.D...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s,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9(4): 249-261.

Lynch, K. 1960.. Cambridge MA: MIT Press.

Milman, A. 2012. Postcards as representation of a destination image: The case of Berlin.18(2): 157-170.

Morgan, N. 2004. Opinion pieces: Where is place branding heading., 2(1): 6-17.

Paltridge, B. 2006..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van Dijk, T. A. (ed.). 198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van Dijk, T. A. 1988..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van Dijk, T. A. 1991.. London: Routledge.

Winston, B., P. Beharrell & H. Davis. 1976..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Wodak, R. 1996.. London: Longman.

Wodak, R. 2001. What CDA is about—a summary of its history, importa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s. In R. Wodak & M. Meyer (e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13.

Wodak, R. & M. Reisigl. 1999. Discourse and racism: European perspectives., 28: 175-199.

胡蝶、辛斌,2013,中美报纸硬新闻时态非连续性间接引语比较研究,《外语研究》,第6期,39-43页。

黄国文、徐珺,2006,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0期,1-6页。

黄敏,2008,事实报道与话语倾向,《新闻与传播研究》,第2期,10-16页。

吕万英,2005,英文新闻标题批评性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3期,49-52页。

田海龙,2012,语言功能性与当代中国新话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6期,8-11页。

辛斌,1997,英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刍议,《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43-49页。

辛斌,2006,《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1-4页。

Tianjin FTA Image Construction: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s on

Guo Jin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Discourse analysis concerns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reality. News discourse, as a practice of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way of constructing reality and a channel for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basis, is to analyze’s relevant reports on Tianjin FTA and study the way FTA image is constructed via headlines, type of quotations and the data of the report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nguage is powerful and firm in the preparing phase whereas in the later operation phase objective, which guarantees the news repor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ianjin FTA image construction.

image construction, discourse analysis, news discourse

郭金英

联系地址:天津市(300134)北辰区光荣道409号,天津商业大学

电子邮件:guojinying@163.com

郭金英,女,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

猜你喜欢

天津日报自贸区
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
——以《天津日报》“见证天津”系列报道为例
探索传播规律 创新党报理论宣传理念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以机制革新应对转型挑战——对话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天津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杨桂华
报业转型路径——天津日报传媒集团篇:以机制革新应对转型挑战——对话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天津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杨桂华
周莲娣《笔比刀快》问世
镜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