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7-09-11陈丽月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陈丽月

摘 要: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愿与大家一起探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信息素养标准: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上述不同年代的信息素养定义表明,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那么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的信息素养呢?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的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部分组成。可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定的难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为信息素养的形成提供基础准备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課程,但其中也有不少的符号、概念、事实。符号如工程图标:粗体、斜体、打印,如程序语言符号:if-then、while;概念如CPU、内存、外存、缓存等。学生不知符号代表的意义和功能,不能描述和举例说明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相似概念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那么我们就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加深对常用界面图标、常见缩略语和程序语言符号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地图“组织”概念的关系,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二)使学生能够驾驭技术;学会人际互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技术方面,不仅让学生掌握操作,而且要让学生明白技术的思想、原理、方法。从而能够将信息技术能力迁移于后继的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人际互动是社会个体必备的素质,更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不能因为课堂时间不充足、网速不够快等原因使学生的水平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交流、合作。学生在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后,除了在班级展示口头交流外,还可以通过QQ、Email、习信等工具,向同学、朋友、家人、亲戚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同时邀请他们评价作品,学生倾听、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意见,能辨证地吸收他人观点和思想、建议,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

离开了问题解决,信息技术将失去意义;离开了信息技术,产生于信息时代的问题也难以解决,离开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必将被动甚至淘汰。在上《计算机的保养和维护》一节时,我导入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上八年级的哥哥准备给上三年级的妹妹的电脑杀毒时,妹妹坚绝不让哥哥开电脑,妹妹说,只要把电脑关起来,电脑病毒就会被活活饿死。顿时,学生觉的有话可说,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乘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评价调控能力

评价调控为信息素养的其他五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调控能力。如在《准确地搜索信息》一课中,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准确搜索就行了,还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搜索方法的搜索效果和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评价各个搜索引擎的优劣,评价自己对搜索技巧的掌握水平,反思和调整搜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评价调控能力。最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的作用,将反省思维和评价调控能力当作了解优势、发现不足和进一步改善的必经途径,经常、自觉地运用评价调控改善学习。

四、重视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颔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

(1)及时了解学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对不良情绪和作法要及时制止和疏导。

(2)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或调查他人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购物和办公的情况,体验和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极大方便,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动机。

(3)推荐优秀信息作品,提高学生欣赏技巧和品位,培养学生的美感。

(4)教师提供或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案例,学生阅读、讨论,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5)采用角色扮演、价值辩析、问题讨论、促进学生价值内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教基,2000,35.

[2]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9.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