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研究

2017-09-09蔡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供给侧改革建议

蔡慧

摘要:供给侧改革要求“十三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突破,要求为社会和人民供给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也逐年增加,高校的科研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从高校财务管理等角度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科研经费;问题;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高校提出走科研兴校之路,高校科研经费总量呈现井喷式持续增长。高校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管理中也存在着众多问题。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这项研究对推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目标都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供给侧改革要求“十三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突破,要求为社会和人民供给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思路。

二、国内外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研究认为当前各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很大,政府也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研究,但是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用却很低。Wilson DK(2002)认为对科研工作人员的激励应当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中注重的关键问题。Tharman(2007)认为在编制预算时应注重科研成本的分析。

随着我国对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的重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王凭慧、卓枫(2003)从两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宝贵意见,一方面提倡人性化管理,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思维。另一方面完善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加强对合同执行的管理监督。彭秋莲(2012)认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是科研经费滥用的根本原因。对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借鉴国内外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通常用来研究因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我国高校科研活动有三方的参加者:经费投入者、高校与科研负责人,这三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假定经费投入者(委托人)用经济效益衡量预期的科研成果,科研负责人(代理人)的工作状况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这个不确定因素服从正态分布。科研负责人(代理人)的科研成果是由其工作的状况及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的。经费投入者对经费使用者的科研成果具有支配权,经费投入者根据经费使用者的科研成果来决定给经费使用者的支付比例,经费投入者应将他所支配成果的一部分转移给经费使用者。

假定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其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根据最优值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第一,某项科研活动的风险越低,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就会越高,也就越容易创造出科研成果。

第二,科研工作的不确定性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科研工作的风险降低,只要科研人员尽心投入科研工作,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因此可以通过线性的激励函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广泛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科研项目代理人和高校科研相关管理部门是利益共同体,他们相互之间有可能共同损害经费投入者的利益。科研经费投入者为使科研经费的效用最大化,务必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科研项目代理人的目标与其目标一致。

四、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预算管理是高校各类经费管理的核心所在。科研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经费到位后也无法按照预算执行。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不科学

在科研经费使用上,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权归项目负责人,科研经费到账后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只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其余部分归项目负责人使用,从而导致大量科研资金被滥用。很多高校把科研管理重点放在立项和争取经费上,预算做得很大,但是实际支出相对很少,结题后导致不结账的现象,造成了科研资金的浪费。在购买项目资产上,各科研组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设备利用率较低。有些科研人员在项目结束后将科研资产据为已有,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三)科研经费缺乏合理的决算过程

由于前期预算编制不科学,编制科研经费决算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高校科研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四年左右,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财务立项、日常核算,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请的模式。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决算,只能依据会计科目进行简单归集,这也造成经费预算与决算相差甚远的情况。

(四)科研经费审计监督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项目立项到结题的整个过程没有贯穿审计监督的职能。在科研的立项、结题主要环节中缺乏严格的审计,未能及时发现制止滥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导致一些科研工作者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科学编制高校科研经费预算

在项目立项时,要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不能人为的扩大预算。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应该一起编制项目预算书,而不应该相互分立管理。预算一旦确定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追加预算。对于某些科研项目经费超过一定的金额,要进行预算审查,从源头上杜绝经费申请的混乱状况。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方法

财务人员要熟悉科研经费管理辦法中科研项目经费的规定,按项目单独建账核算。财务人员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各项支出的监督和审核,对于有的项目经费超预算或者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要及时通告项目负责人,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有序进行。endprint

(三)完善科研经费决算管理制度

在现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上,决算管理相对于预算管理更加薄弱,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然后结合高校审计部门等构建预决算统一体系,形成科研项目经费的全方位监管控制及决算。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首先要加强监督审计的建设。高校审计部门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其次就是需要高校财务应该构建科研经费追踪部门,对科研项目初立、合同签订、经费支出、科研结束过程都进行定期的跟踪审查。学校审计部门积极防治科研经费的挪用,及时地将一些违规行为控制在校内解决。最后就是要加强追究责任的力度,通过强有力的惩戒机制来提高科研项目人员进行违规操作的成本。

(五)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制度

对科研工作人员的激励应当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中注重的关鍵问题。科研管理中要重视为科研人员提供与其创造的科研成果相符合的待遇。要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综合全面的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做好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前途,科研经费是保证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我们应正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使之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从而提高高等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

[2]蒋业香.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新问题[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0).

[3]黄秀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06).

[4]林雪梅.浅谈事业单位科研科研经费管理模式[J].企业研究,2012(18).

[5]黄爱华.高校科研结余经费管理探析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09).

[6]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12).

[7]刘向荣.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8]李进魁.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会计,2016(03).

[9]孙风艳.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02).

[10]杨海娟.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03).

本文为盐城工学院2016 年高教研究课题“供给侧改革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2017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供给侧改革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