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名字永远与十月革命胜利联系在一起

2017-09-09樊欣

理论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列宁

樊欣

〔摘要〕 列宁的名字永远与十月革命胜利联系在一起。列宁为十月革命胜利做了理论准备、组织准备和战略、策略准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及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不断革命理论和社会历史发展辩证理论。

〔关键词〕 列宁,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中图分类号〕D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7)05-0011-04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西方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竭力向十月革命泼脏水,有的污蔑十月革命是“一场政变”“阴谋家策划的”,有的恶毒攻击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失败的“原罪”等。20多年过去了,在十月革命胜利百年之际,国外又出现了新的动向,有的拔高“二月革命”、贬低十月革命,有的有意淡化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等。然而,历史岂能抹灭,真理不容亵渎。马克思精辟地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 〔1 〕93100年之后,再来认识和总结十月革命,我们会得出这个坚如磐石的结论:列宁的名字永远与十月革命胜利联系在一起。

一、列宁为十月革命胜利做了“三个准备”

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绝非像一些西方学者所描述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100年之后看这段非凡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是十月革命的“总舵手”。他高瞻远瞩,善于引领历史潮流,及时抓住历史机遇,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做了“三个准备”。

理论准备: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的社会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上曾预测过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2 〕241尔后,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党纲的形式明确规定:“联合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2 〕291

但是,到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情况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迥然不同。战争与革命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一战和由此推动的无产阶级革命,为列宁深入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列宁从中发现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并创造性提出和论述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对此,列宁有两段经典论述。其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3 〕709其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为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是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3 〕709在列宁看来,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必然引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尖锐的矛盾,甚至爆发战争,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列宁认为俄国是这个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俄国虽然经济文化落后,但国内各种矛盾交集形成了革命形势,俄国可以先于西欧国家率先开始革命,夺取政权。

组织准备:建立和发展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们呕心沥血为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战斗了整整半个世纪。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始终把创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批判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而其中首要的“终生事业”是创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光辉的著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创党和建党的理念、原则。

列宁在领导革命和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把马克思恩格斯创党和建党思想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新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为十月革命胜利培育了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列宁的革命活动始于并贯穿于建立和发展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之中。列宁指出:“只要我们能够把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力量和俄国革命者的一切力量联合成一个党,并能使俄国一切生气勃勃和正直的人都倾向于这个党” 〔4 〕337-338,那么沙皇的专制政权最终必然垮台。1900 年,列宁创办全俄政治报《火星报》,批判经济派的错误观点,宣传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依据《火星报》上所确立的建党原则,制定了党纲和党章。在讨论党章第一条时,列宁同马尔托夫产生了重大分歧。分歧的实质在于是否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选举中央机关时,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导致党内出现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成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结束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同在一个党内的历史。

列宁在《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中系统地提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布尔什维克党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它根本不同于第二国际各国政党,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第二,注重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严密;第三,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第四,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政党不发生组织上的联系。在列宁看来,只有具有严格纪律、集中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领导革命,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发展。

战略和策略准备:制定了党的两大历史任务。无产阶级政党不仅需要科学理论和纲领的指导,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才能取得胜利。《共产党宣言》包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2 〕285endprint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坚持了当前斗争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原则,认真研究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趋向和阶级状况等,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两大历史任务。第一,变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权和无产阶级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针对党内思想和策略混乱的局面,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即著名的“四月提纲”中及时作出了战略策略的部署,提出要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但党内对“四月提纲”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列宁坚持不懈地做说服工作,并在 8 月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统一了全党思想。第二,及时把握时机,武装夺取政权。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只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掌握政权,才能变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在经历了四月、六月、七月三次政治危机后,在八月科尔尼格夫武装叛乱平息之后,贫苦群众的政治觉悟空前高涨,他们拥护和支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武装起义的基本条件己经成熟。九月份,列宁给党中央、彼得格勒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写的《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中建议立即起义。关于及时把握时机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在党内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列宁力挽狂澜,最终在 10 月 10 日和 16 日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取得了多数支持。列宁担任领导起义的总指挥,亲自领导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攻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这是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标志。

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三个新纪元”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指出:“我们的十月革命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5 〕173“这个伟大的日子离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整个实际经验也就思考得愈深刻。” 〔5 〕169十月革命胜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影响。

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勝利,废除了君主制、等级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地完成了俄国民主革命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任务。列宁指出,十月革命比法国大革命还要“坚决、迅速、大胆、有效、广泛和深刻得多” 〔5 〕169,比临时政府“执政的八个月里所做的要多千百倍” 〔5 〕170。十月革命堪称为世界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解放革命。以往的社会革命,究其本质不过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改变的只是阶级形式,阶级统治、阶级压迫和私有制度并没有改变。十月革命胜利推翻了沙皇反动统治,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苦大众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成为当家作主的统治阶级。正如列宁指出的:“苏维埃制度是供工人和农民享受的最高限度的民主制,同时它又意味着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决裂。意味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民主制度即无产阶级民主制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生。” 〔5 〕172因此,苏维埃俄国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价值体系,从此给世界历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开启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及其更高历史阶段的过渡。十月革命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金融资本的争夺和各国垄断统治的建立及它们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战争使“极少数‘先进强国变本加厉地压迫、抢劫、掠夺和扼杀各落后的弱小民族” 〔5 〕172。列宁站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坚决反对社会沙文主义,明确地提出要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革命口号,把非正义战争变为正义战争,把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瓜分世界的战争变成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翻身解放的伟大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使地球上一亿人首先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和帝国主义世界 ” 〔5 〕175,从而开辟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对民族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多数民族殖民地国家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走上了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不少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极大动摇了帝国主义的后方,震撼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附属国的统治,导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十月革命胜利实质上改变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与地位。十月革命胜利使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与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十月革命胜利使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从而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融为一个整体,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明显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什么是新民主义革命,因为它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其性质、目标、依靠力量、革命对象和发展趋向等方面,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根本的不同。这是对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新纪元的最好的剖析。

三、十月革命胜利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三个理论”

十月革命胜利是一次伟大的实践创举,它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列宁提出的“三个理论”。

关于帝国主义理论。列宁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经济关系和各种矛盾及其根本特征,形成了帝国主义理论。其代表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最终走向灭亡的规律。

正如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帝国主义一样,我们也要运用辩证思维来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是从总体上概括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走向,不能简单地说它是最后阶段,正如列宁在1920年指出的,“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从1917年起,这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证实” 〔6 〕330。列宁还分析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确信此时无产阶级革命业已提上日程。在列宁看来,俄国爆发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俄国要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俄国成功地取得了十月革命胜利,这是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有力佐证和丰富发展。endprint

关于不断革命理论。这是指列宁关于民主革命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十月革命前,列宁分析了俄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列宁认为俄国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总体软弱性大于革命性。

列宁分析了俄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革命阶级。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双重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在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下具有了独立的阶级意识。在俄国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上,无产階级必须也能够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在列宁看来,民主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民主革命进行得越充分、越彻底,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就越成熟。因此,无产阶级要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把革命进行到底。列宁还认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有力保证,巩固的工农联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无政府主义者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割裂开来,他们认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实际上是反对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严厉批驳了这种错误观点,他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是“一个链条中的两个环节”,“我们将立刻由民主革命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 〔7 〕223。列宁论证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发展的方向和结果。

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和俄国国情出发,深入研究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对民主革命的策略和领导权,辩证分析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路线和政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历史辩证发展理论。这是指列宁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理论。列宁恪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经历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从而得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考茨基、普列汉诺夫、苏汉诺夫等人认为俄国经济文化落后,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条件,指责十月革命违背了“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普遍规律,攻击列宁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列宁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对这些谬论加以驳斥:“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8 〕692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没有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反而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开辟了特殊道路。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到达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9 〕370在理论上,列宁是唯物辩证法大师。在列宁看来,社会历史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简而言之,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并不排斥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普遍性是通过特殊性而表现出来的,也只有在众多特殊性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展示出普遍性。列宁还认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普遍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漫长历史发展的一种科学抽象,当它还原为历史发展的现实时肯定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列宁指出: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特殊性不但不会破坏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这实际上是列宁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精辟概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吕晓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列宁
斗鹅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列宁的后代
拉美有多少“列宁”?
俄国二月革命后立国未竟与“十月”的选择
试论意识形态的终结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浅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