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再思考

2017-09-07刘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刘敏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为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同时,也为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创新的可能。结合课程教学及授课对象的特点,本文认为在“旅游+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利用其发展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其提供的多维信息空间、人机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软件,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设计的重构是极其有益的;同时,对课堂互动的实施与教学评价的改革也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5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0 引 言

“互联网+”中的“+”是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希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对商业模式进行重构,即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随着我国迈入“旅游+互联网”时代,旅游行业在宣传营销、企业生产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出现了新动态。这些变化对旅游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对专业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互联网+旅游”时代的到来,也给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创新的可能。

1 “旅游+互联网”时代

我国互联网起步始于1993年“三金工程”的启动,此后经过三次发展热潮,使用范围已全面渗透到教育、交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2011年7月,随着物联网、移动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的投入和普及,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这在全国掀起了建造“智慧旅游”的热潮。

2015年,“智慧旅游”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到了“旅游+互联网”的层面,旅游业与互联网开始全面融合,我国热火朝天地迈入了“旅游+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开始进行互联网金融探索,在产品营销、旅游宣传等市场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建设大数据监管平台,在电子预订、共享租赁平台等方面放宽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服务,在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进行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的覆盖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当然,这些变化不仅仅会影响到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反映到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调整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上。

2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及综合能力的导游人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该门课程具有面广点多、理论抽象强、记忆较难、相对枯燥等特点,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我国一直在探索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1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特点

2.1.1 面广点散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涵盖旅游业历史与发展概括、民族民俗、自然景观、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文化以及文学等多个层面,在每一个知识面中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因此,它是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度最高的一门课程。但是教材的篇幅毕竟有限,“面广”的特点必然带来“点散”的特点,以中国民族民俗这一章为例,众多民族的文化、生活、历史、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被浓缩为5节的内容,部分民族只用了个别段落进行介绍,这样原有的关于民族民俗的体系必然被打破,呈现出来的只能是零散的知识点,其他章节也如此。

2.1.2 内容庞杂

首先,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明确的章节内容中,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成为结构独立的专题知识,如园林专题、宗教专题、客源国专题。每一个专题又可以分为若个任务,如园林知识可分为园林历史与发展、园林构景要素、园林构景手法、著名园林等几个任务,每个任务下又可分为若干模块,如园林构景要素下包含山、水、植物、动物、建筑、楹联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可发散出若干层次的知识。毋庸置疑,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内容量是巨大的。其次,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没有边界和止境的,如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的学习,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的学习量虽然看起来比较大,但在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其只是冰山一角,还需要去拓展学习更多的旅游文学知识。

2.1.3 理解较易,记忆较难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覆盖的内容都遵循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原则,注重知识的客观叙述与覆盖,因此学起来较为容易,但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叙述与介绍,学生很难进行辨别与识记,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外,内容庞杂、知识众多也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

2.2 授课对象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学习自觉性较为欠缺,很难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讲授上,他们拒绝“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且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喜欢接受新奇、新鲜的事物,喜欢尝试和参与,喜欢个性定制、不拘一格,喜欢控制和决策,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移动客户端有较强的依赖性,乐于用现代化的手段探索学习。

在“旅游+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可以为学生创造虚拟的学习环境,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学习;可以淡化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将更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力,提升教学效果。

3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再思考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产教”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要紧紧围绕行业的最新动态,服务于行业的发展。endprint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一场重要的信息化革命,为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旅游+互联网”的产业实践和成果也为我国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可行性。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旅游+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成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淡化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界限,实现学生与旅游知识的智能交互,大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可参与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积累专业知识。

3.1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设计重构

信息化是“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室和课堂学习的界限,营造学习环境和无限学习的空间,如在学习佛教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动漫、视频等创设学习情境,利用教学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完成前测、评价等,利用微课、虚拟环境、AR/VR等资源与技术有效组织教学任务实施;围绕《西游记》、“因果报应”等话题的讨论实施互动和教学测评。在导游基础知识的课堂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化手段主要有教学平台、微课、虚拟旅游平台。

3.1.1 空间教学应用常态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依托大学城空间平台、Moodel平台等教育资源空间组织教学,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方向。以Moodel平台为例,教师可以将相关教学资源、作业、测试卷等上传到这个空间,通过组织话题讨论、课程引导等完成教学实施,学生可以登录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预习、学习、测试等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通过空间表现为过程的实施。以Moodel平台为依托的空间教学,将会使信息的发布、资源的整合、课程的验收模式、成果的推广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新的学习环境,大大拓宽了学习途径,为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提供了可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认知偏好。

3.1.2 微课资源应用广泛化

微课是一种小型的、碎片化的知识视频,以讲解和应用某一个知识为主要目的,有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教学时间短、形式多样等特征,适用于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众多的特点;同时,微课资源依托网络平台,利用终端设备,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有利于实现远程学习、延伸学习,是实践教学方面的有益补充。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微课资源以知识点、技能点为核心,包含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能够创设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境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提高其学习兴趣。

3.1.2 虚拟旅游空间应用创新化

利用智慧旅游的成果,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软件的客户端接口进入虚拟空间,引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参观游览,完成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虚拟形象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虚拟学习环境的应用也将更加创新化,特别是借助AR/VR技术,相关人员可以创造出平行世界,实现更真实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差异化、个别化指导。

实践证明,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趣味,会让枯燥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化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互动

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面对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借助微信、弹幕等小程序进行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2.1 投票小程序的使用

通过投票小程序,教师可以填写相关题目和选项,建立關于授课内容的图片或文字投票,推送到班级群,让学生进行投票。关于投票的结果、人数和答案统计都可以通过手机端查看,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组织提供参考和依据。

3.2.2 弹幕的使用

教学实施中的讨论或视频观看环节,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进行实时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弹幕公众号或扫描教师发布的二维码的方式,发表图片或文字,这样学生的实时讨论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掌控课堂进度。

3.3.3 微现场的使用

在课堂的实时互动方面,教师也可以借鉴腾讯推出的现场互动解决方案来执行。例如,在导游基础知识课堂上,教师可开放微现场,让学生通过移动客户端发表个人意见,参与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随机滚动屏幕的方式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3.3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中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教师,偏向主观性。而在信息化课堂中,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更客观化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平台的资源学习进度和成绩统计、课堂上的互动讨论与小组投票统计、课后的拓展学习和作业成绩统计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学生的实操作业也可以上传到网络中,由实践师傅给出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的讨论互评,最终给出学生的综合评价,绘制出学生的成长档案。在导游基础知识的信息化课堂上,教师可参考相关数据对学生给出评价,依据评价数据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4 结 语

旅游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将进一步带来产业的改革、创新,这也给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可利用的资源、技术。笔者相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将蓬勃发展,导游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也将更加生动有趣。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慧姝.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6).

[2]陈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6(11).

[3]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2016(3).

[4]徐志科.基于微课的高职教育改革初探[C]//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6.

[5]贺萍.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