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适用

2017-09-06张慧春

新一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慕课

张慧春

摘 要:在目前法学学科入学人数多,就业难的情况下,如何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法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契合了法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可以在未来法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引入和借鉴。

关键词:慕课;法学教学改革;法律人才

一、慕课教学模式及其创新

(一)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教育被定义为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以远程无线传输为特征,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课程学习。慕课于2012年诞生于斯坦福大学,其设计理念源于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内的应用。早期的慕课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人文科学的内容较少。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一些技术问题逐渐被攻克,从2013年开始,慕课开始提供法学等社会科学课程。有学者指出“慕课教学模式证明未来慕课将成为重要的的法学院课程,甚至可能会取代传统的法学课程。”[1]慕课教学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自愿在线注册、在线选课为学习模式,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课堂学习、讨论及考试。因为模式新颖,慕课教学迅速受到追捧被广泛接受和普及。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法学教育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受到时间因素等限制,往往课堂互动不足。而慕课的课程设计往往由讲授者决定,其中包括很多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和全球范围内的学生讨论,开展在线答疑。慕课教学最大的创新体现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并且学生可以参与在线互动、在线考试和答疑,同时学生可以在线提交论文并互相讨论。总之,慕课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其创新的重大意义体现在,首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毕业后仍然有学习欲望的学生来说,慕课给予了大部分人终身学习的渠道;最后:慕课上课时间自由,选课自由,对学生的限制相对较少,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按需按时选课,同时也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讨论。

2013年开始,慕课教育也开始在我国推广。2014年4 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心的宗旨是通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更好地服务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努力使我国在全球慕课浪潮中,从“随行者”变为“领跑者”。目前,我国至少已有32所高校开展了慕课教学。”[2]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其存在和推广的意义,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毕竟有特殊性,对慕课教育的接受也应当结合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推广。

二、慕课教学模式与法学教学改革

(一)法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法学学科作为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一直受到青睐,但随着扩招人数的增加,法学学科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究其原因在于随着法学学科的大力建设,一方面招生、毕业的人数多,另一方面法学教学的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需要的是高层次、高素质的卓越法律人才,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纷纷进行法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卓越法律人才与传统法律人才的区别在于,卓越法律人才不仅要专研于法律,更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背景,不仅懂法律,还要懂经济、外语、甚至具有理工科的背景知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给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传统的课堂讲授主要以教师“讲”为主,学生主要以听课、记笔记的方式对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记忆理解。但法学教学主要依靠这种讲授为主导的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原因在于法学教育是应用型,实践性的课程。除了基本原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法学教育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3]可见,我国法学教育领域内早已树立了以实践为导向的观念,而实践中,高校的法学教育内容设置也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展开的,尽管形式不一,但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免法学教育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过于脱节。

(二)慕课教学模式对法学教学改革的促进

法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契合度很高。慕课课程中很多人文科学的课程设计已经体现出了复合型的特征,比如“法律+英语”“法律+经济”等。而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科的结合,在慕课环境下也并非难事。慕课课程中一些简短的理工科基础课程,可以用来培养法学学生的基本科学意识。其次,从整个慕课课程设计的理念来看,慕课是力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的。慕课课堂追求的是更开放,更多元,更多人参与。并要求所有选课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慕课教学满足了法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性要求。

三、慕课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适用路径

(一)目前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困境

虽然法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框架设计是十分清晰的,但问题在于法学主干课程的内容不一,具体方案实施起来也不便于一刀切。目前,在法学教育领域内开展实践型的课程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诊所式教育、法学课外实践等。但从课程开展效果来看,民法、刑法等课程适用上述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法律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很多,可讨论性强。但是商法学、国际法学等更专业、实践性更强的课程,适用上述方法就难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问题过于专业,往往案件的法律关系特别复杂,在不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很难对案件作出合理的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对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调研,一些学校在法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在保证课堂讲授学时充足的情况下,还推行了讨论课、合作性学习等更具体的教学模式。讨论课以案例分析为主,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设置若干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种课程实则是将原来课堂中的案例分析模块发展成为一门课程,更有针对性,力图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讨论,提高法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合作性学习则更灵活,由教师或者学生自选议题,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或者论文。这一课程模式意在培养法学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是,上述对课程模块式的精细改革仍然没有解决法学教育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于那些需要跨学科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性很强的法学学科来说,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合作性学习,学生都会感觉很多问题无法深入讨论,完成课程的压力较大。这反映出,一刀切式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慕课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适用

慕课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可以解决法学教育中的一些困境。首先需要对法学课程中的学科分类做出客观的认识,即对应实践性、常识性的课程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辅以其他改革措施是可以见到成效的。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更强,更复杂的课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在入门阶段补充相应的交叉学科知识,或者利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其他技能。例如,对国际法等学科,可以在讨论课或者合作性学习过程中加入专业英语技能的训练。对于商法学、经济法学等需要补充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内容的学科,可以利用慕课平台选择一些交叉学科内容供学生学习讨论,从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入门。

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教学模式,慕课正在迅速被接受并广泛普及。“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發展,给未来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还不能断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被慕课教育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所以需要借助慕课教育中的积极因素来推进传统法学教育的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PHILIPG.schrag.moocs and legalvaluable innovation or looming disaster[J].villanov law review,2014,(59):83.

[2]李秀丽.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及课程利用情况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10):53.

[3]曹兴权.汪世虎.法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与商法教学之困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