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深度之我见

2017-09-05刘向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实践理论思想

刘向阳

摘 要:纵观当下中学生看待问题容易出现表面化、浅显化、幼稚化等问题,对问题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总是人云亦云,借用俗话来说就是“矮子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长短”。如果学生对待问题不能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话,那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短期来说,在高考中不能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上佳之作;长期来说,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完善的人格。走上社会后极易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针对这种问题,我想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

关键词:理论 实践 思想 方法

第一部分:理论篇

一、是“立于九天之上,俯瞰世间万物”

记得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孔子也曾说过“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也说过类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古人的观点都说明了看问题时角度的选择很重要。要清楚明白全面的看问题,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立脚点,只有选择了好的立脚点,才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看待问题。[1]

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跳出尘世,尽量站在最高最远处用俯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就是要“立于九天之上,俯瞰世间万物”,你把你自己看作是俯瞰世间万物的神灵或者历史的仲裁者评论者,那么你会怎样评价地上的这些芸芸众生。然后教他们可以从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或整个人类地球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或者把这件事放在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也就是把自己当作几百年后的评论者,那你怎么点评这段历史。这样同学们就会比较理智的对待客观事物而不会感情用事。[2]

第二法是“钻入核心深处,探究人性美丑”;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他们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理想原则”。最外层是超我,最里层是本我,中间层是自我。介于此得出人性也有这三部分组成,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原则”占上风,那他就会是一个伟大的人,如果“现实原则”占上风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很现实很势利的人,如果“快乐原则”占上风,那就说明他可能是一个兽性大于人性之人,极端的享乐主义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我们看问题时,可以借鉴这一点,不能看表面,而要“钻入核心深处,探究人性的支撑点”。任何一件不可理喻的轰动性事件,一些人为什么那么做,我们不能光看表面,我们要向鲁迅学习,学习他能揭示出事件背后人最灵魂深处人性的特点来。

第三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揪出偶然后的必然”;

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哲学论断“存在就是合理”,只要存在的发生的事件,那它就有存在的理由,那就有发生的理由。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但又都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偶然中有必然,这件事是一定会发生的,这是有它的必然性决定的,至于具体发生到谁的身上那就是偶然性了。所以我们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揪出偶然后的必然”。

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找出这些事情发生的必然性因素来。也就是说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必然发生,原因是什么。在如今这個改革开放的年代,正如邓小平所说“打开窗户,进来的不仅又新鲜空气,蚊子苍蝇也会飞进来”,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也随之而入,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很不好的影响,导致社会形成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有钱就是成功者,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变得唯利是图了,凡是能得利的人们都去做,丝毫没有考虑道德法律公德等等。所以这一个个偶然事件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唯有大力整顿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否则,这些偶然事件还会发生的。学生不仅分析出了问题发生的根源,还指出了解决的办法,这无疑说明了孩子们思想的进步,思维深度的提升。[3]

第四法是“用悲悯情,博爱心看待万物”;

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爱世人”,就是说:上帝爱一切世人,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就算是坏人,上帝也把你看作是一时迷途的羔羊,就连背叛上帝的犹大,也得到了上帝的爱护。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我们也必须要体现上帝的这种博爱之心。用“用悲悯情,博爱心看待万物”,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会具有圣人的菩萨心肠。你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的,就是俗话说的“精神贵族”。

第五法是“勿就事论事”;

哲学中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永恒的绝对的,孤立是暂时的相对的”看待事情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就一件事情来看待一件事情,那样会显得我们思想太幼稚,太浅显了。应该联系社会背景,人性特点,等等来看事件。[4]

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要孤立的就事论事。那样太没有理性也太不可观了,要把这件事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来看,放到一个宏大的背景中,多元角度来评论。

第六法是“用辩证观点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教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不可片面化、绝对化”。

实际教学中我对学生讲: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没有绝对有利的事情,也没有绝对有弊的事物,就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也没有彻头彻脑的坏人一样,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是好坏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我们看待任何问题就必须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不能片面地认为好就好到了极点,坏也坏到了极点,这样会犯片面主义错误。我们应极力避免。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看得准一点,接近真相一点。才能摆脱愤青似的狂热,才能够比较理智的看问题。

第二部分:实践篇

一、课前

就是利用课前5分钟对社会热点的和时事追踪等事件进行报道点评。让学生及时了解时政信息,让学生随时随地知道新的动向,有敏锐的目光看待事件的利弊,不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

二、课中

作用有两方面的:一是可以补充学生的作文素材,免得他们经常写一些老旧的陈芝麻乱谷子的素材,二是借点评训练学生思想的深刻性,看问题的深度宽度。具体做法就是:要求每一名学生做一个关于社会热点时事焦点事件的幻灯片,在课前2分钟给全班同学作讲解,同时由其他同学针对这些事件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观点越来越犀利,也越来越有深度了。如在针对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重拍经典恶搞经典的事情,我们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引入了这个话题“我们该如何看待经典的重拍”?很多学生引经据典认为拍有好处,也有学生认为这样不好,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有个学生的观点就很有特色,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他是这么说的:不管重拍得好还是不好,有比较就会有鉴别,他对我们理解经典鉴别经典欣赏经典会有很大的帮助。此语一出,立刻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

三、课后

在课下让学生搜集素材,总结课堂中的讨论成果,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成长要培养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冷静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万千世界、林林总总、不是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个评价结果,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事情的本质,对生活的一种领悟。

总之,不管是理论也好实践也罢,生活中需要有思维深度的人引领着我们前行,纷繁世界多彩人生,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客观理性的评价,不可同日而语,不可人云亦云,要有多元思维、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眼神,看到事情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思维训练》王向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2]《学会提问》[美]布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3]培养提问意识发展思维能力[J]赵梅生.黑龙江教育.2001(04)

[4]培养思维能力—凸显课堂精彩[J].胡永彩.思维与智慧.2016(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