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7-09-05向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向冰

摘 要: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发展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鉴于此,本文对“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 课程教学 改革

一、机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

“一体化”教学,有“理实一体化”和“工学一体化”之分。但不论如何称谓,究竟如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设立如图1。课程目标主要回答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素质的问题,中职学校是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以及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符合工种的转变,以及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就业人员是“一专多能”型人才。学生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机智处理逆境的应变能力,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探索集职业性和就业性、知识性、专业性为基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从当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设置来说,尽管都在“机、电”两个方面进行了设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仍存在:在“机、电”教学上不能良好融合,普遍存在着“机、电”教学分开,表现为:招生时就有所侧重,要么偏“机”,要么偏“电”。学“机”期间在机械系进行机修、钳工等方面知识学习;学“电”期间则到电气系学习电气识图、安装、排查故障等技能和方法,甚至因为招生时的侧重点不一样,学习周期长短也不一,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机械类学习方面得到了加强,而在电气类方面就比较薄弱,或者反之,造成两者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技能不能共进。另外,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方面不合理,表现为理论课过多,实践课程相对较少,这也同样会制约机电一体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是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而实习时的岗位差别太大,使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应当引起重视。[1]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尽管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师都能够按照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而且也有一些教师进行了教学创新,但仍然有个别教师在教学方面出现不到位的地方,如一些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对机电一体化现状、趋势的分析和研究,未从事过有关工作和市场调研,缺乏企业锻炼,不能对现有教材进行有效取舍,而是按部就班地教学,存在“教、学、用”三方脱节的问题。再者就是,教师受所学专业特长所限,不能有效的把“机”和“电”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各有所短,进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这都使学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3.教学资源较少

教学要依靠一些教学设施、设备才能让学生正真体会到“学”与“做”。但是,目前多数职业学校是由于缺乏资金,很难添置设备进行教学。同时,开发的教学课程较少,能配备的资源更少,導致学生只能“听”和“看”,完全不能动手操作,教师讲得再多,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更难体会到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同情况,缺乏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机、电”结合为一体的改革课程教学的配备

(1)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场地与设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场地,配备相应的设施。1)把整块教学场地划分为教学区、讨论区、机修设备加工区、电气设备存储区,资源区等;2)在相应区域按学情配备相应的设备,如机修设备加工区有:机床、钻床、电焊机及手持电动工具等维修设备;电气设备存储区有:压缩机、水泵、车床、照明器材、电工工具等教具;资源区有:相关可查询的各种手册、书籍、光盘等可供使用。在学生进入该教学场地后,可以保证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在讨论区进行,在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教学区完成实训任务,在这个期间为了完成一些零件的机加工,可以到机修设备加工区制作,需要用到一些教学载体的,可以到电气设备存储区选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全程在同一个实训场地进行教学。[3]

同时,教学设备应该是准备一些基础性的器材,而不是定制的完整设备。要让学生通过看有关机械设备图纸,把设备从零部件制造组装起来,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学习机加工技能和知识和电气方面的电气接线图将设备安装完成。

(2)合理配备专职教师

“机电一体化”既然是“机”和“电”的有机结合,师资方面就要各有所长,为了解决一般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专长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教学班级特别在综合实训阶段,应每班配备一名机修钳工教师和一名电气专业教师来共同完成项目教学,这样可以补充每个不同专业教师专长存在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在“机电一体化”教学非常重要,它可以体现“机”和“电”的有机结合。针对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选用符合课程目标的教学载体,课程教学以“机、电”结合为一体,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现通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两门课程为例加以说明。

《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课程,通过以“机、电”结合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项目教学法,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通过减速机控制线路的安装、3KW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维修、10千瓦供水泵控制线路的安装、3台3千瓦供水泵控制线路的安装、CA6140车床的检修5个任务,我们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设计、安装、检修、维护以及语言交流的各种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到一个零件都是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的,这不仅掌握了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要求以及提高排查故障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了钳工、车工必备的钻孔、扩孔、开螺纹、焊接、制作小零件等钳工技能和知识。endprint

《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学生在已完成了《办公室日光灯安装》、《楼梯双控灯安装》、《教室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实训室照明线路安装》等学习任务,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为熟悉和适应,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动手能力较强,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选取家居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车间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灯光球场照明线路敷设3个任务,使学生在做的過程体会到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更加形象直观。

2.要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定位在培养应用技能人才,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校企合作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具竞争力。因此,(1)寻求有效的企业合作单位;(2)建立企业订单式的委培协议;(3)为学生联系相近或相关专业的工作进行实习;(4)实习过程监督、管理到位,尽量让学生多接触更多的相近岗位实习。

3.提升教师队伍

教师在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的主体,因而一定要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改革与创新有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现有机电一体化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可以采取 :(1)“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一些教学或企业的精英,带来新的理念,或让教师到优秀的院校进行学习,甚至到企业去实践,这样不仅能够接触当今的发展状况,而且对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帮助。(2)建立激励机制,树立“骨干教师”、“技能大师”表率作用,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科学发展出发,使他们能够在教学改革方面发挥引领作用。(3)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师自身来说,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才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性、专业性、职业性、就业性四方面的融合;在教学设计上,将企业岗位实际案例切入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在教学评价上,基于过程性评价和任务表现为价值导向,可以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总之,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秀,张珂,吴玉厚,王丽艳.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8:89-92.

[2]刘强.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时空,2014,04:87-88+92.

[3]高清冉,孙海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液压与气动技术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3-95.

[4]付晓军,陈中瑾.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08:27-2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