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分析

2017-09-05胡志民刘金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骨窗挫裂伤骨瓣

胡志民 刘金霞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 1)神经外科 2)病理科 濮阳 457000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分析

胡志民1)刘金霞2)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 1)神经外科 2)病理科 濮阳 457000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01—2016-12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颞顶瓣或联合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预后

重型颅脑创伤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继而发生恶性颅内高压,导致脑疝形成,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及时充分降低颅压以促进脑脊液通畅回流,解除外侧裂静脉受压是提高治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01—2016-12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2]。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感染性疾病及休克等。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5±19.8)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8例,跌倒4例,术前出现脑疝16例。外伤部位:颞顶脑挫裂伤12例,双侧广泛脑挫裂伤8例,硬膜外血肿6例,颅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4例。合并伤:肺部伤26例,腹部脏器伤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7.4±20.3)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10例,跌倒5例,术前出现脑疝15例。外伤部位:颞顶脑挫裂伤11例,双侧广泛脑挫裂伤9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3例。合并伤:肺部伤25例,腹部脏器伤5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且性别、年龄、损伤原因、外伤部位、合并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畅通气道和支持呼吸、循环功能后进行伤情精确评估。优先处理致命损伤,一旦达到手术指征即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全麻,取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充分暴露术区,消毒、铺巾。根据血肿部位采用单侧或双侧颞顶瓣或额颞瓣开颅减压术,形成约6 cm×8 cm骨窗。清除颅内血肿,硬膜减张间断缝合,去除骨瓣。术后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1)全麻,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暴露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做额、颞、顶大弧形切口,始于发际内中线旁2~3 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切达顶结节,再弧形向下转向前至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耳屏前1 cm直达颧弓,形成肌皮瓣,暴露额颞顶区。(2)在裸露的颅骨上形成约12 cm×15 cm骨窗,向外骨瓣至颞侧,前至额极,下界至髂弓,蝶骨棘向深部咬除,将颞窝及蝶骨平台显露,骨窗下缘接近颅中窝底。(3)先在颞区底部靠近中颅窝底部横行切开硬膜,迅速从颞前部行“T”字形扩大切开,暴露前颅窝、中颅窝、额叶、颞叶,彻底清除脑内血肿。(4)骨窗边缘四周悬吊硬膜,用自体筋膜或脑膜代用品扩大修补硬脑膜。(5)去除骨瓣,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疗效评价 术后3个月,运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法评估近期疗效。1分:死亡。2分:植物状态。3~4分:严重残疾(神志清醒但伴有残疾)。5~6分:中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7~8分:恢复良好,有轻微的神经功能或认知障碍,但能恢复正常生活。以中度残疾率和恢复良好率之和计算为预后良好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末次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预后良好率[n(%)]

3 讨论

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是根据血肿的部位局部开骨窗治疗,骨窗面积偏小,术中不能充分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内外减压不充分,术后脑组织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嵌顿等情况,继而产生弥漫性脑肿胀,终极性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的恢复。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有以下优越性:(1)骨瓣大,范围较常规颞顶骨瓣广泛,减压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和促进脑疝回纳。(2)术中视野较常规骨窗开阔,利于操作,能充分清除较深部位血肿和止血,可以避免遗漏原发伤灶。(3)超低位骨窗,能充分显颅底病变,利于切除病灶,形成内减压趋势,改善基底池的脑脊液循环,减轻脑干压迫及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本文结果显示:术后随访3个月,实施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的对照组患者,效果肯定。但由于随访时间短,对2种手术方式的远期效果须进一步观察。此外,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创伤大,遗留骨缺损的范围大,故不能因为追求充分减压而滥用,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3]。

[1] 刘佰运.规范开展大骨瓣开颅手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4):336-337.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30.

[3] 施恒军.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6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3):4854-4855.

(收稿 2017-05-03)

R651.1+5

B

1077-8991(2017)05-0045-02

猜你喜欢

骨窗挫裂伤骨瓣
鞍底骨窗大小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影响分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的研究进展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人脑挫裂伤早期HMGB1的表达变化特征
骨窗加压包扎防治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