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外科学家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的评价词语形式研究

2017-09-04

外国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频数句法

高 霞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基于中外科学家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的评价词语形式研究

高 霞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该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系统分析了两个学科中外学者学术文本中评价词语形式的使用特点。研究发现:(1)学术论文中高频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含不定式分句的评价形式,前者使用更频繁,物理学科评价词语形式使用显著高于语言学;(2)评价形式主要实施4类语篇行为,语言学论文中表模糊限制功能的形式频数显著高于物理学科;(3)评价形式句法形式和语篇行为共选关系的分析发现,中外学者采用同一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侧重点不同。

评价词语形式;句法形式;语篇行为;共选;学术论文

0 引言

学术论文是受专业学科语篇社团规范所制约的专业语类, 论文作者既需向读者客观地传达研究结果, 又需表明自己的立场, 与读者取得情感上的认同。因此学术论文作者必须运用各种语言手段、以读者(学术同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元话语作为作者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学术语篇中的客观存在(Crismore & Farnsworth, 1990; Crismore, Markkanen, & Steffensen, 1993; Hyland, 1998, 1999, 2000; Vande Kopple, 1985)。论文作者运用元话语手段,明示或暗示作者与读者间的交际状况和目的,在树立个人观点的同时显示出对同行的尊重。元话语表达手段多样,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单词、短语层级的表达(如篇章连接词、模糊限制语等),较少涉及小句层级的半固定语言形式。专门讨论学术文本中评价词语形式的研究甚少。

评价词语形式是具备评价功能、含评价性词语的高频形式(Hunston & Sinclair, 2000),通常表现为含先行代词it和外置结构的半固定句级序列,属于小句层级的元话语手段。其形式为虚位主语先行代词it+BE动词+评价性词语+限定性或非限定性从句,具有一定的词语变异范围。作为表达态度意义的有效方式之一,评价词语形式被广泛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传达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的态度或观点,在组织篇章和人际意义表达上起重要作用。国外研究者讨论不同文体中评价词语形式的使用,发现其受文体影响较大。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词语形式在学术和新闻文本中使用较频繁,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在对话中罕见,在小说、新闻报道中使用较频繁,在学术文本中频数最高 (Biber et al., 1999)。学术论文多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形式,评价命题效度,书评则更倾向使用含不定式分句的评价形式,评估难易度(Groom, 2005)。跨学科的评价形式使用研究发现,硬性学科评价形式使用少于软性学科,法学论文评价形式使用最高(Peacock, 2011)。Hewings & Hewings (2001,2002)集中讨论学术文本中评价形式的语用功能,发现它主要实现4类人际功能——模糊限制、态度标记、强调和信息来源标识,4类功能的使用存在学科间的显著差异。Charles(2000,2004)指出,评价词语形式两类主要表达形式存在修辞上的根本差异,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形式评估命题,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评价过程。仅有的几例研究似乎都指出评价词语形式的使用存在学科、文体间显著差异,评价形式的句法形式与其语用功能存在共选关系,那么学术文本中评价形式的句法形式具体有哪些,如何分布,实现了哪些功能,两者是否存在共选,与学科、作者背景有何关系,需进一步探究。

国内针对学术语篇中评价词语形式的研究处于边缘地带。王勇(2005)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对预指代词it进行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分析,未明确指出所讨论的不仅仅是it本身,还包括含it的评价形式;纪蓉琴(2007)定性分析了不同学科学术语篇中含it从句的使用,发现元话语手段的使用与学科有关;张乐、卫乃兴(2013)对学术论文中虚性主语篇章性句干的讨论涉及部分评价词语形式,但未详细讨论其使用和功能。目前的评价词语形式研究聚焦于含that限定从句和不定式分句两种形式,缺少学科间评价词语形式使用差异的调查,缺乏不同母语作者群体学术文本中评价词语形式使用的差异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基于含it从句的频数统计,没有结合评价词语形式语用功能和典型表达,很难揭示学术文本中该形式使用过程中的句法语义问题。故本文拟基于自建学术英语语料库(包含中外科学家两个作者群体,物理和语言学两个学科),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统计、对比中外学者学术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的使用频数、句法形式及其语用功能,以及实现具体语用功能的语言共选形式,探讨学术文本中评价形式的使用与作者母语及学科间的关系。

1 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建语料库,包括226篇学术论文,涵盖两个学科[物理和语言学,分别代表硬性和软性科学学科(Becher, 1989)]中外科学家英文论文,且不同国别和学科的子库库容接近,以便进行对比。为保证语料库中所反映的语言特征具有代表性,所选文章均出自Elsevier数据库中“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索引”(SSCI)物理、语言学学科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同时,为保证语言的时效性,以反映现时语言特征,所选文章的发表时间均在2000—2014年期间,语料库的构成见表1。

表1 语料库字数统计

数据处理与分析按照以下4个步骤进行:

首先,利用Antconc软件检索、统计语料中含it的索引行,逐行辨别、删除不符合评价词语形式定义的索引行,如it分裂句(Itwasonexaminationofthecorpusthatdifferenceswereobserved…),虚指主语it(It’s raining),it做宾语(I put it to you that the argument is incorrect)等,清理后的文本保存为纯文本文件以便分析。

第二步,根据评价词语形式中外置结构的句法形式,将其分为6类:S1—that-clause(如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John went to London);S2—wh-clause(如it is amazing what she had to go through);S3—to-infinitive(如it was up to me to make this view clear);S4—for/to-infinitive(如it is important for them to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S5—ingclause(如it is nuisance having to rewrite the essay);S6—zerothat-clause(如it is amazing the number of times he went to Paris)。

第三步,采用言语行为理论,基于Hewings&Hewings(2002)和Groom(2005)评价词语形式语用功能分析框架,及部分索引行文本证据的检查,确定评价词语形式所实现的基本语篇行为如下(见表2)。

第四步,逐行分析中外科学家物理、语言学英文学术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的索引行,根据其语境逐一判断、标注其句法形式和所实施的语篇行为。如it [S13b] also should be noted that dark matter annihilations to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halo of the Milky Way are expected to exceed the gamma ray,表示该评价形式句法形式是[S1]it-clause+that-clause(含that限定从句的形式),其主要功能是[3b]提醒读者注意。另一名接受过语料库语言学专业训练、具有语言学博士学位的研究者根据标注方案,随机抽取211行索引行(10%)进行标注。两者句法形式标注一致率100%,语篇行为标注一致率86%,验证了标注方案和过程的有效性。随后,两位研究者逐一讨论、确定有出入的标注,并根据讨论结果检查、修订所有标注。在此基础上用Antconc二次检索,并逐行对照得到的结果,避免重复检索,而后进行归类和统计。

表2 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分类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评价词语形式的句法形式:不同国别作者和学科间的差异

统计4个子库评价形式不同句法形式的频数,结果见表3。卡方检验结果表明,4个子库评价词语形式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x2=141.66,p=2.2*10-16),物理学科评价词语形式使用频数高于语言学(中外物理学者评价词语形式标准频数为1.87次/每千词、1.70次/每千词;中外语言学学者评价词语形式标准频数为1.27次/每千词、1.28次/每千词)。这似乎与Peacock(2011)的结论——硬性学科学术论文中评价形式使用低于软性学科相悖。究其原因可能在于:(1)两者考察对象不同。Peacock(2011)仅研究it-clause+that-clause、it-clause+to-infinitive两类形式,而本研究6类不同句法形式的评价形式均考虑在内;(2)学科选择的影响。物理学科评价形式的使用与其他硬性学科迥异,显著高于化学、生物、环境学科(Peacock, 2011:84),故本研究对比物理、语言学学科所得结论有一定局限性。

学科是一个决定、影响学术文本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科学术论文有不同的修辞结构,论文作者必须与已形成的学科规范保持一致,以获得本研究领域社团的认可(Hyland, 1998)。一般认为硬性学科倾向采用严密、准确的研究方法,以精确的计算或数据报道研究结果,突出对研究结果解释的客观性。物理学者高频使用评价词语形式,一方面可避免评价命题或过程中使用人称,使作者态度隐含于表达中,行文更加客观;另一方面以各种评价词语形式表达作者的立场、态度,修饰命题意义,是作者力求精准的表现。中外语言学、物理学者高频使用两类评价形式——含that限定从句和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前者使用频数高于后者,即学术文本中更多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形式,评估命题的可能性、肯定性、必要性和效度,较少使用含不定式的评价形式,评价过程的必要性和难易度。这与Groom(2005)的发现一致。然而,4个子库使用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含不定式分句的评价词语形式(x2=43.83,p=1.64*10-16),物理学者使用频数高于语言学学者(中外物理学者标准频数0.7次/每千词、0.62次/每千词;中外语言学学者标准频数0.3次/每千词、0.35次/每千词)。这一差异可能与学科性质有关,物理学科学术论文包含更多有关实验方法、步骤和过程的描述,故较多使用含不定式分句的评价词语形式,对其有效性、必要性和难易度进行评价。而语言学论文,特别是理论语言学论文,则多基于前人观点、理论,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理论进行修正或推新,较少涉及研究方法、过程。Swales(2004)对此也有相似的论述,指出仅实证类语言学论文包括独立的研究方法描述(ibid.:219)。

表3 中外物理、语言学学者学术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不同句法形式的频数

两个学科中外学者间,评价词语形式不同句法形式的使用差异倾向不太一致。在显著水平0.05上,中外物理学者使用差异显著的两类评价形式为:it-clause+that-clause(x2=6.40,p=0.0114)和it-clause+to-infinitive(x2=8.12,p=0.0044),中外语言学学者则在it-clause+wh-clause(x2=13.21,p=0.00028)和it-clause+for/to-infinitive(x2=7.35,p=0.0067)两类形式上使用差异显著。然因4个卡方检验的效果值(effect size)均小于0.1,差异均可忽略不计(Cohen,1988)。其他学科中外学者间,评价形式不同句法形式的使用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就本文数据而言,中外物理、语言学学者评价词语形式不同句法形式的使用几乎无差异,含that限定从句的形式频数最高,其次是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其他句法形式零星使用。

2.2 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不同国别学者和学科间的差异

“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说的话便会越少”阅读让你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进步,让你收获了一种品质——“谦卑”,让你学会了一个词语——“倾听”。

目前关于评价词语形式语用功能的讨论,多采用元话语分析框架(Hewings & Hewings,2001, 2002;Groom, 2005;纪蓉琴,2007)。Hewings & Hewings(2002)聚焦人际意义,摒弃报道类及篇章类评价词语形式,发现学术文本中评价形式主要实现4类人际功能——模糊限制、态度标记、强调和信息来源标识。Groom(2005)则指出,评价词语形式实现5类语用功能——介绍新话题、呈现已知信息、报道、双聚焦和填充谓语。受Halliday语言元功能三分法的影响,对元话语手段附以“篇章功能”或“人际功能”的标签似乎已成为一种通行做法。诚然,任何元话语都或多或少地偏向于实现某种功能,但这仅仅是一种程度的差别,强行区分反而容易掩盖语言使用动机的复杂性。这里我们采用Austin(1962)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Austin(1962)指出自然语言使用的重要本质之一是以言行事。同理,我们认为学术写作也是一种“以言行事”。话语社团成员利用学术文本这一媒介交流思想、报道研究成果,以推进学科发展,这些是宏观上的以言行事(卫乃兴,2002:195)。而研究者在论文撰写中,倾向于使用特定的词汇和语篇模式来表述研究或实施某些具体的研究行为,这是微观上的以言行事,称之为学术语篇行为。标注、统计4个子库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4大类9小类语篇行为,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物理、语言学学术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模糊限制、态度标记、强调和推断。实现模糊限制功能的形式共出现973次,主要用于缓和命题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减轻作者对命题内容所负的责任,避免绝对化表述,更精确地表述命题。其中,语言学论文中表达模糊限制功能的评价词语形式,频数显著高于物理学科(x2=58.03,p=1.55*10-12)。Hewings & Hewings (2001,2002)研究发现,实现模糊限制功能的评价词语形式,在天文学、历史学论文中频数最高,并指出这是由两个学科的本质所决定的——天文学基于远距离观测数据推导结论,历史学基于零星证据和已知事实推演历史,其发现均为推测、推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语言学学科对语言本质、现象和语言习得过程的探究,或为理论推导,或为基于观测、观察的推论,同样不属于基于可重复、可验证实验和数据的硬性科学研究,作者表达结论、观点时也需谨慎。具体到两个子类,我们可以看到,两学科作者的明示(1a)少于暗示(1b),即表达“可能性、必要性、肯定性、重要性”的表语形容词(组)及其与情态动词连用的模糊限制语组合(Lyons, 1977:808)频数低于“it+BE动词+ARGUE/THINK类表认知、思想的心理活动动词过去分词”及其与情态动词连用的模糊限制语组合。这一方面满足了礼貌原则(Myers, 1989),另一方面可拉开作者和命题的距离(Nash, 1990; Skelton, 1988)。物理学科实施其他3类语篇行为的评价形式频数均高于语言学,特别是实施推断的评价形式频数显著高于语言学(x2=27.14,p=5.49*10-6)。物理学科较多使用“it+BE动词+SHOW/FIND类指出事实或情况和报道结果、发现的动词过去分词”形式,表明作者相信读者有能力推敲、厘清论证中的逻辑关系,暗示任何人进行该研究均可得到相同的结果。这类推断功能的评价词语形式,减轻了作者对命题内容所需承担的责任,加强了推断过程的客观性,因此较多出现在研究程序固定、评判标准清晰的硬性科学文章中(张乐,卫乃兴, 2013:11)。

表4 中外学者学术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不同语篇行为的频数

中外物理学者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4类语篇行为频数差异均不显著,中外语言学学者评价词语形式使用仅在推断功能上差异显著(x2=17,p=3.75*10-5),其他3类差异均不显著。中国语言学学者更多使用“it+BE动词+SHOWN类动词过去分词”形式,指出事实或情况。这或可表明,中国物理、语言学学者比较了解评价词语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论文写作中可恰当使用该形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学科规范对学术文本中态度意义的实现影响较大。

2.3 评价词语形式句法形式与语篇行为的共选:不同国别作者和学科间的差异

共选(co-selection)指语言交际过程中形式与形式、形式与意义的共选。共选理论认为,形式选择不是独立或单一进行的;词汇与词汇、词汇与语法、词汇和语法结合而成的形式与意义之间,都形成了可描述的共选关系(卫乃兴, 2012:1),特定语域里频繁使用的形式指向特定的语用功能。这里我们对比4个子库评价词语形式句法形式与所实施语篇行为的共选关系,结果见表5。鉴于两学科中外学者高频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和含不定式分句两类形式,其他句法形式使用甚少,这里句法形式和语篇行为共选关系的讨论仅聚焦于高频使用的两类。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词语形式主要实施模糊限制功能,其他3个功能也有涉及;而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仅用于模糊限制和态度标记功能,学者们多用其表达自己对过程的评价。具体到子类差异可以看出,学者们倾向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词语形式,表达作者假定或认为的事实或情况,使用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表达作者对研究过程、步骤或方法的评价,甚少使用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表强调和推断。这也进一步证实了Charles(2004)评价词语形式功能两分法的有效性,即含that限定从句的形式用于评价命题的可能性和真实性,含不定式分句的形式用于评价研究过程和步骤。学科对评价词语形式句法形式和语篇行为的共选也有一定影响。语言学学者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的评价形式,表达模糊限制显著高于物理学者,物理学者则多使用该形式表达强调、推断功能。物理学者使用含不定式分句的评价词语形式,表达作者的评价显著高于语言学学者。这是由上文2.2所讨论的学科本质所决定的,物理学论文多基于实验数据,故文中多有关于实验过程、方法、步骤的描述及结果、发现的报道。

中国物理、语言学学者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评价形式,表推断功能显著高于本族语学者,即中国学者更倾向隐藏于结论和发现之后,使整个推断行为显得更为客观,加强结论的说服力。该形式包含一个表达“得出结论、发现”的推断动词,中国学者高频使用SHOWN、FOUND、REVEALED、OBSERVED、NOTED,本族语学者使用的高频词则比较单一,为SHOWN、FOUND、DEMONSTRATED。本族语物理学者使用含不定式分句评价形式,明示“可能性、必要性”、暗示“作者假定、认定……”高于中国学者。由于实验设计不可避免存在缺陷、例外情况和不确定因素,研究人员提供的理论分析永远都只是诸多可能性的一种,故学术论文中常常使用大量模糊限制语来折射这个并不精确的客观现实。中国物理学者少用含不定式分句形式实施该功能,一方面可能是未掌握该形式的用法,另一方面可能在于中国学者倾向使用其他语言手段表达模糊限制(如副词、情态动词等)。中国物理学者使用该形式表态度标记显著高于本族语学者,即中外物理学者使用同一形式所实施的功能不同。含不定式分句评价形式中,中外物理学者所使用的高频形容词可大致归为4个范畴——难易(difficulty,如difficult、easy、hard)、预期(expectation,如interesting、straightforward)、重要性(importance,如important、vital、crucial)和希求(desirability,如good、useful、convenient)。中国物理学者多评价过程的难易和表达预期,本族语学者则多评价难易、表达希求。

表5 评价词语形式句法形式与语篇行为的共选

3 结语

当评价性词语高频出现在某些形式中时,这些形式本身就具备了评价功能,Hunston & Sinclair(2000)称之为“评价形式”。本文基于语料库证据,讨论中外学者两个学科学术论文中评价词语形式,特别是其句法形式和所实施的语篇行为以及二者的共选关系。研究发现,学术论文中高频使用含that限定从句和含不定式分句的评价词语形式,揭示作者对命题内容和研究过程、方法、步骤所持的态度。前者使用更频繁,物理学论文评价词语形式使用频数高于语言学。评价词语形式在学术论文中,主要实施模糊限制、态度标记、强调和推断4类语篇行为。其中,语言学论文表达模糊限制功能的评价词语形式频数显著高于物理学科,物理学论文表达其他3类功能的形式频数显著高于语言学,学科对评价词语形式的使用影响较大。而对评价词语形式句法形式和语篇行为共选关系的分析则发现,中外学者采用同一形式,所实施的语篇行为侧重点不同。从应用层面看,学术英语教学不能将词汇与语法、词汇与词汇、形式与意义以及形式与功能割裂开来。在共选理论框架下,基于扩展意义单位下的短语学研究,结合学科领域差异,实现形式、意义和功能综合一体的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突破,将是该领域的目标。

Austin, J. 1962.HowtoDoThingswithWord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cher, T. 1989.AcademicTribesandTerritories:IntellectualInquiryandtheCulturesofDisciplines[M]. Milton Keynes: SRHE/OUP.

Biber, D., S. Johansson, G. Leech, S. Conrad & E. Finegan. 1999.LongmanGrammarofSpokenandWrittenEnglish[M]. Harlow: Longman.

Charles, M. 2000. The Role of an Introductory It Pattern in Constructing an Appropriate Academic Persona [G]∥ P. Thompson.PatternsandPerspectives:InsightsintoEAPWritingPractice. CALS: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45-59.

Charles, M. 2004.TheConstructionofStance:ACorpus-basedInvestigationofTwoContrastingDisciplines[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K: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ohen, J. 1988.StatisticalPowerAnalysisfortheBehavioralSciences[M].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Crismore, A. & R. Farnsworth. 1990. Meta-discourse in Popular and Professional Discourse [G]∥ W. Nash.TheWritingScholar:StudiesinAcademicDiscourse.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118-136.

Crismore, A., Markkanen, R., & M. Steffensen, 1993. 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 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in American and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 [J].WrittenCommunication(1): 39-71.

Groom, N. 2005. Pattern and Meaning Across Genres and Disciplin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4):257-277.

Hewings, M. & A. Hewings. 2001. Anticipatory ‘it’ in Academic Writing: An Indicator of Disciplinary Difference and Developing Disciplinary Knowledge [G]∥ M. Hewings.AcademicWritinginContext:ImplicationsandApplications.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Press.

Hewings, M. & A. Hewings. 2002.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cipatory “it” in Student and Published Writing [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21):367-383.

Hunston, S., & J. M. Sinclair. 2000. A 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 [G]∥ Hunston, S. & G. Thompson.EvaluationinText:AuthorialStanceandtheConstructionof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74-101.

Hyland, K. 1998.HedginginScientificResearch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Hyland, K.1999. 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c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3-26.

Hyland, K. 2000.DisciplinaryDiscourses:SocialInteractionsinAcademicWriting[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yons, J. 1977.Semantics[M]. 2 vo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yers, G. 1989. The Pragmatics of Politeness in Scientific Articles [J].AppliedLinguistics(10):1-35.

Nash, W. 1990.TheWritingScholar:StudiesinAcademicDiscourse[M]. Newbury Park, CA: Sage.

Peacock, M. 20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Introductoryitin Research Articles Across Eight Disciplines [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rpusLinguistics(16):72-100.

Skelton, J. 1988. Comments in Academic Articles [G]∥ P. Grunwell.AppliedLingistics. London: CILT/BAAL.

Swales, J.M. 2004.ResearchGenres:ExplorationandApplication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ande Kopple, W. J.1985. 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 [J].CollegeCompositionandCommunication(36):82-93.

纪蓉琴. 2007. 先行代词it在不同学科语篇中的元语篇功能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6):141-144.

王勇. 2005. 预指代词it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J].现代外语(3):265-271.

卫乃兴.2002.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卫乃兴.2012. 共选理论与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单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1-8.

张乐,卫乃兴.2013. 学术论文中篇章性句干的型式和功能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8-15.

责任编校:冯 革

A Comparable-corpus-based Study of Evaluative Patterns in Native Speaker and Chinese-Speaking Scholars’ Academic English

GAOXia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the notion of writers’ attitud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Chinese) scholars’ academic writing by examining the use of evaluative pattern in a comparable corpus comprising of journal research articles from the fields of Linguistics and Physic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it-clause + that-clause and it-clause+to-infinitive patterns are frequently used in academic writing, with the former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and physicists use evaluative pattern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than linguists.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evaluative patterns perform four important speech acts of hedging, attitude marking, emphasizing and inferring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linguists prefer to hedge propositions or attitudes with evaluative patterns more often than physicists. The co-selection between evaluative patterns and discourse acts, however, demonstrates that native-speaking and Chinese-speaking writers prefer to apply same patterns to realize different acts.

evaluative pattern; syntactic form; speech act; co-selection; research article

H0-06

A

1674-6414(2017)04-0051-07

2017-04-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大型可比语料库的中国学者(科学家)学术英语现状研究”(13BYY074)、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YWF-15-JCYSK-002) 的研究成果

高霞,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语言测试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频数句法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