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2017-09-04

外国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系英语评价

陈 卉

(重庆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陈 卉

(重庆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为了契合教育部即将颁布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形成性评价的要求,本研究尝试将形成性评价体系用于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本评价体系除常规的平时表现及作业等内容,增加了翻译项目以及科研创新奖励加分两大块评价指标。力求在翻译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科研创新项目奖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思辨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

0 引言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由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撰《评价方法论》(Scriven,1967)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指在课程实施进程中向课程设计者提供信息以改进课程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后者指的是课程结束后向决策者提供关于课程是否有效和成功的信息(Richards et al., 2000: 180)。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形定形成性评价具有诸多的优势。它可以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随后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翻译类课程实践性特别强,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有效地监控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与科研创新能力。

1 现状及问题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已提出近半个世纪了,真正用于各国教育领域以及各个学科的情况参差不齐。中国教育部即将颁布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评价应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新形势下英语专业课程的发展十分必要。

1.1研究现状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广泛推行形成性评价。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 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吴昌提,等,2009: 66)。形成性评价与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方面,较早的有朱姝(2002)及周蓉(2003)等。王华与富长洪(2006)、吕丁(2012)、黄红兵等(2012)、金艳菊与洪丽(2015)对2014年以前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多在早期多处于理论讨论阶段,研究存在样本小、周期短、创新度低以及少实证等问题,现阶段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量规的开发与应用”。蒋宇红及周红(2010)等对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英语课程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曹荣平等(2004)、牛晓(2010)、王学锋(2016)等对大学英语写作、口语等具体课程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研究。对翻译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很少,仅有那彩霞(2009)、李盛曦(2009)、李平(2012)、王艳(2015)等几篇文章讨论翻译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但只是根据理论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未能在实践中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供同行参考。值得借鉴的是文秋芳(2011)的《〈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的形成性评估: 理论与实践》一文, 她根据形成性评价的三个重要环节“确立目标,收集学习证据,给予反馈”进行实践,采用学生座谈会记录、学生的反思日记以及学生的课程作业三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生相关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1.2 存在问题

对近年来形成性评价与翻译类课程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有研究多从个人感悟出发,未能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和进一步完善,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且科学的评价标准;第二,目前大多数的翻译课程考核方式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仍然具有强大的决策效应;第三,由于缺乏实质内容和具体细节,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指导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估的作用十分有限;第四,未能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 改革目标及内容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的评价体系亟须改革。本研究的改革目标与具体内容如下:

2.1 改革目标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解决翻译课程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占主导的问题以及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学做分离、学用分离”的问题。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多元与互动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及生生的交流,以便及时调整及改进教学策略,使翻译类课程评价体系真正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通过小组翻译实践与自评互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2 改革内容

改变以前以期末考试(终结考试)决定总评成绩的现状,调整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比例为:学期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40%)+ 平时表现及作业成绩(20%)+ 翻译项目(40%)+ 科研奖励(10分)。形成性评价构成总评成绩的60%以上,如下图所示:

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构成比例图

形成性评价体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平时表现及作业20%:考虑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及课内课外作业情况。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活动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酌情考虑作业完成质量。此部分由教师根据学校、学院及课程的相关规定评价,期末公布,保证公开、公正。

翻译项目40%:翻译项目报告书、翻译项目口头陈述、翻译终产品及翻译项目小组协作及表现各占10分。任课教师在学期第五周左右提供不同的英汉语真实原文本若干份(依据班级规模而定),由班级中自主产生的几名同学充当该文本的翻译项目经理,选取自愿翻译的文本后,在全班招募该翻译项目的翻译团队(4-6人为宜),每个翻译团队在项目经理的统筹安排下各司其职(初稿、二稿、三稿、审校等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要求学生撰写翻译日志,并通过自我反思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对翻译文本的自评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工作。在整个翻译与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及评价3个方面的思辨能力。项目进行过程中,如有困难应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还可向其他团队寻求协助。各团队在第12周左右上交该翻译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内容包括:该翻译项目名称、翻译文本类型及特点、采用的翻译策略、翻译团队的分工安排、翻译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翻译项目工作进度安排等。在学期结束前安排2-4学时进行翻译项目报告会,每个翻译团队向全班同学汇报演示翻译项目完成情况。每个团队将选定的原文本、翻译终稿(终产品)以及翻译项目报告书打印好上交,作为评价依据。终产品1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定;翻译项目报告书10分以及翻译项目口头陈述10分由除本团队之外的其他翻译团队根据某一团队项目报告书及汇报情况评定;翻译项目团队协作及表现10分由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产生。

科研奖励10分包括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撰写及发表相关论文以及参与翻译相关竞赛获奖等,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奖励5-10分。

2.3主要特色

本改革以省部级和校级相关科研项目为依托,以笔者所在学校本科翻译专业、英语专业、英语二专业以及MTI翻译课程为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完善多元与互动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通过体系中的翻译项目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科研奖励加分制度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3.1 评价系统的多元性与互动性

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具有多元性,包括7个客体和3个主体。这7个客体是:翻译项目的4个部分(翻译项目报告书、翻译项目口头陈述、翻译终产品、翻译项目团队协作)加平时表现、作业以及科研奖励7个模块;3个主体由学生本人、学伴以及教师3个方面组成。这一体系改变了以前翻译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再评讲”的传统模式。在翻译项目的操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评及学生间的互评,注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公开性,更加全面和公正,避免了终结性评价因主体单一而造成的片面性。这一体系也具有互动性,能在翻译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有效地监控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3.2 通过翻译项目培养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改革以“翻译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翻译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实际生活中的各类真实翻译材料作为训练内容,完成翻译任务,形成翻译终产品,并撰写翻译项目报告,就翻译过程中的收获、重点及难点进行汇报。具体操作如下:教师讲解翻译理论与技巧之后,学生通过翻译项目进行翻译实践;再通过自我反思、撰写翻译日志、自评互评、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以及评价3个方面的思辨能力。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流程图如下:

在实施翻译项目的全过程中,翻译项目报告书、翻译终产品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而且团队协作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因此各小组是整体单位和紧密的团队,小组成绩关乎自身,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他们在完成自身角色的同时,还要对其他成员进行帮助与评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3 通过加分奖励培养科研能力

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以及翻译相关比赛获奖的学生实行加分的政策。通过课程加分,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请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教师指导学生以翻译为研究内容,就翻译与思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新问题;同时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分析,获取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数据;再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研究论文,阐述自己的研究发现,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翻译相关的各类比赛,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翻译能力。

3 改革相关成果

通过两个年级的试验,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研—用”一体化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增强了思辨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科研,更提高了实际翻译能力。

3.1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翻译类课程教学模式

以翻译项目以及科研奖励加分为特色的、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已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翻译、英汉笔译等课程教学中。翻译类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以下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及项目参与心得体会:“老师上课旁征博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希望能将这样的上课方式继续延续下去。”“翻译项目训练不仅锻炼了大家的翻译实践能力,更让我们体验了整个的思辨过程,懂得了如何正确分析、推理判断与客观评价。”“参与‘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无疑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对于我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经历将会是我人生路上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之一。”“通过这次科研训练计划,我大致的了解了一篇人文社科论文撰写过程以及平时英语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的实践转换,能够借此弥补我们课堂理论上的空缺”。

3.2科研与实践成果

通过这一评价体系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他们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还在翻译类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学生自己申请、承担了3项翻译相关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科技、文学及商务翻译实践与相关理论”,“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在不同翻译文本中的应用”“在翻译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以这些科研项目为依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相关论文八篇:《从〈警察与赞美诗〉看英汉句型结构差异》《歌词翻译——因雅而信》《 从〈傲慢与偏见〉节译中看文学翻译的‘信’》《网络流行汉语的归化和异化英译策略》《培养思辨能力,提高译文质量》《论翻译实践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论思辨能力在翻译中的作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在影视字幕中的应用——以电视剧〈琅琊榜〉为例》。其中前4篇已公开发表,另外3篇已被杂志录用,待发表。由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重庆市、河北省及安徽省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善调查报告》在学校“学生科技节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他们还在全国公示语翻译(英语)纠错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4 结语

翻译类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由学生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翻译项目以及科研创新奖励加分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翻译项目内容包括项目报告书、项目口头陈述、翻译终产品以及翻译项目团队协作与表现四个方面;科研创新奖励加分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撰写与发表科研论文以及参加翻译类比赛获奖。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3个部分组成。

翻译类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实施翻译项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科研奖励加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参与各类相关竞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科研能力,这几种能力又反哺学生的翻译能力,使之再上新台阶,学生参与各类翻译实践及翻译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Richards, J. C., P. John & H. Platt. 2000.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Teaching&Applied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G]∥ R. Tyler,et al. (eds).PerspectivesonCurriculumEvaluation. 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No. Ⅰ. Chicago: Rand McNally and Company, 39-83.

曹荣平,张文霞,周燕. 2004. 形成性评估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5): 82-87.

曹荣平,陈亚平. 2013. 形成性评估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J]. 中国翻译 (1) : 45-50.

黄红兵,穆凤英,王琛蕾.2012.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综述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6 (8): 111-114.

金艳菊,洪丽.2015. 中国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 10 年应用研究 [J].中国冶金教育(2):48-51.

蒋宇红,周红.2010.大学英语采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69-74.

李平.2012 .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探究 [J]. 教育与教学研究,26(12):99-101.

李盛曦.2009. 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国成人教育 (17): 134-135.

牛晓.2010.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4 (1): 66-74.

那彩霞.2009.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探讨 [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 104-106.

吕丁.2012. 近十年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述评[J]. 现象透视(12):55-58.

王华,富长洪. 2006. 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 外语界(4) : 67-72.

王学锋.2016.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9(4):102-110.

王艳.2015.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34(4):146-147.

文秋芳.2011.《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理论与实践 [J]. 外语测试与教学(3) : 39-49.

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2009. 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 [J]. 现代远距离教育(3):66-69.

周娉娣,秦秀白.2005. 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J]. 外语电化教学(5) : 9-13.

周蓉.2003. 英语学习中形成性评价的策略与操作 [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7(12):49-51.

朱姝.2002. 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 [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5):123-124.

责任编校:蒋勇军

A Study of Reforma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ranslation Courses of English Major

CHENHui

For the purpose of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theNationalStandardsofTeachingQualityforUndergraduateEnglishMajorswhich is to be issued,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ranslation courses of English major is applied and developed in teaching practice. Besides performance and assignment,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es translation program and awarding additional point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program, students’ abilitie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operation are cultivated, and awarding additional points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nslation courses; formative evalu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operative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H319

A

1674-6414(2017)04-0133-04

2017-02-26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翻译中译者思辨能力培养研究”(K2016-13)、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翻译类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改革研究”(XJG1609)的阶段性成果

陈卉,女,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哲学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体系英语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读英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酷酷英语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