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2017-09-02丁志康吴峥嵘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保障体系

丁志康 吴峥嵘

【摘要】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应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下,整体设计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职业资格证书等,突出知识和技能、职业素质、专业内涵、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实现中高职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55-0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把“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确立为体系建设的十二个重点任务之一。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贯通中职到高职的上升渠道,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换挡回落”的新常态。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作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之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惠山中专”)作为惠山区唯一一所职业学校,在服务惠山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职和高职还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随着产业的升级对技能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中职毕业生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现实要求,在学历提升上路径狭窄,这些造成了中职招生困难。而开展中高职的一体化培养,让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学历和技能提升的空间,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职校的生源稳定。

(三)一体化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园区发展的必然

目前,惠山中专所在的无锡职教园区内共有8所职业院校和一个公共实训基地,其中高职院校4所。独特的办学格局,使得中、高职院校一体化培养不仅在专业对接上没有障碍,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也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使得校际的交流在共同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形成教学链、行业链、利益链的全面融合,有利于园区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目前,与惠山中专合作开展“3+3”分段培养的3所高职校中,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园区内。

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目前,惠山中专开展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讲有三种模式:

(一)五年一贯制模式

五年一贯制模式分为中职举办和高职举办两种。2002年起,惠山中专作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办学点之一,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在课程、教学等方面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在校连续学习五年(前3年为中职,后2年为高职),毕业时取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文凭。这种中高五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苏省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高,生源状况也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适应了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中职学生及家长对学历提升的现实要求。截至2016年9月,惠山中专在校生总数为5234人,其中五年制高职在校生2413人。

(二)对口升学模式

中职毕业生在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后,参加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对口单招高考,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接受三至四年高等教育。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专业对口衔接,但是中、高职并未实现课程层面的衔接,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之前缺乏人才培养方面的沟通,中、高职学校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近几年,惠山中专参加对口升学的中职学生人数大致稳定在250人左右,本科录取率达到甚至超过50%。这种模式对于有“普高”情结的家长和学生来讲,无疑是一条上本科的捷径,更重要的是它推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

(三)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

2012年以来,惠山中专先后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在七个专业开展中、高职分段培养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学生人数由最初的70人增加到目前的310人左右。在合作过程中,注重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从而避免低效重复现象的产生。

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挑战

(一)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设置(“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在规划指导上提倡“完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微观的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不够,各自根据自己的专业课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容易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口高考”培养模式)

自2008年起,江苏省对口高考开始采用“理论+技能”的考试模式。其中,理论考试700分,技能测试300分。在对口高考指挥棒下,教师和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语数外文化课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上,特别是在技能高考结束后,过于强调各高考课程的理论应试,迷失了职业教育的方向。这种方式降低专业课和技能的选拔标准,既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又使得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三)职业技能重复训练

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高职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一些合作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不高,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导致学生产生“高职不高”的想法,不利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保障

(一)加强培养目标衔接

“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职业院校要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第一线人才需求的变化,针对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产业领域,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的有机衔接,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当今社会,就业、培训、再就业将成为未来人生的常态。在这样的职业预期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通过中高职衔接模式为一线人才提供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指导,提供更加准确的具有职业目标导向的升学与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根据兴趣与个性不断丰富自己,以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与能力。

(三)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对参加对口高考和“3+3”分段培养的中职学生来讲,考试是他们进入高等院校的必经之路。职业院校应该在招生考试中突出相应专业领域的技能考核。江苏省对口高考考试大纲经过2008年的改革,已经把技能考核方式由“合格准入”转变为“选拔淘汰”,这一考查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钻研技能的热情。相对而言,“3+3”分段培养模式有必要提高技能考核在转段考试中的权重,并采取多种形式落实这一举措,比如推行职业院校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学分累积和学分转换等政策。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职教发展关键在人,优势也在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学能力、职业工程素养、技术服务能力不高。从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是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因此,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切实优化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