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柔红霉素在血液科的用药安全管理

2017-08-31付堃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血液科红霉素白血病

付堃

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吉林长春 130021

盐酸柔红霉素在血液科的用药安全管理

付堃

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吉林长春 130021

目的 探究盐酸柔红霉素在血液科的用药安全管理。方法 选取该院血液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5月前血液科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明确用药剂量,通过血细胞计数监测骨髓抑制程度、通过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检查监测心脏毒性、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监测肝脏损伤程度、通过测定血尿酸、钙、钾、磷及肌酐水平监测肾脏损伤程度。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及停药6个月内骨髓移植、心脏毒性、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 对照组6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4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6%。观察组的6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7%。经统计学比较,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盐酸柔红霉素在血液科的使用进行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显著减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盐酸柔红霉素;血液科;用药安全管理

盐酸柔红霉素,作为血液科治疗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其是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临床上除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外亦可与泼尼松、阿糖胞苷或长春碱等药物合用增加其抗肿瘤作用[1]。盐酸柔红霉素呈现细胞毒性作用,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通过嵌入目的细胞插入DNA相邻碱基对之间,产生活性自由基,使DNA双股螺旋解旋,DNA链断裂,抑制核酸的模板活性,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合成,达到组织细胞进行复制,其也可能引起细胞膜破裂,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发挥药效。但其临床上亦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较严重对骨髓抑制作用、具有心脏毒性,可引起心力衰竭或死亡、同时存在心、呕吐、腹痛、口腔溃疡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若在注射过程中漏出血管外,可导致局部坏死。不良反应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非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血液科中使用盐酸柔红霉素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选取该院血液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68例患者,对其进行用药安全管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血液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23.4±2.4)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病程3年,平均病程(1.3±0.3)年,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单核粒细胞白血病15例、其他17例。上述患者均无精神病史,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无其他药物共同服用。另选取2015年5月前血液科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68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安全管理

按照如下方法对血液科68例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患者进行安全管理。

1.2.1 用药过程管理 盐酸柔红霉素,其作为注射药物,为防止血管疼痛、静脉炎及血栓的形成,用药时滴速不易过快,且在用药时,医护人员应实时看护,尽量避免出现药物外渗而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一旦漏液现象发生应立即停止用药,接空注射器回抽拔针,初步评估渗出药量及面积,对渗出部位进行冷敷,以使血管收缩,必要时可皮下环形注射5 mL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的生理盐水溶液,对其进行封闭,以抑制药物扩散降低坏死程度。且由于盐酸柔红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突变的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的应避免药物与皮肤及粘膜直接接触,且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中亦可能存在未代谢的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同样也需要避免。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1.2.2 明确用药剂量管理 用药剂量范围为0.5~3.0 mg/kg,其中低剂量(0.5~1.0 mg/kg)用药间隔至少为1 d,中剂量(1~2.5 mg/kg)用药间隔至少为 4 d,高剂量(2.5~3.0 mg/kg)在临床上剂量避免使用,用药间隔至少为1周,用药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理状况,根据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耐受性、血象及骨髓象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1.2.3 不良反应检测管理 ①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主要体现为血小板、白细胞及粒细胞数量减少,临床表现为发热、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组织缺氧等。因此需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若血细胞数量不足,则不可使用本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细胞数目变化,若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应立即停止用药,必要时进行强化支持治疗。②心脏毒性亦为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其即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有可能在用药数月后出现,临床主要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室上心律失常、心包炎等,在药物高剂量积累后甚至可以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需在患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进行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检查等心脏常规检查。对于接受过心脏区域放疗、同时使用抑制心脏收缩药物或心脏毒性药物的患者,应慎重使用,一旦使用则使用过程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老年、儿童及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的程度及风险,相较于成年人要高很多。③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其会因长期服用药物而受损,因此在用药期间对肝功能进行监测,以血清胆红素为主要指标。④在治疗过程中大量死亡的白血病细胞会导致尿酸增高,导致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肾小管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在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尿酸、钙、钾、磷及肌酐水平,可通过预防性口服嘌呤醇及保证足够的排尿量,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2.4 特殊人群慎重使用管理 ①孕妇:研究表明盐酸柔红霉素具有生殖毒性,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风险。②哺乳期患者:为避免药物经乳汁分泌至婴儿体内,哺乳期患者禁止使用;③老人: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其服药药物的潜在风险较成年人高很多,尤其是年龄>65周岁的老年病人,应降低其用药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停药6个月内骨髓移植、心脏毒性、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具体程度进行记录。通过查阅病历及回访调查,统计对照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6个月内上述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2-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7%。经统计学比较,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盐酸柔红霉素在临床上作用治疗白血病的主要用药,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胃肠不良反应,肝肾损伤,口腔炎和脱发等不良反应,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该研究通过对血液科盐酸柔红霉素的使用进行安全管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9.7%)显著低于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67.6%),即对盐酸柔红霉素在血液科的使用进行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显著减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何晖,周宏灏,刘昭前.柔红霉素个体差异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J].2013,18(10):1182-1185.

[2]秦铁军,徐泽峰,张悦,等.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HAD/HAI)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分[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2(17):94-99.

[3]齐越,杨明珍.去甲氧柔红霉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3,19(4):696-699.

[4]张卫平,曾晓颖,王颖慧,等.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13(5):207-209.

R552

A

1672-5654(2017)07(a)-0154-02

2017-04-09)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9.154

付堃(1971-),女,吉林吉林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血液病基础与临床。

猜你喜欢

血液科红霉素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
饭后1小时服用红霉素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