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提升

2017-08-29武礼英

国际商务财会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武礼英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呈现速度放缓、结构升级、驱动要素转化等不同态势,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转到调结构、促发展、提质量、增效益、控风险、防流失方面,宏观调控有利于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但风险和挑战随之显现,内部审计如何顺应新常态发展要求,更新审计思路,实现价值提升,是新形势下内审面临的新的课题。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价值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9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呈现速度放缓、结构升级、驱动要素转化等不同态势。中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有利于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但调整的同时,潜在风险随之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挑战与机遇并存。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2016年全国国资监管企业上缴税费占到全国税收总额的1/3,增加值贡献约占全国GDP的1/7。新常态下国企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提高国企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管控,完善国资监管,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内部审计如何更新审计思路,顺应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内审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新常态下国企内审工作的新问题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性。2017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指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强治理、反腐败、控风险、防流失的重要监督力量之一。面对新常态下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出现诸多变化,原来内审工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快速发展,内审工作与形势发展相比,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工作重点不相适应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审计监督首次从行政监督中独立出来成为“八大监督”之一,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完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新常态下经济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国企发展和治理并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强治理、反腐败、控风险、防流失方面将起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当前内审工作站位高度不够,工作重心转换与国家宏观调控、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契合度存在很大差距,工作重点需要调整。

(二)审计职能不相适应

审计职能更多倾向于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和决策参谋作用;工作内容以财务收支审计、财务决算审计、资产状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对大型国企的经济活动监管面及监管深度不够;工作方式以事后被动审计居多,事前、事中主动介入提供防范和决策服务较少。

(三)管理体制不相适应

新常态下审计任务加重,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原有机构体制、人员管理、工作机制、内部管理等都需要完善;内审制度滞后,亟待建立完善。

(四)方法手段不相适应

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难度加大,内部审计承担的责任加大、审计风险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提高;信息化程度不够,现有方法手段不相适应。

二、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提升

(一)提升目标定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提升政治高度和大局意识,提升层次定位。首先要着眼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保持政令畅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促进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在方向和定位上要与国家审计保持一致。其次,要发挥内审在企业战略和治理层面的作用,聚焦企业战略目标及决策部署,领会其目的和导向,主动跟进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关注各层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公司战略和重大决策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内部审计促进公司顶层战略决策,督促重大措施落实到位,为组织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拓展审计职能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应由监督、评价职能为主,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战略审计等职能拓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决策参谋作用。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审批流程、主要风险节点及其控制、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充分关注集团风险管理体系、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关注各部门、各子公司在风险控制实施环节是否按规操作到位。强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针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完善。

(三)明确工作重点

1.着眼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单位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

当前重點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部署的推进落实,关注“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监督国家的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关注公司战略和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

2.针对企业核心业务、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有效防范风险

对权力、资金、资源和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对投资、融资、项目运营等核心业务领域和经营管理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时揭示风险、消除隐患,促进本单位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规范性的审计监督,关注公司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及其效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堵塞管理漏洞。

3.加强反腐、反贪、反奢审计

重点关注管理层依法用权、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以及履职尽责情况。要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重点检查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公务支出、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公款消费情况,加强“三公”经费的内部审计,严格财务制度执行,加大权力约束,

防范职务犯罪,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4.加强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在国有企业,应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企业领导人任期内的工作业绩、存在问题及应负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以肯定成绩,揭示和惩治腐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四)创新管理体制

1.完善机构设置,提升内审地位层次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需求转变,内部审计必须提升层次,发挥在企业战略和治理等更高层面的作用。要完善机构设置,将审计委员会设置隶属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内审工作直接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汇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设立总审计师职位,接受董事会与最高管理层双重领导。实行内部审计人员统一管理,各子公司内审人员接受总部和本公司的双重管理、双重考核。

2.创新审计制度,促进审计管理,推进审计规范化建设

新常态下由于审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制度建设显得迫切需要。刘家义审计长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已有制度的清理修订,使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另一方面,要及时将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转化为清晰、明确的制度规定,确保审计工作于法有据、有章可循。”

(五)提升内审效能

1.强化选人用人

选用政治品质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进入内审队伍,确保敢查、会查,敢于担责,不负使命。疏通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和待遇上升通道,保障优秀内审人员享受合理的薪酬待遇。

2.提升内审技能和方法

要不断积累和学习提升各种内审技能,提升内审工作质量,提高内审评判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内审建议的建设性。要提高内审工作效率,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要求国企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审计全覆盖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持,是处理复杂烦琐业务、提升审計质量和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拓展审计领域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晓艳.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国企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7(1).

[2]熊天灵.浅谈新常态下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管见[J].中国审计信息网.2016(11).

[3]李晓惠.如何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和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