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08-16涂瑞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轴索弥漫性阳性率

涂瑞芳

(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辅助检查医学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效果研究

涂瑞芳

(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1 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CT、MRI检查,回顾其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并对检出阳性例次、病灶检出数目以及病灶位置、状态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 例患者经CT、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60.66%和95.08%,在检出阳性的患者中,病灶检出数目分别为56 个和99 个,病灶位置位于脑深部区域的比例分别为12.50%、31.31%,非出血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7.86%、34.34%,结论:CT、MRI都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方法,但较之CT,MRI因其灵敏度高而更具优势,在病情评估及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CT;MRI;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以意识丧失、长时间持续昏迷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严重闭合性损伤[1],患者的头部在受到外部旋转力冲击之后,大脑灰白质发生旋转,交界处及中线结构被撕裂,脑部深层区域的神经轴索发生大面积肿胀、断裂,多伴小血管劈裂,通常死亡率极高,即使患者存活,预后也不甚理想[2]。做好早期积极诊断,并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都有十分重要作用。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1 例,分别比较CT、MRI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并分析各自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 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入院时均为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5±2.2) 分,同时伴有呕吐、抽搐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部处于活动状态,无明确定位的异常神经特征,符合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最终临床诊断证实。61 例患者中,男35 例,女26 例,年龄(46.3±2.1) 岁。致伤原因:车祸42 例,高处坠落12 例,打击伤7 例。患者从受伤到医院接受诊断的时间为(7.9±2.3) h。患者入院后均行CT、MRI扫描,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合并原发性脑部疾患或者其他脑部损伤的患者。

1.2 方法

CT扫描:将眉心作为扫描的定位中心,眦耳线作为扫描基线,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对颅底到枕骨大孔行横断面连续逐层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80 mAs,层厚1.0~1.5 mm,层间距1.25 mm,螺距1.0~1.5,矩阵为256×256,必要情况下可做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重建。检测仪器为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型号为Discoery CT750HD。MRI扫描:使用正交头颈线圈对患者行常规横断面T1WI/SE序列(TR/TE=4 400 ms/16 ms)、T2WI/TSE序列(TR/TE=4 400 ms/100 ms)、FLAIR序列扫描(TR/TE=9 000 ms/108 ms)、DWI序列(TR/TE=4 000 ms/80 ms,b=1 000 s/m2)。扫描层厚设置为6 mm,层间距为1.0 mm,矩阵为256×170,必要时,对患者的病灶位置加行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检测仪器为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Sin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注意: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检查数据的可比性,要求患者的CT、MRI检查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做好数据的处理与归档。对因脑部创伤导致诊断开始前有躁动表现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使其在稳定状态下接受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年资高的影像学医师对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判断,分析CT、MRI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并据此对检出阳性例次(阳性率)、病灶检出数目以及病灶位置、状态等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1 例患者经CT、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60.66%和95.08%,在检出阳性的患者中,病灶检出数目分别为56 个和99 个,病灶位置位于脑深部区域的比例分别为12.50%、31.31%,非出血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7.86%、34.34%,MRI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CT和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阳性率比较

表2 CT和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位置及病灶状态的比较

3 讨 论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指的是在脑运动状态下,因外力冲击引起颅脑加速性旋转,导致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对神经轴索、小血管造成严重损伤。神经轴索膜受到损伤后,其双侧离子分布失衡,膜的去极化与正常传导无法完成;与此同时,钙离子内流,细胞内的蛋白酶与酯酶被激活,可以共同作用,增加轴索负荷,损伤轴索微管、微丝,阻碍轴流的正常传输,细胞器发生局部堆积之后,则诱发轴索局灶性肿胀、折曲,轴浆外溢,甚至轴索断裂、周围血管撕裂[3]。患者以白质广泛变性、神经轴索回缩球、小灶性出血、小胶质细胞簇形成等为主要特点。学者通过建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动物模型,发现胼胝体、顶叶深部、颞叶白质、内囊、脑干背侧、基底节、丘脑等位置均是可能的损伤位置,尤以胼胝体区域常见,病灶多属于非出血灶[4]。

本文分别采用CT和MRI对61 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诊断,结果可见,无论是检出阳性率、阳性患者的病灶检出数目还是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非出血灶检出率,MRI均显著高于CT。这是由于虽然CT能够通过连续逐层扫描对颅底到枕骨大孔范围内的颅脑损伤情况进行判断,并能通过薄层扫描发现局灶性损伤,但由于其无法直观显示神经轴索损伤,也无法对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当只发生轴索损伤,而未见明确出血灶或者出血灶很小的情况下,CT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其非出血灶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较低的原因。而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序列不同信号特征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5],T1WI序列可以对病灶位置进行准确定位,T2WI序列可对病灶进行直观显示,FLAIR序列可以排除自由水信号的干扰,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晰,特别在轴索损伤的诊断中,患者开始以血源性水肿为主,当血脑屏障被破坏,血管中的血浆流向细胞外间隙导致脑组织中的自由水含量改变,可以通过信号强度的变化充分显示,灵敏度极高;DWI序列则可对弥散受限、磁敏感性不均匀的病灶进行充分显示,诊断优势十分显著。

总之,CT、MRI都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方法,但较之CT,MRI因其灵敏度高而更具优势,在病情评估及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病灶位置靠近颅骨、脑脊液等处的患者,在采用MRI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图像变形的情况,且较之CT,MRI的扫描时间更长,在部分重症患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6-7]。实践应用时,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1]漆强,刘晓,邹玉林,等.常规MRI、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2(31):58-63

[2]王海燕.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8-40

[3]吴继雄,石安斌,杨秋云,等.探讨使用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4,33(7):14-15

[4]KASAHARA K,HASHIMOTO K,ABO M,et al.Voxel- and atlas-based analysis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ay reveal focal axonal injuries in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comparison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J].Magn Reson Imaging,2012,30(4):496-505

[5]李胜军,王义欢,夏亮.CT与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3):91-93

[6]李斌,黎家强.CT和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5,33(10):1-2

[7]王强.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64-67.

Application effect of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TU Ruifa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Nancang 330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Methods: A total of 61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were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MRI at admission,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were reviewed.And the positive cases were detected,the number of lesions detected and the location of lesions,status and other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were 60.66% and 95.08% in 61 cases,who were treated by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the number of lesions were 56 and 99,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s located in deep brain regions were 12.50%,31.31%,non bleeding rate were 17.86%,34.34%.Conclusion: CT and MRI are the diagnosi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effectively,but compared to CT,MRI because of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more advantage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CT;MRI;diffuse axonal injury;diagnosis

1671-8631(2017)08-0595-03

R.445

B

2017-02-01

(本文编辑:张红)

涂瑞芳(1969— ),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士学位,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影像科工作。

猜你喜欢

轴索弥漫性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