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赏析

2017-08-15李佳星

艺术评鉴 2017年13期
关键词:熏香纹饰

李佳星

摘要:熏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熏香的器具——熏炉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精品,如汉代博山炉、隋唐熏球、明代宣德炉等。本文介绍的锦州市博物馆所藏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是黄铜材质的鼎式炉,纹饰精美,造型庄重。根据此熏炉的外观及材质特点,推断其用来在帐中或屏帏之内熏香取暖、驱赶蚊虫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熏炉 透雕 纹饰 熏香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141-02

熏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熏香的器具——熏炉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精品,如汉代博山炉、隋唐熏球、明代宣德炉等。本文介绍的锦州市博物馆所藏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是黄铜材质的鼎式炉,纹饰精美,造型庄重。根据此熏炉的外观及材质特点,推断其用来在帐中或屏帏之内熏香取暖、驱赶蚊虫的可能性较大。

在锦州市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厅的地中展柜内陈列着一件精美的熏炉——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见图1),它的庄重典雅、精美别致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一、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介绍

这件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是由原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拨交到锦州市博物馆的。这件熏炉属于鼎式炉,通体均为黄铜铸造,通高47厘米,口径27.8厘米。熏炉由盖、炉身和足三部分组成。盖上是透雕的两组相对的变形双凤朝阳纹(见图2),熏香的香气从这透雕的孔隙中飘荡而出。盖钮为宝顶形,上面雕精美的蓬花纹。炉身的口沿部分属折沿,上面雕回纹。口沿之上有两个相对的直耳,应是用于搬动熏炉的扳手。口沿之下为矮颈,颈上雕日月纹。颈部与炉身主体相接的肩部雕如意纹。炉身主体为半球形,上面雕两组相对的变形双凤朝阳纹。炉身之下为柱状的三足(见图3),足部雕蚕纹。整个熏炉的纹饰,除盖为透雕外,其余均为浮雕。

二、熏炉的发展历程

熏炉,又称香炉、熏笼,是中国古代用以熏香的器具,它随着熏香习俗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用香历史悠久,据宋丁谓《天香传》记载:“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祀,首推馨之荐”。但中国早期所用的香料并不是现在我们常见的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而是指带有香气的香木或香草。将带有香气的植物风干后,装入布袋中,放置在需要的地方,用以散发香气,祛湿除疫[1]。可见,当时只是用香而不是熏香,也不需要熏香的器具,熏炉还没有产生。1997年,在陕西凤翔雍城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凤鸟衔环铜熏炉(见图4),其构造已相当成熟。各地也已有多件战国时期熏炉出土,因此根据考古发掘推论至迟到战国时已出现熏炉。但当时的熏炉形制还没有一定的定式,目前出土的战国时期熏炉风格形制差异明显。

两汉时期,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南亚乃至欧洲的许多香料得以进入中国。这些外来的香料与传统香料不同,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放置在炭火上面熏烤,从而挥发出浓厚的香气,飘出缕缕青烟。这一时期,由于香料品种的多样化,人们开始研究各种香料的特点,出现了将多种香料调和配制在一起的“香方”。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喜香用香的热情都空前高涨。正是这些原因,促使了熏炉在两汉时期的大发展,熏炉的形制由原来的没有定式发展为逐步统一,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特殊形制——博山炉(见图5)。博山炉得名是因为熏炉的炉盖造型仿造了海上仙山“博山”。博山炉大都是底部为一个圆盘,盘中央竖立一个直柄用以承接炉身。炉身为半圆形,炉身之上为圆锥状的炉盖,在炉盖上透雕山峦、人物、鸟兽、草木等形象。熏香时,香气通过这透雕的孔隙徐徐而出,萦绕在“博山”周围,犹如仙境。豆形熏炉在两汉时期也很盛行,它是仿造古代豆形器制造的熏炉。东汉时期出现瓷质熏炉,并且在东汉后期十分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熏香更为普遍,出现了许多描写熏香的诗文,如刘绘《博山香炉》、曹丕《迷迭香赋》等。这一时期佛教盛行,博山炉的形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莲花、宝珠之类的佛教纹饰代替了山峦鸟兽等纹饰。[2]

隋唐时期,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对熏香的研究更加用心。无论是朝廷朝会还是宗教佛事、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熏香,喜爱熏香的贵族甚至还有“斗香”的活动,奇香成为炫耀的资本。这一时期仍是以带盖的金属博山炉为上品,但以往博山炉占据主导的局面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三彩兽足炉、绞胎五足炉等瓷质多足香炉和具有特色的熏球。熏球(见图6)是一种球形的小型熏炉,直径大概4.5厘米左右,炉身和炉盖均为镂空的半球形,以子母口扣合,内置香盂,香盂采用机械平衡原理放置,这样无论香球如何转动,悬于其中的香盂总会保持平衡。

及至宋代,熏香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文人雅士还会亲自制作香料,互相赠送、品评。在徽宗时期尚古之风盛行,当时又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这些特点在熏炉的制作上也有所反映,盛行仿造鼎、簋等商周青铜器的三足与圈足熏炉,尤其是鼎式炉最为流行。宋代陶瓷业特别兴盛,许多名窑都烧制了大量流行样式的瓷质熏炉,丰富了熏炉的材质。

明朝时期,熏香依然流行,而且出现了著名的熏香用具——宣德炉,宣德炉是熏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亮点。宣德炉采用黄铜铸造,它的冶炼技术及铸铜工艺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不仅是当时人们推崇的上品,而且现在依然被收藏界看好。

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创造了“康乾盛世”的繁荣,熏香作为一种雅趣更是得到了发展,熏炉的铸造工艺更加成熟。熏炉的整体造型和谐美观,纹饰细腻华美。本文所述的双凤朝阳纹熏炉正是体现这一特点的清代熏炉,铸作工艺精美,整体造型浑圆典雅,雕刻的纹饰出现了双凤朝阳纹、回纹、日月纹、如意纹及蚕纹等五种纹饰,纹饰虽多,却繁而不乱。

三、各式熏炉的不同用途

综观熏炉的发展历程,形制样式逐渐多样化,材质范围也越来越广,金银铜铁及瓷质熏炉都有发现。但论及熏炉的作用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祭祀、礼佛,几乎所有佛事活动前都要熏香,汉代博山炉的设计本身就与道教仙山联系在一起;二是文人雅士在书房中熏香以提神醒脑,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氛围;三是帐中或屏帏之内用以熏香取暖、驱赶蚊虫;四是焚香熏衣,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诗句均体现了熏炉的这一功用,如王建《宫词》“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本文所述的双凤朝阳纹熏炉用来在帐中或屏帏之内熏香取暖、驱赶蚊虫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用来祭祀礼佛的熏炉在宋代时发生了形制上的变化,去掉了熏炉的盖子,成为专门用来上香的香炉;文人雅士放在书房中的熏炉大都是比较小巧,放在几案之上;用来熏衣的熏炉之上会有一个专用的熏笼。所以说此熏炉是放在帐中或屏帏之内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向祎.先秦至秦汉时期焚香之风与香具——兼谈五凤熏炉的命名[J].中原文物,2013,(06):51.

[2]李曼丽.香回炉上烟古代的熏香与熏炉[J].收藏,2005,(07):83.

[3]冀克强.四兽莲花陶熏炉赏析[J].黑龙江史志,2015,(03).

[4]黃海涛.古今香熏炉的收藏与赏析[J].理财(收藏),2015,(07).

[5]吴清.上古至两汉间的熏炉浅谈[J].中国集体经济,2015,(14).

[6]张晓培.火冷熏炉香渐消馥郁幽婉沁心脾——浅谈宿松馆藏精品之古朴典雅香熏炉[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06).

[7]杨波.汉代熏炉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杨洁,杜文,张彦.隋唐笼形镂雕熏炉考略——兼为一件西安碑林馆藏石刻正名[J].文博,2015,(10).

[9]刘宴君.熏炉花气朝酲解,茶鼎松风午梦回——中国古代熏炉设计的人文色彩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10]王志浩,郑序先,王永信.汉代青铜熏炉及其医疗保健价值的研究[J].草原文物,1994,(01).

猜你喜欢

熏香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中药消毒熏香研究概况
中秋节的来历
这些“文物”是认真的吗
二则 暖阁熏香雪未晴
六朝瓦当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运用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浅谈元青花纹饰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