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2017-08-1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肌无力胸腺免疫性

,, ,

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陈乐君,顼宝玉,王娟,袁慧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无特效疗法及特效药物,本研究简要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1 中西医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认识

1.1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明确,MG是依赖细胞免疫并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介导、补体参与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自1960年Simpson首次提出该病的自身免疫假说以来,并据此逐渐开展免疫抑制、抗胸腺球蛋白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等治疗方法[2]。本病年平均发病率为(8.0~20.0)/10万人[3],在我国发病率为8人/10万,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中医学上并没有重症肌无力的病名,但历代许多的中医古籍所描述的症状特点,如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等症状,与重症肌无力所表现的症状极为相近,如《内经》之“视歧”、《证治准绳》之“视一为二”和“目珠不正”、《诸病源候论》之“睢目”和“偏视”、《圣济总录》之“眼睑垂缓”、《目经大成》之“睑废”等。

2 中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重症肌无力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特效疗法及特效药物,治疗上多采用对症治疗及免疫治疗,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2.1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2.1.1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此类药物是治疗所有类型MG的一线药物,其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使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积累,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从而改善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症状[4]。常用药物有:溴吡斯的明、新斯的明等。

2.1.2 免疫抑制剂治疗 本类药物虽然对部分病人有效,但是其过度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使病人白细胞(WBC)降低,且出现脱发,出血性膀胱炎等副作用。因此,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菌素、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

2.1.3 胸腺手术摘除治疗 疑为胸腺瘤的MG病人应尽早行胸腺摘除手术,早期手术治疗可以降低胸腺肿瘤浸润和扩散的风险,但并非对所有施以手术的重症肌无力都有效,其远期疗效虽然较药物治疗会好一些,但仍有明显的复发率,而且手术有时还可能会伴有并发症。

2.1.4 血浆置换法 对于难治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即胸腺切除和类固醇疗法均不能脱离人工呼吸器者)以及肌无力危象频发者,可以主张用血浆置换法,但因本治疗方法医疗成本昂贵,故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2.1.5 皮质类固醇 本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自身免疫的反应,虽然其近期疗效还不错,但是其用药时间长、撤药后复发率较高,且有明显的副作用,临床上选用时应谨慎。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1.6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主要用于病情急性进展、手术术前准备的MG病人,多于使用后5 d~10 d起效,作用可持续2个月左右。

总之,以上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与问题,如副作用明显并抑制自身机体的免疫力,用药周期长,且撤药后易复发或加重等。鉴于以上这些情况,中医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2.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与五脏相关,以脾、肾、肝为主,并与络脉也相关。邓铁涛教授[5-6]认为本病病因可归纳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情志刺激,或外邪所伤,或疾病失治,或病后失养,导致脾胃气虚,渐而成虚成损。故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尚尔寿教授认为本病本在肝、在风,筋脉失养,风痰阻络[7]。顼宝玉[8]认为本病的发生其病位主要在肝,其病因病机则主要与风(外风、内风)密切相关。吕国雄等[9]认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刘福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元气亏虚,脾肾功能虚损。吴以岭教授认为,“奇阳亏虚,真元颓废”为本病发病之本,“络气虚滞”为其主要病理关键[10]。根据文献查询和总结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将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辨证治疗总结如下。

2.2.1 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 证候特点:上胞下垂,视岐,或目珠偏斜。头晕目眩,耳鸣健忘,两目干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推荐方剂:复肌宁方。

2.2.2 脾胃虚损 证候特点:上胞下垂,视岐,或目珠偏斜。面色萎黄或光白;久咳不止,气短而喘;气短声低或嘶哑;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弱。治法:健脾养胃。推荐方药:强肌健力方。

2.2.3 脾虚气弱 证候特点:上胞下垂,视岐,或目珠偏斜。面色萎黄或光白,纳差,自汗,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细涩。治法:补气健脾。推荐方剂:参苓白术散。

2.2.4 脾肾虚损 证候特点:上胞下垂,视岐,或目珠偏斜。食欲不振,畏寒怕冷,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治法:健脾补肾。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

3 结 语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治疗上无特效疗法和特效药物,临床上应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及对药物的反应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西药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同时,本研究对其他进行临床研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人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 张慜,李柱一.胸腺与重症肌无力[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5(18):361.

[2] 李柱一,张巍.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2):113-115.

[3] Conti-fine BM,Milani M,Kaminski HJ.Myasthenia gravis:past,present,and future[J].J Clin Invest,2006,116(11):2843-2854.

[4] 冯霞.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17(3): 228-230.

[5] 全世建,肖会泉.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26.

[6] 阳涛,周欣欣,刘小斌.邓铁涛教授函诊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特点浅析[J].新中医,2011,43(4):134.

[7] 刘少云.尚尔寿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1,19(1):306.

[8] 顼宝玉.从肝从风论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理论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0):1247-1250.

[9] 吕国雄,徐秀梅.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6例[J].江西中医药 2010,41(6):58-59.

[10] 许凤全.吴以岭教授从奇经和络脉论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撷萃[J].四川中医,2006,24(2):4-6.

R746.1 R259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2.013

1672-1349(2017)22-2840-0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顼宝玉,E-mail: gemini7965@163.com

信息:陈乐君,顼宝玉,王娟,等.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840-2841.

2017-06-02)

(本文编辑 郭怀印)

猜你喜欢

肌无力胸腺免疫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