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内涵及其维度构建

2017-08-13王瑞琪原长弘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定义成果

王瑞琪 原长弘

摘 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现有研究虽然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定义,但存在定义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文中在整合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的内涵重新界定;其次,完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及其维度的确定。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整合与补充,文中进一步明确了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关键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内涵;维度中图分类号:F 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6-0568-05

A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and Dimensions of 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WANG Rui-qi,YUAN Chang-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Abstract:The core position in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essential to implement innov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country.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Although 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lready been defined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however,the current research did not reach a consensus on how to define 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By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larifies the dimensions of 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By integrating and supplement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this study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the cor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definition;dimensions

0 引 言

發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实现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的关键途径,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1-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随之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3],其本质是实现市场对创新资源的配置作用[4]。自2006年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在创新投入、活动和产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据此,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基本确立[5-6]。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企业虽然已具备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一些特征,但是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7-9]。这一争议主要源于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定义不一致所导致的[10-11]。此外,现有的文献多从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的视角来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定义,并未从企业自身出发来剖析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为此,有必要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的内涵加以讨论与界定,完善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理论研究。具体包含以下3个问题:第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内涵是什么?第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维度有哪些?第三,每一维度的具体含义及构成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与分析,针对当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发挥的问题,从理论上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行探讨,并划分为6个关键维度: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创新收益、利益分配,并着重分析了这6个维度的内涵与具体构成。

1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内涵辨析早期的技术创新主体研究大多针对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由不同的阶段过程组成,每一创新阶段具有不同的主体[12-13],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同[14]。后来,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范围的扩大,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也由企业内部延伸至企业外部甚至整个区域或国家,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也随之改变。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定义主要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含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与其他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创新体系,甚至包括区域与国家创新体系。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鼓励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于此,以往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涵义,大多基于投入-产出的理论框架,指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2方面。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不断进行拓展与细化,但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内涵理解的不一致,使得学术界对企业主体地位是否已经确立产生了争议。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较之以往,这一定义更加具体,方向性更加明确。至此,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范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这一定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涵义的讨论并未终止。有研究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体现在“6个主体”:研发决策主体、研发投资主体、成果分配主体、产业化主体、科技信息主体和技术转移主体[15]。有研究指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包含研究开发主体、成果应用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4个主体”[16]。笔者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其他创新主体而言具有相对的优势地位,具体表现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起主导作用。柳卸林(2008)[17]表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质是企业自己主导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综合现有的文献,文中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包含6个环节,分别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创新收益、利益分配,并从6个方面来定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为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提供方向。相对于以往的定义,文中提出的定义具有以下2种特点:首先,文中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定义涵盖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指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体现在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其次,文中是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之上,通过整合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文献,而提出的相对比较全面、系统的定义。

2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6个维度解析

2.1 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主体企业来源于市场,与市场具有天然的联系,若能善于捕捉市场的创新需求,则会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的有效联结,从而有利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正确把握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18]。因此,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起主导作用,增加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19],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分析市场需求,进而实现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创新决策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关键环节,其研究始于对企业内部的创新决策的制定,包含4个基本要素:创新决策主体、创新目标、创新方案、创新决策实施。企业内部的创新决策主体为具有决策权力与能力的企业家[20]。而对于多主体参与的技术创新项目而言,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主体地位则是指相对于其他参与主体,比如高校、研发机构、政府而言。以往的研究将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主体定义为企业对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程度,但该定义并未详细探明在合作创新项目中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具体过程及构成部分。综合以往的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企业始终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在创新需求把握、战略目标设计、项目立项、项目考评中止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并推动创新决策的有效实施。

2.2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研发投入是实施技术创新的基础,被广泛用于衡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是学术界公认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前提条件[21],只有企业具备一定的筹资与融资能力,才可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高投入,承担技术创新的高风险[22]。现有的研究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包含研究经费投入和研究人员投入2部分,笔者认为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指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的投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是创新投入的募集主体和使用主体,不仅表现研究经费投入和研究人员投入主体,也表现为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创新场所、设备及技术支持,并承担研发人员报酬与奖励等。

2.3 企业是科研组织的主体科研组织是进行技术创新的组织载体,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3-24],为创新人才提供平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关键力量。有组织的合作有助于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罗宾斯将组织定义为“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授权和协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其中,组织的定义包含2层涵义:一是组织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集体;二是组织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过程。以前的研究在定义企业是科研组织的主体时更多考虑了组织的第一层定义,即企业是科研组织的主体体现为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校构建的合作创新组织,并未考虑组织的第二层定义,即组织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分配、权责关系设定等来实现对科研组织的资源配置。文中借鉴管理学中对组织的定义,认为企业成为科研组织的主体不仅表现为企业主导成立的独立或与境内外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组织合作成立的具有一定研究开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还表现为企业领导技术创新组织,负责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层级及权责关系的设计和创新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等管理工作。2012年陕西省高功率激光器及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其中,目标项目之一的高功率激光器九大核心技术项目由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光机所牵头,并由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协调并推进项目的开发和验收工作,该实例体现了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科研组织主体作用。

2.4 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法规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与知识创新不同,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本目的是实现创新成果要走向市场,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具有迫切的需求,并且只有企业可以确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价值,也只有作为社会生产主体的企业具备可以使创新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资源与能力,比如熟练的技术工人、先进的生产设备、厂房、营销人员与渠道等。因此,企业是成果轉化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企业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才能解决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25]。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体具体指企业自主决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扩散,主导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并负责将技术创新成果量产与销售。江南大学与新疆恩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产学研合作,其中江南大学发挥其科研优势进行产品研发工作,而恩利德公司则利用其在设备、原材料及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负责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和该产品的量产与销售,这体现了只有企业具备使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并主导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过程。

2.5 企业是创新收益主体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经济法则,企业作为创新投入主体,理应成为创新收益主体。创新收益是指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取收益的能力,强调企业对创新收益的占有程度。企业对创新收益的占有程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企业是创新收益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享有合作专利申请权和使用权,决定技术创新成果是否公开发表及其发表形式、发表时间、署名顺序及报奖方式等。

2.6 企业是利益分配的主体根据责权利险对等原则,企业作为创新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主体、成果转化主体以及创新收益主体决定了企业是利益分配的主体。利益分配是技术创新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动力与积极性。企业是利益分配主体表现为:企业享有对其转化科技成果获得的收入进行自主分配的权利[26],或者是企业享有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分配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将企业利益分配主体定义为企业主导分配技术创新成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主导技术创新联盟创新收益在各创新主体的分配比例。总而言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性的6个方面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其中,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是实现企业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企业研发投入、科研组织的主体性则是基础与支撑条件,成果转化主体、创新收益主体与利益分配主体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结果。企业技术创新地位6个维度的内涵以及具体构成内容见表1.

创新决策主体企业在创新决策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企业始终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在创新需求把握、创新目标设计、创新行动方案选择评估、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并推动创新决策的有效实施。1)企业为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的牵头单位;

2)在合作创新项目中,企业提出技术创新需求;

3)在合作创新项目中,企业负责技术创新战略设计;

4)企业是创新项目立项主体;

5)企业是创新项目计划实施主体;

6)企业是创新项目考评与中止主体。

创新投入主体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的投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是创新投入的募集主体和使用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主要负责技术创新场所、设备及技术支持,并承担研发经费、研究人员报酬与奖励等。

1)在合作创新项目中,项目研发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

2)在合作创新项目中,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创新场所、设备及技术支持;

3)项目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企业。

科研组织主体企业成为科研组织的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主导成立的独立或与境内外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组织合作成立的具有一定研究开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1)企业主导与境内外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的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技术创新联盟等;

2)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R&D机构。

成果转化主体技术应用和成果在企业内、由企业或者委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扩散转移转化。1)企业主导与境内外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的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技术创新联盟等;

2)在合作创新项目中,企业领导技术创新组织;

3)企业负责创新组织结构、层级与权责关系的设计;

4)企业负责创新组织的人员配备;

5)企业负责创新绩效考评体系构建。

创新收益主体企业占有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收益。1)企业享有合作专利申请权与使用权;

2)企业决定技术创新成果是否发表、发表时间及发表形式、署名顺序及报奖方式。

利益分配主体企业是利益分配主体表现为:企业享有对其转化科技成果获得的收入进行自主分配的权利,并且企业有权对合作创新成果实施专利保护,或者是企业享有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分配权。1)企业主导联盟创新收益在各创新主体的分配比例;

2)企业主导分配技术创新成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3 结 语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薄弱。在对以往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文中阐明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内涵,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相对于其他创新客体而言,具体由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创新收益、利益分配6个维度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6个维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的理论框架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定义,但现有的定义并未涵盖技术创新的方方面面。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实质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起主体作用。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总结,文中试图从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收益共享、利益分配6个维度来界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创新决策主体主要体现在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决定技术创新目标,制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企业作为创新投入主体表现为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并负责技术创新场所、设备的提供;企业作为科研组织主体是指企业主导建立独立的或者合作性质的技术创新组织,主要包含企业内部的研发组织和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建立的合作创新平台或技术创新联盟等;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主体是指企业承担主要的创新成果转化任务,可以在内部转化也可以在企业外部进行转化;企业成为创新收益的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为创新产出的主体;企业作为利益分配的主体表现为企业具备对技术创新成果自主支配的权利。通过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未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参考文献:

[1] 万 钢.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最重要[J].中国科技产业,2012(4):12-12.

[2] 李新男.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科技论坛,2007(6):15-18.

[3] 裴洪志,孙耀吾.“官产学”创新网络与企业主导作用研究[J].商业研究,2010(1):45-49.

[4] 解学梅,刘丝雨.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效应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J].管理科学,2015(2):27-39.

[5] 连燕华.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讨论[J].科技与管理,2006,8(2):133-135.

[6] 陈 云.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范式研究[J].江汉论坛,2011(9):63-67.

[7] 张义芳.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了吗[J].中国科技论坛,2006(4):11-15.

[8] 李 娜,李建华,卢相君.如何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J].当代经济研究,2009(6):69-72.

[9] 汪 锦,孙玉涛,刘凤朝.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9):146-153.

[10]楊 伟,戚安邦,杨玉武.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8,28(6):955-959.

[11]张赤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监测分析(2000—2012年)[J].科研管理,2015,36(11):71-79.

[12]李兆友,远德玉.论技术创新主体[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5):27-31.

[13]吴荣生.对企业创新主体之探讨[J].现代企业,1999(7):29-30.

[14]李兆友.论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8(2):51-55.

[15]周 青,杨 伟,马香媛.浙江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4):142-146.

[16]田 青.协同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实现[J].中国科技论坛,2015(10):69-73.

[17]柳卸林,潘 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中国科技产业,2008(6):54-59.

[18]马 宁.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89-93.

[19]钟 敏.浅析国企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及外部环境[J].技术经济,2002,21(11):23-25.

[20]李兆友.也论技术创新主体的转换——兼与赵克、朱新轩等商榷[J].科学管理研究,1998(1):75-77.

[21]洪银兴.科技创新中的企业家及其创新行为——兼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J].中国工业经济,2012(6):83-93.

[22]杜 伟.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J].经济评论,2004(3):32-35.

[23]严中华.企业R&D机构建设与企业技术进步[J].科研管理,1994,15(3):34-37.

[24]郭庆存.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建设突破创新体系建设瓶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忧患、思考与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5(7):25-27.

[25]杨忠泰.从我国现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看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必然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6):52-55.

[26]王建军,张利庠.企业要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44-44.(责任编辑:王 强)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定义成果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定义“风格”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