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17-08-10耿春华刘旭艳杨斌勇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

耿春华 刘旭艳 杨斌勇

【摘 要】本文对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调研,认为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状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和进展不平衡,学科教师缺乏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据此提出要切实发挥研究性学习在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改革管理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并建立健全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教师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示范性高中 研究性学习 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018-03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养成,最终将落实于课程。就当前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受到了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学习方式。

第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

第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项有关问题解决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同学等学习伙伴的共同参与,通过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来达成学习目标。在共同参与和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学会尊重、理解、表达以及倾听等方式方法。

第三,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因为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任务,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这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勇敢探索,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这些正是创新精神所必需的特质。同时,学生还需要亲力亲为,自己去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四,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各种社会角色的思考中去,让学生提前体验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其必然能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及分析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情况,我们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对南宁市部分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具体如下:

(一)认识和学习态度层面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和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考试课程应该占绝对优势,研究性课程的开展会影响学科课程的学习。

表1 在实践过程中,你校认为开展研究性课程

对学生成长有作用吗?

有很大作用 有一点作用 没什么作用 形同虚设,没作用

54.5% 45.5% 0 0

表2 你喜欢研究性课程吗?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不太喜欢 很不喜欢

23.5% 54.2% 18.9% 3.4%

表3 你认为研究性课程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帮助?

有很大帮助 有一些帮助 没什么帮助 浪费时间

29.8% 59.1% 6.7% 4.4%

表4 学生不參加研究性学习的原因是?

想参加,但学习任务重,

没有时间参加 家长不支持 不想参加,中学生没有

必要研究课题 学校没有组织

49.7% 1.6% 12.4% 36.3%

以上数据显示,学校和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态度层面,22.3% 的学生不喜欢研究性课程,其中 6.7% 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4.4% 的学生认为研究性课程浪费自己的时间。其中,对没有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追问原因时,49.7% 的学生表示“想参加,但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12.4% 的学生表示“不想参加中学生没有必要研究课题”,1.6% 的学生表示“家长不支持”。由此可知,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对研究性学习存在认识不足,认为考试课程应该占有绝对的优势,研究性课程的开展会影响学科课程的学习。

(二)兴趣、需求和家庭支持层面的情况。在参加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年级差异、班团干差异和性别差异。具体为:高一学生更喜欢研究性课程,更希望和高校学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更希望开展科研项目时得到高校老师的指导,家人也更支持高一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非班团干学生更喜欢研究性课程,也更希望和高校学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女生比男生更喜欢研究性课程,也比男生更愿意今后从事科研类的工作。

表5 研究性学习年级差异

因子 高一 高二 T值

喜欢程度 2.19+0.71 1.87+0.75 6.522***

合作意向 1.84+0.80 1.62+0.73 4.302***

希望指导 1.87+0.78 1.70+0.73 3.20**

家庭支持 1.84+0.66 1.74+0.69 2.20*

表6 研究性学习是否班干差异

因子 班团干 非班团干 T值

喜欢程度 1.92+0.75 2.07+0.74 -2.74**

合作意向 1.61+0.72 1.78+0.79 -3.033**

表7 研究性學习性别差异

因子 男性 女性 T值

喜欢程度 1.95+0.83 2.08+0.66 -2.502*

求职意愿 2.08+0.88 2.32+0.79 -4.246***

关于上述差异,调研组认为原因主要是:高一年级学生的课程相对较较少,没有学业水平测试和升学考试的压力,拥有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多。非班团干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分工合作、沟通交流、数据分析、信息搜集等方面能力的愿望比较强烈,而担任班团干的学生在履行班干工作职责过程中,这几方面的能力已获得一定程度提高,其意愿相对降低。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女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受目前社会上择业观的影响,研究性工作稳定,比较适合女性,因此,女生比男生更愿意今后从事科研类的工作。

(三)研究性课程开设情况。大部分示范性高中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研究性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少部分的示范性高中学校还没能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未能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表8 你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能正常开展吗?

全部能 大部分能 有时能 不能

36.4% 27.3% 27.3% 9.0%

表9 你参加过多少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5个及以上 3-4个 1-2个 没参加

2.5% 30.7% 49.2% 17.6%

由此可见,六成以上的示范性高中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约有一成的示范性高中学校还没能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未能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状况。学校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师生培训、制定学分认定管理制度等措施,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实效。

但受师资、资源、经费等因数的制约,学校无法持续地、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难以满足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求。为更好地推进研究性学习工作,学校迫切需要获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等力量在经费、师资培训、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表10 你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多选)

经费不足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学校资源不足 学生积极性不够 其他

36.4% 54.6% 72.8% 18.2% 36.4%

表11 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多选)

经费问题 缺乏指导 没有资源 其他

24.8% 47.2% 27.8% 11.5%

表12 你们学校提供的资源可以满足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吗?

可以 基本可以 基本不够 差很远

9.4% 45.6% 30.0% 15.0%

由此可见,受师资、资源、经费等因数的制约,学校无法持续地、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难以满足全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求。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来看,学校迫切希望能够获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等力量在经费、师资培训、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三、结论及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部分教师座谈记录的整理,调研组得出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尽管学校和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考试课程应该占有绝对的优势,研究性课程的开展会影响学科课程的学习。研究性课程整体的实施状况不理想,部分学校没有严格贯彻和认真落实研究性学习。通过座谈会发现,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状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和进展不平衡,学科教师缺乏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当前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方面的问题。基本上以学科教师提供为主,学生很少能够自行提出研究课题。一方面,在制定课题时,学科教师多注重与学科联系密切的内容和问题,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参加有关的专项培训,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出现选题大而空、难以开展研究的情况。

(二)实施层面的问题。大多数学科教师能够按照研究计划指导学习小组的学生有序开展研究,及时填写表格,记录活动情况,撰写研究报告以及个人感受,确保各项活动扎实开展。但是,由于学科教师的科研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学生素质差异等因素,各学科教研组、学生学习小组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成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出于安全考虑,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局限于校园中,外出实地考察研究的机会很少,课题研究的范围、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评价层面的问题。学校通常以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采用量化评价方法,对研究性学习成果实施量化打分,即认定学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学校或学科指导教师不能关注到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和整个研究过程,难以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合作方式、个体对学习小组的贡献等进行客观的评价,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策与建议

要切实发挥研究性学习在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其可持续性,必须改进当前研究性学习的低水平和不平衡状态。对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改革管理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严格贯彻和认真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着力建立保障体制和激励体制,努力营造和拓宽示范性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校内外氛围,调动全体师生參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必需内容和特色亮点。

1.加大政策支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南宁市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以及督导评估等一系列方案,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指导,加大落实力度,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校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主要是建立教师管理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有关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以及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加大经费支持。一是在已有的高中课程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项经费保障制度基础上,增加研究性学习经费保障内容,为高中学校扎实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解决“瓶颈”制约。二是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对研究性学习开展扎实、实施有效的学校,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落实研究性学习师资培训的有关经费政策。

4.挖掘资源优势。学校要着力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和高校的支持,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促进学校研究性课程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研究性学习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评价原则上,坚持激励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前者主要是指善于发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使之得到强化,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获取研究问题的动力,以便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后者主要是指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速度、学习方式以及个性潜质,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长。

2.在评价方法上,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研究性学习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是对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进行评价。因此,要采用过程性评价,重视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三)教师自身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改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示范性高中全面实施和推广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研究性学习要求高中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搜索信息,查阅资料,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如此,高中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与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教师传统的“授业”“解惑”的工作。这意味着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更为突出,他们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要求全体高中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和理性的权威观,切实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成一个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切磋,相互启发、互相激励。

【参考文献】

[1]曲 淳.小学科学课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9)

[3]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4]左 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5]褚宏启,张咏梅,田 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6]张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7]丁卫东.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8]王 珊.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
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