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7-08-07郑美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总分主观幸福感

郑美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350300)

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郑美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350300)

为了研究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6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坚韧人格在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控制感和投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大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是具有潜在建设性力量的,因此,它用积极的、健康正面的角度解读人的心理现象,研究普通人怎样更好地生活、发展,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坚韧人格的研究最早是由Kobasa在1979年提出的,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坚韧人格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1].在面对充满多变的应激生活时,具有坚韧人格个体可以把它视为机会,以获得自我成长[2].他们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并积极努力地工作,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有目的地主动采取行动,并把生活中的变化看成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机遇[3].国外对坚韧人格研究主要围绕在坚韧人格、应激、应对方式、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上[4].有研究证实了坚韧人格和方法取向的应对方式能调节或缓冲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有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是坚韧人格与健康的中介变量,坚韧人格和工作应激是预测倦怠的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近年来,中国的心理学者也开始关注坚韧人格,并进行本土化研究.卢国华认为坚韧人格具有集认知、情绪、行为一体的人格特征,并把它分为投入、控制、挑战和韧性四个维度,并且发现坚韧人格可以缓冲压力对身心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5].

主观幸福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的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评价幸福程度[6].目前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主观幸福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研究发现,个体的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归因及自我表露等因素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7].国外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最有力、最稳定的预测源是人格因素[8].由此可见,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密切.坚韧人格是目前人格研究的新趋势,它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如何、它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是本文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压力,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研究也证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降低了生活品质.而坚韧人格可以帮助大学生缓冲应激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5],使大学生在高应激情境的状态下保持身心健康.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发挥个体的潜能,培养大学生体验幸福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开展对大学生坚韧人格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支持.

1 方法

1.1 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6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568份,有效率为94.67%.其中,男生312人,女生256人;学生干部296人,非学生干部272人;城镇大学生276人,农村大学生292人;大学一年级学生128人,大学二年级学生189人,大学三年级学生132人,大学四年级学生119人.

1.2 测量工具

1.2.1 《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

采用卢国华和梁宝勇(2008)编制的《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该量表分为韧性、投入、控制和挑战四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Likert自评式4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l分到4分,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0,信效度良好.

1.2.2 《总体幸福感量表》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有33个项目,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忧郁或者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六个维度.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本研究取量表前18项的分数值.

1.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表1 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性别、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年级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1可知,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坚韧人格的总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学生坚韧人格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其中,农村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显著地高于城镇大学生;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坚韧人格总分显著地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坚韧人格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检验可知,大四学生坚韧人格显著地高于大一学生.

表2 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由表2可知,大学生坚韧人格及各个维度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3 大学生坚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

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坚韧人格的投入、控制、挑战和韧性四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控制感和投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性别、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年级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1可知,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坚韧人格的总分显著地高于女生.这是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男性的形象常被塑造成独立自主、刚毅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强、积极主动等,而女性的形象则被塑造成柔弱细心、被动依赖等[9].因此,男女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这些刻板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男大学生表现较为成熟自信,他们相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生活中变化看成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挑战,不害怕失败,通过不断地尝试,培养自身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女生则较为被动和退缩,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遇到问题时,求助朋友、家人等,甚至有的采取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容易使女大学生形成依赖的特点.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男生在韧性和挑战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女生.

大学生坚韧人格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其中,农村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显著地高于城镇大学生;现在的城镇大学生一般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遇到问题他们更多依赖家庭解决,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韧性人格的形成[10].而农村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家庭条件不如城镇大学生优越,但是,从小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问题,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把握机会,珍惜生活.因此,本研究也证实了农村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显著地高于城镇大学生.

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坚韧人格总分及各个维度显著地高于非学生干部.一般来说,学生干部素质、能力、品行等都高于普通同学,是大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特殊群体.他们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的模范和榜样,因此,他们是老师和同学之间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学生干部必须在同学中树立示范榜样和威信作用.他们要努力策划和组织学校活动,积极带领同学参加活动,在现场维持活动秩序,并保证学校活动开展的质量.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在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学生干部要主动进行协调、化解.在这些参与、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把握机会、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有利于促进坚韧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因此,学生干部坚韧人格总分及各个维度显著地高于非学生干部.

大学生坚韧人格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检验可知,大四学生坚韧人格显著地高于大一学生.由于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他们稚气未脱,对大学和社会懵懂无知,经过大学三年的洗礼和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到了大四,他们对社会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对自己的未来有很明确的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例如考研、找工作、出国深造等,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坚韧人格的形成.因此,大四学生坚韧人格显著地高于大一学生.

3.2 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由表2可知,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坚韧人格的四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控制感和投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坚韧人格中,投入是指个体通过积极卷入生活事件感知到目的和意义.当大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时,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动力感和积极情绪,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控制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对生活事件的不合理信念.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和不合理信念有关.坚韧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把不合理信念变为合理信念,从而有效地提高主观幸福感.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地看待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大学生坚韧人格,鼓励其发展自身潜能,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4 结论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界研究的重点从个体心理问题转变为探究人格积极健康的品质,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本研究主要关注主观幸福感和坚韧人格这两个积极心理学的主题.从国内目前研究可以看出,坚韧人格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现状上,很少关注坚韧人格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研究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坚韧人格的总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学生坚韧人格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显著地高于城镇大学生;大学生坚韧人格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坚韧人格总分显著地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坚韧人格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四学生坚韧人格显著地高于大一学生;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控制感和投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坚韧人格,提高主观幸福感.

[1]黎少游,向敏.坚韧性人格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40-44.

[2]王峰,李永鑫.坚韧人格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3):715-717.

[3]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33-38.

[4]卢国华,梁宝勇.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2):103-106.

[5]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25-28.

[6]陈浩彬,苗元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2,5(4):46-52.

[7]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69-72

[8]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75-576.

[9]程亚华.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10):1176-1177.

[10]余瑶.坚韧人格在“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及其培养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167-168.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hardiness and subjective-well being

ZHENG Meijuan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g 350300,China)

To investigate with college students’hardiness and subjective-well being,568college students were administered by hardiness scale and subjectivewell being scale.The results show: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residence,student cadres,grad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hardiness;hardines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subjective-well being;the sense of control and inpu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hardiness;subjective-well being

B848

A

1671-9476(2017)02-0153-04

10.13450/j.cnkij.zknu.2017.02.039

2017-01-28;

2017-02-28

郑美娟(1984-),女,福建三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总分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