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2017-08-07陈忠业王丽金胡克壮曾令济范雯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肥大细胞皮肤性病持久性

陈忠业 杜 强 王丽金 胡克壮 曾令济 范雯雯



·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陈忠业 杜 强 王丽金 胡克壮 曾令济 范雯雯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telangiectasia macularis eruptiva perstans, TMEP)属于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cutaneous mastocytosis CM)中的一种类型,相对罕见,临床表现多样。现报道本院诊治的一例患者。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造纸工人。躯干多发性褐色斑丘疹14年,逐渐增多并累及面颈部、四肢5年余。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棕红色、褐色皮疹,遇热及烤火时感瘙痒,搔抓后皮损肿胀,变为红色。起病后体重增加约10 kg,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未处理)。近5年来皮疹增多,逐渐扩展到面颈、腰腹、臀及四肢。否认有精神紧张、运动、热水浴后皮损加重。既往健康,无糖尿病、高血压、过敏反应、骨关节疼痛及遗传病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中等肥胖,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颊、下颌皮损呈淡红色斑片,部分呈网状融合,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伴毛细血管扩张,压之稍退色(图1a),Darier征阴性;颈周、躯干、乳房、臀及四肢可见密集或播散性对称分布之直径为0.3~1 cm棕红色和棕褐色斑丘疹,无鳞屑,质地中等,压之不退色,部分毛细血管扩张,Darier征阳性。皮损以胸肩、双乳、腰背、斜肋、上臂、大腿为重(图1b、c)。牙齿、甲、黏膜、毛发、掌跖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空腹血糖、性激素六项、血脂、肝肾功能、免疫全套正常。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部分棘层轻度萎缩,基底层黑素细胞稍增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散在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染色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附件周围有梭形肥大细胞浸润(图2a-c)。

诊断: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

治疗:口服西米替叮0.2 g日1次、酮替芬1 mg,日2次、依巴斯汀10 mg,日1次。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日1次,治疗2个月,全身皮损减少、色变浅,Darier征弱阳性。面颊、下颌及颈部皮损经LuxG调脉宽光子治疗(波长500~670 nm与870~1200 nm自调,脉宽20 ms,能量44~46 J/cm2)后,再予调Q 532 nm激光(光斑直径5 mm,能量1~1.5 J/cm2)对皮损颜色较深区域行补充治疗。术后防晒,治疗区皮损红肿3 d消退,10 d痂膜脱落,无瘢痕,面颈皮损消退尤为明显。共治疗2次,2次治疗间隔1个月。术后改用酮替芬2 mg,日2次,曲尼司特200 mg,日2次,法莫替叮20 mg,日2次,口服1个月后间隔维持,每2个月查血尿及肝肾功能,共观察6个月,无不良反应,全身皮损还在缓慢减轻与减少中(图1d~f)。目前仍在随访观察。

讨论 TMEP于1930年第一次由Parkes Weber所描述[1],本病属CM中较为罕见的亚型。

发病特点:损害常局限于皮肤,以成人或肥胖中年妇女多见,也有少数发生于儿童,偶见有先天性和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其发病率不足CM的1%,遗传方式支持有不完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2]。还有研究认为TMEP约1/3系统受累,多发生在年龄较大且发病6年以上者,12%肝或脾肿大,37%可损害全身多器官和淋巴结[1]。

临床表型:TMEP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仅少数有瘙痒,当遇热、饮酒或搔抓等不良刺激后部分皮损加重。皮损多见于躯干、四肢,尤其是胸部;直径为0.2~1 cm之淡红色、棕褐色斑疹和边界不清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皮损无鳞屑,无紫癜及水疱形成,可累及全身;少数为单侧面部损害[8,9];损害基本不融合或压之退色,也有融合或压之不退色者[2];质地坚硬、中等或较软者均有之[2-10],这些特点国内外文献大致相同。国外有学者认为本病Darier征常为阴性[8],国内部分学者持相同观点。

组织病理:TMEP单凭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一般组织病理特征很难确定,需经特殊染色后,每个高倍镜视野肥大细胞数量5~10个才可确诊,如作Giemsa染色或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CD117与C-Kit阳性表达,则更能支持[2,3]。

诊断与鉴别诊断:TMEP的多样性和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够。此外,还须与本病相鉴别的有色素性玫瑰疹、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遗传性良性毛细血管扩张、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微静脉血管瘤等疾病,以上诸病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各有特征,特殊染色发现肥大细胞可资区别。近年来TMEP的报道明显增多。

图1 a:面颌部皮损;b:前胸、乳房及腹部皮损;c:肩、背及腰部皮损;d:术后3个月面颌部皮损;e:药物治疗后6个月前胸、腹部皮损;f:药物治疗后6个月背部皮损

图2 a、b: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管周见稀疏的单一核细胞浸润(HE,×100;×200);c:真皮浅层毛细血管、附件周围有梭形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400)

治疗:TMEP可受各种刺激,如阳光、高温、酒精、紧张、外伤及药物,甚至寒冷的影响等,因此预防与避免触发因素仍然是本病的一线治疗,而防止并发症、缓解症状是本病的治疗原则。常规抗组胺药等治疗无效。国外有用cGys电子束照射、PUVA及吡美莫司等治疗该病成功的个案报道[1,2],但也只是控制症状或使皮损大部分缓解,且缺乏远期疗效观察。Gengizlier等[9]治疗1例6个月大儿童患者,抗组胺药常规和大剂量治疗无效,2岁时改用孟鲁司特治疗,皮损缓解、瘙痒消退,3年中皮损未继续发展。尽管PUVA被证实对症状顽固者有效,但对少年儿童的治疗需谨慎。也有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此方法[1],本例患者曾推荐该方法被拒绝。Ellis[11]用585 nm脉冲激光治疗该病,术后大剂量抗组胺药服用1周,皮损消退,疗效虽好,但14个月后大部分复发。本例患者面颈部经两种设备联合使用,并加大抗组胺及肥大细胞稳定药用量,间隔维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当然该方法能否优于Ellis的激光治疗或其他方法,尚处于探索中。系统和局部用药的优化组合、剂量、维持时间也待进一步研究。有学者称治疗应取决于患者是否系统受累及临床症状[1],笔者也认为:既然多数患者为良性病程,只需定期监测,长期随访,除有美容需求、系统受累或症状明显者才采取治疗。

[1] Metin MS, Elmas OF, Kzlyel O, et al. Telengiectasia macularis eruptiva perstans: a case report[J]. Turgut Ozal Med Cent,2014,21(3):229-232.

[2] 张国毅,姜祎群,孙建方.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37(5):326.

[3] 曾世华,瓦庆彪,涂媛.持久性发疹性斑疹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2):1267-1268.

[4] 贾虹,曾学思,陈浩,等.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11):688-689.

[5] 张良.持久性发疹性斑疹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5):457-458.

[6] 李志量,姜祎群,冯素英.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2):65-66.

[7] 辛甜甜,王哓华,陈永峰.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色素性荨麻疹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19(6):375-376.

[8] 黄萌,覃丽,陈柳青,等.持久性发疹性斑疹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0):951-953.

[9] Gengizlier R, Hücümenoglu S, Ozen A, et al. Treatment of telangiectasia macularis eruptive perstans with montelukast[J]. Allergol Immunopatol(Madr),2009,37(6):334-336.

[10] 张洪英,徐秀莲,孙建方.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706-707.

[11] Ellis DL. Treatment of telangiectasia macularis eruptiva perstans with the 585-nm flashlamp-pumped dye laser[J]. Dermatol Surg,1996,22(1):33-37.

(收稿:2015-02-25 修回:2015-04-13)

广州鸿业皮肤病专科医院,广州,510290

猜你喜欢

肥大细胞皮肤性病持久性
Seminar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试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实行新的投稿费用优惠政策/《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投稿方式及稿件处理流程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尘螨抗原对P815肥大细胞维生素D受体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及 1,25(OH)2D3的免疫调节作用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
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