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104例临床分析

2017-08-07罗韶辉邓杏珍冯华海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罗韶辉 邓杏珍 冯华海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104例临床分析

罗韶辉 邓杏珍 冯华海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介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99,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t=6.086,P<0.05);介入组、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2.7%、56.7%,2组比较差异明显(χ2=16.599,P<0.05);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分别为(53.6±4.2)、(45.9±4.1)分,2组比较差异明显(t=5.867,P<0.05)。结论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 血管 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为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是指患者椎底动脉及其分支发生闭塞后所引起的中、小梗死,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5岁以上[1]。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该类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脑内血流走向的生理变异性较大,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早期我国临床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伴随着临床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报道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疗效[3]。为进一步明确上述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本院开展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介入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104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②无介入治疗及内科药物治疗禁忌症;③同意参与临床研究,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介入组中男65例,女39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6.9±2.2)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平均(9.9±1.3) h。对照组中男63例,女41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7.2±2.1)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平均(9.5±1.2) h。对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均衡性。本课题研究在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

1.2 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溶栓药物治疗,使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1020549,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万U)。用药方法:将6万U尿激酶加入至20 mL生理盐水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 次/d,治疗周期为10 d。

1.2.2 介入组

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介入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采用Seldinger法进行穿刺,经患者股动脉将动脉鞘置入;对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对比剂为碘海醇;使用微导管尖端去尽可能地接近患者病变血管,到达目标区域后在目标区域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若患者的血管内凝块体积较大,可对患者血凝块进行机械性破坏;若患者经上述方法溶栓无效,可配合使用球囊扩张,若患者血管狭窄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可配合使用支架治疗;对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将患者转移至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至少24 h。

1.3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①2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②2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再通率;③2组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工具为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该量表中包括8个评价维度(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肌、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评分范围0~45分,0分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正常,1~15分、16~30分、31~45分分别为神经功能轻度、中度、重度缺损。

血管再通情况:评价工具为TIMI灌注分级评分标准,该评分标准的评分范围为0~3分,即①0分表示患者闭塞血管远端无对比剂流入;②1分为极少灌注,1次投照期间对比剂不能有效充盈患者狭窄血管远端的血管床;③2分为部分灌注,1次投照期间对比剂能够充盈患者狭窄血管远端的血管床;④3分为完全灌注,患者狭窄血管灌注速度与正常血管相同。评分为0~1分判定为血管未通,2~3分为血管再通。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工具为BI指数评定量表的ADL项目,该项目共包括10个评价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即评分小于2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1~60分为日常生活需要严重依赖他人;61~90分为日常生活需要中度依赖他人;91~99分为日常生活需要轻度依赖他人;100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够完全独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介入组、对照组患者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介入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表1)。

2.2 介入组、对照组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介入组104例患者中86例患者血管再通,所占比例为82.7%,对照组104例患者中59例患者血管再通,所占比例为56.7%。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明显差异(χ2=16.599,P=4.618)。

表1 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脑卒中临床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期间无丢失病例,介入组中19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8.3%,对照组3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3.7%。治疗前2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介入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2)。

表2 介入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 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早期有临床研究报道,采用常规内科药物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难以获得确切疗效,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50%[4]。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临床一直在探索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且现阶段已有临床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王贺、张逊娟等[5]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26例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后2周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能够获得确切疗效。但也有一部分临床研究发现,虽然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而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未得到明显降低[6-7]。目前,我国临床重点研究血管内辅助溶栓方法,旨在能够改善该疾病患者预后[8]。

本院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优化,根据患者病情,联合使用溶栓药物、支架、球囊等装置,必要时对患者血管内的大体积凝块进行机械性破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介入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组患者3个月,介入组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本研究结果与崔志堂等[9]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认为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对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后循环供血区急性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案。

[1] 文婉玲,张永巍,杨志刚,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预后的初步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5):373-376.

[2] 杜颂伟,王景涛,杨杰,等.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域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5):370-371.

[3]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等.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06(4):250-253.

[4] 郭翠萍,白青科,赵晓晖,等.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比较及安全评价[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30-332.

[5] 王贺,张逊娟.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23):139-140.

[6] 张卫华,刘楠,陈辉,等.CT灌注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2):140-144.

[7] 王大力,彭延波,范海燕,等.ASTRAL量表评分对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9):1053-1055.

[8] 马桂贤,王硕,代成波,等.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6例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1205-1208.

[9] 崔志堂,白玉海,刘杰,等.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时间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1):21-23.

(2016-11-07收稿)

Clinical analysis of 104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LuoShaohui,DengXingzhen,FengHuahai.

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Foshan,Foshan52800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method on treating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5 to March, 2016 a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104 cases for each group.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method is given to intervention group while medical therapy is offered to normal group; clinical effect of these two groups is evaluat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situation (stroke clinical neurologic impairment rating scal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0.499,P>0.05); after treatment,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intervention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t=6.086;P<0.05). Vessel repass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are 82.7% and 56.7% respectively, with an obvious difference (χ2=16.599,P<0.05); after follow-up visit for 3 months in posttreatment, ADL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is respectively (53.6±4.2) and (45.9±4.1),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5.867,P<0.05).Conclusion It is reliable to apply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metho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prognosis.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Vesse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eurological func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528000 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R743.3

A

1007-0478(2017)02-0103-03

10.3969/j.issn.1007-0478.2017.02.005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